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增强了区域高校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为科技协同创新提供了良好保障,但仍然面临着行政体制壁垒依然存在、高校内部协同动力不足、科技活动管理尚有难度、利益分配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为推动区域高校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应强化统筹协调机制、完善信息化交流平台、激发多元主体合作、建立利益互惠机制.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技创新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科研院所、政府、中介机构等,高校科技创新外部协同是高校科技创新内部高校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协同创新。从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四个主体要素分析高校科技创新外部协同的模式、运行机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同主体提出运行机制的提升策略,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避免区域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等科技物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率,推动区域高校科技的协同发展,探索区域内各高校主体之间科技物理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路径和创新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湖北省为例,分析了目前湖北省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的现状和障碍因素,从共享文化、制度环境、共享服务系统和共享平台管理等方面论述了如何构建湖北省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特长引领与协同推进”为理念,探讨了智能时代区域中小学科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首先,分析了科技创新对于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指出现阶段中小学科创教师专业发展的不足。然后,从特长引领和协同推进两个方面提出了区域科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在特长引领方面,提出面向作品创作与分享的技术特长培养、面向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教学特长培养以及面向课题开展和论文写作的科研特长培养三种方法。在协同推进方面,强调了多形式区域内活动和多样态跨区域交流与互访两种推进策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促进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的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开展区域协同专业评估是推动区域内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助于加快整合区域内的专业资源,提升区域教育治理能力和推进区域内高校的分类发展.作为区别于传统政府主导评估和高校自我评估的新型评估模式,区域协同专业评估具有协同性、治理性和区域性等主要特征.我国区域协同专业评估的开展具有政府、高校、市场等多维度的良好基础.在实施进路的选择上,区域协同专业评估的开展应首先明确组织机构职责,同时在研制评估标准体系和规范评估程序方法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深入贯彻创新驱动战略,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双轮驱动,分区域、分领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取得部分进展。综合运用跨区域协同创新理论及区域一体化理论,从顶层设计、制度创新、平台搭建几个方面提出协同推进长三角全域全面创新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重大挑战计划既是应对社会重大需求的学术动议,也是政产学研各主体协同的社会运动,已得到政府机构、大学及非大学组织的关注。美国部分大学以解决区域社会重大需求和全球性重大挑战为基本任务,凝炼实施若干战略性行动计划,在研究组织、资源汇聚、制度建设等方面大胆突破。重大挑战创新范式的核心在于实现学科会聚进而提升大学内部集群竞争力,而国内大学在重大领域方向凝炼、实施路径精细化、大范围协同参与等方面尚有差距。国内一流大学迫切需要面向社会重大需求,强化学科交叉会聚和跨领域、多主体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8.
构建区域协同创新网络是国际上区域创新的发展趋势,一流大学在区域创新网络中发挥着引领性作用.慕尼黑地区是区域创新的成功案例,区域内各主体围绕慕尼黑工业大学和慕尼黑大学构建了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包括创新主体网、创新信息网以及关键个人关系网,以主体循环、信息循环、人员循环的方式促进区域内协同创新.慕尼黑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形成了以...  相似文献   

9.
协同创新理论探讨及区域发展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等为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路径。开展协同创新既是当代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使然,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构建区域发展协同创新机制,对于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内部的科技资源是高校进行科技活动的"源头活水",也是高校创新发展的关键条件和保障。协同创新根据实现路径可以分为内部协同创新和外部协同创新,其中内部协同创新的主体为高校本身,高校内部的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是内部协同创新的必然要求。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视角下,应充分发挥高校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突破制约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障碍。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需要而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中的重要内容。法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致力于科技带动创新的理念,以科技成果转化和组建方式为模式基础,以发挥特色区域优势以及创新性人才培养为导向,重视优化产学研投资环境和创新体制保障建设,以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突破。以法国产学研协同创新为鉴,我国应从加强内部创新型体制建设和外部保障体系构建入手,即:健全法规,完善法律保障体系;转变观念,培育协同创新文化;强化政策,推进企业主体战略;深化改革,加强政府引导调配;加强协作,完善利益分配机制;锐意进取,培养战略合作能力。以此达到强化创新理念、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当今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由于中小企业在资金、规模、技术上的特殊性,产业集群效益下的协同创新发展是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最佳选择.以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为例,运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总结了当下中小企业在产业集群效益下协同创新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发展模式,从企业内部的协同创新发展和企业外部的协同创新发展两个层面探讨了目前中小企业在产业集群效益下协同创新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及高校、企业与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及科技中介机构等五个角度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区域发展两大战略的深度互融,区域协同创新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引擎。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高度耦合使得我国区域协同创新受政府力量影响较大,为推动区域协同创新的优化发展,政府应当发挥引导作用,但已有研究还未系统分析区域协同创新中政府所应承担的责任。本文重点探讨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中的政府责任体系,分析导致政府责任缺失的阻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4.
协同创新是一种复杂的创新组织模式,核心是通过对区域内创新资源和要素进行有效配置来实现增值。文章以协同创新理论为基础,对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概念、构成要素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战略协同导向、知识协同整合、动力协同驱动、环境协同保障等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协同创新是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等为主体,为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协同创新是行业划转院校强化办学特色优势的必然选择,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西安科技大学把推动协同创新、提升服务能力作为加快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的重要契机,在服务行业和区域发展需求、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构建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针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区域内知识创新主体的作用发挥效果等问题,本文选取了广东、浙江、辽宁及四川4个省区及省区内高校作为研究对象,以我国2000~2010年这些区域的相关专利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对不同区域环境因素的分析及区域创新能力与高校创新活动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典型区域内高校相关学科发展与区域支柱性产业之间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同时,得到高校创新与区域发展之间存在较高相关性等结论。最后,根据本研究相关结论为实现高校与区域的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集约型发展模式下,产学研合作还存在转型困难、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因此,政府、高校、企业等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相关部门,要通过打造阳光政务平台、构建科技金融体系、建立战略联盟合作机制等方式,构建面向区域发展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行动计划的启动和逐步推进,河北省也应积极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创新合作的途径。搭建各创新主体间的创新项目合作平台,以项目合作逐步推进"一带一路"全面协同创新是一个有效路径。欧盟地区"联合项目行动"是成员国之间跨区域创新项目合作的联合体,已经建设了十余年,开发了十大领域的研究项目,在推动成员国协同创新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河北省可以借鉴欧盟经验,搭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跨区域创新项目合作平台,找到共同利益点,成立联合项目,建立跨区域创新项目合作平台的专门管理机构,完善创新项目合作平台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9.
区域高校以服务地方为理念。协同创新对推动我国科技、经济、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区域高校实施协同创新模式主要有校校、校所、校企、校政、国际五种协同创新模式。实施协同创新提高区域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应加强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培植创新团队,精心选择和培育协同创新领军人物,以政府保障完善协同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围绕高职教育协同创新,选取浙江、湖南、云南作为东、中、西部的地区代表,从协同创新的环境、机制与模式、协同创新的组织、协同创新社会服务水平等四个维度跨区域比较,分析了三省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及不足,提出了有利于加快我国高职教育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