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学教研》2014,(7):43-46
一.填空题1.完全数是一个数的所有因数之和(除该数本身外)等于该数本身的整数,它显示了整数的完满性。第1个完全数是6,它可以被1,2,3整除并且是1,2,3之和,那么第2个完全数是( )。2.2个整数相加时,所得的和是2个数字相同的两位数;它们相乘时,所得的积是3个数字相同的三位数,则这2个整数是( )。3.若S=1+1/4+1/9+1/16+…,则P=1+1/9+1/25+1/49+…=( )用S表示。4.将2名教师、4名学生分成2个小组,分别安排到甲地、乙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个小组由1名教师和2名学生组成,不同的安排方案共有( )种。5.若从1,2,3,…,8这8个整数中同时取4个不同的数,其和为佴数,则不同的取法共有( )种。6.如图1,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点E,F分别为棱BB1,CC1的中点,那么把线段AE和D1F平移后,它们相交所得锐角的正弦值是( )。  相似文献   

2.
探讨一个六阶图与路的联图的交叉数.利用完全二部图k6,n的交叉数结果,证明了该六阶图与路的联图的交叉数为:Z(6,n)+n+1,n≥2.  相似文献   

3.
利用数的标准分解式给出了一个数为完全数的必要条件,以及若奇完全数存在,则a为(4n+1)^4k+1 a^2 1形式的数,其中4n+l为素数,且a1不含4n+1型的素因子。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2002,(Z1)
“杨辉三角”是指如下一个表:0行 11行 1 12行 1 2 13行 1 3 3 14行 1 4 6 4 15行 1 5 10 10 5 16行 1 6 15 20 15 6 1… ……这个表是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首先发现的.由于它的形状是一个三角形,因此叫它为“杨辉三角”.在国外,有人把它叫做“巴斯卡三角形”,他们认为这个表是英国的巴斯卡发现的.其实巴斯卡的发现比杨辉要晚三百多年.杨辉三角的结构特点是:每行首、尾的数字都是1,中间的每个数正好是该数两肩上的两数之和.根据这个特点,我们是容易记住这个表的.杨辉三角是数学之花.它有许多有趣的性质和用途.1“杨辉三角”与“11的方幂”仔细观察“杨辉三角”,不难发现,0行有1=110,1行有11=111,2行有121=112,3行有1331=113,……由此猜测:n行就是11n,这种猜想是正确的.不过要注意的一点是,对第5及以下的各行,要注意进位问题,凡大于或等于10的数必须逢十进一.例如116,第6行的数是1、6、15、20、15、6、1,第三、第四、第五个数进位以后,它就是1771561,而116=1771561.2“杨辉三角”与“2的方幂”现在我们把“杨辉三角”中各行的数分别加起来,得到0行为1.1行为1+1=2.2行为1+2+1=4.3行为1+3+3+1=8.4行为1+4+6+6+4+1=16.……观察这组等式,我们发现各行的结果分别为20、21、22、23、24、…,由此我们可以猜想:“杨辉三角”中的第n行各数之和是2n.这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数理化》2005,(9):28-28
1.4(提示:设a=n-1,b=n,c=n+1,n为正整数,则{n-1+n〉n+1,n-1+n+n+1〈19)2.C(提示:在剩下的18个商标牌中,背面有奖金额的商标牌还剩3个,因此,他第3次翻牌获奖的概率是3/18=1/6)  相似文献   

6.
在整数集Z上定义了模n同因关系,得到整数的模n同因分类Z(n).证明了:Z(n)的元素个数是T(n)(其中T(n)是n的正因数个数);Z(n)关予乘法[a][b]=[ab]作成以[0]为零元,[1]为单位元的交换半群,且除[1]外其余的元都没有逆元;在不等式T(n)+φ(n)≤n+1中,当且仅当n=1.4,p(p为素数)时等号成立,其中φ(n)是欧拉函数.  相似文献   

7.
有奖征解     
<正>题目从1,2,3,…,n(n 6 N,t≥2)中任取k(k=1,2,…,n—1)个数相加,得到2n—2个和,试问:将这些和模n后可得多少个完全剩余系?在得到若干个完全剩余系后,若还有剩下的数的话.那么剩下的这些数分别是什么?例如:当n=4时,可得3个完全剩余系,同时还剩下两个数1和3;当n=5吋,则刚好可得6个完全剩余系.  相似文献   

8.
研究非连通图CmUPn的优美性,证明了C2n+1UPn.C4aU2n+2,C4mUP2n+3,C4a-1UP2n+2,C4m-1UP2n+1,C8n-1UP2m+3,C8mP2m+3,C8m+1P4m。是优美图,还证明了一类细分图是优美图.得到了相应的优美标号.  相似文献   

9.
题目设a,b,c是正实数,且a+b+c=1,则有(1/b+c-a)(1/c+a-b)(1/a+b-c)≥(7/6)^3(1) 文[1][2][3]给出了不同的证明方法,笔者对这个优美的不等式再给出一个简单的初等证明,并对不等式(1)做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10.
初中数学中有许多题目,其求解思路不难,但在解题时,很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下面举几个例子,剖析易错原因.例1已知2^6=a^2=4^b,求a+b的值.错解∵2^6=64,∴2^6=8^2=4^3.∴a=8,b=3,∴a+b=11.简析一个数的平方等于64,这个数应该是+8或-8.  相似文献   

11.
在课本上我们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了等式1^2+2^2+3^2+…+n^2=n(n+1)(2n+1)/6.然而n(n+1)(2n+1)/6是怎样得来的?1^3+2^3+…+n^3又等于多少?下面通过几种不同的思路进行考虑.记S1(n)=1+2+3+…+n,S2(n)=1^2+2^2+3^2+…+n^2,S3(n)=1^3+2^3+3^3+…+n^3.  相似文献   

12.
本刊文[1]提出了一个猜想:设a、b、c是正实数,m、n是正整数,且m≤n,则am(b+c)n+bm(c+a)n+cm(a+b)n≤2n(a+b+c)m+n3m+n-1.
  文中对以下几种特殊情况给出了证明:(1)m=n=1,(2)m=k,n=2k(k是正整数),(3)m=k+1,n=2k(k是正整数),(4)m=k,n=2k+1(k是正整数),(5)m=1,n=4;m=2,n=3.
  最后提出,对于所有的正整数m、n(m≤n),猜想不等式是否完全成立?若成立,有无统一的证明?笔者经研究,进一步拓展了结论并证明了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区别于4、6、8等偶数合数,在这里我把为奇数的合数称为奇合数.我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素数有一些特性,即(2n+1)为素数时,(2^n+1)或(2^n-1)能够被(2n+1)整除.也可以说,(2^n+1)或(2^n-1)能够被(2n+1)整除时,(2n+1)为素数.(以上的n为正整数,下同;素数“2”不具备以上特性).  相似文献   

14.
平方数是指能表示成某整数平方的那些数,又称完全平方数.它是国内外数学竞赛中的一种重要题型.这类问题,立意新颖,构思精巧,颇富思考情趣.本文初探求解有关平方数问题的金钥匙.一、从数的因子入手任何平方数都能分解成偶数个相同素因子的积.抓住这一点,便能解决一些平方数问题.例1(1988年第2届国际中学生友谊赛题)求征:不存在这样的自然数n,使数n~6 3n~5-5n~4-15n~2 4n~2 12n 3是自然数的完全平方.能被6!整除.∴A无偶数个3的因子,故b不是完全平方数.例2(第16届加拿大中学生数学竞赛题)证明1984个连续正整数的平方和…  相似文献   

15.
一、探索规律型 例1 观察1+2+3+…+10=55,1+2+3+…+100=5050,1+2+3+…+1000=500500,……请你猜想1+2+3+…+10^n=( )(n为正整数,以下n相同)。解 观察其规律不难发现结果都是由2个5或若干个0组成,而0的个数与最后加数10^n中的n有关,两个5之间和最后都有(n-1)个0。  相似文献   

16.
徐月红 《学周刊C版》2010,(10):147-148
在对一次校本课程研究课听课时,看到课堂上老师正让学生做一道数学阅读题:“古时候,自然数6是一个备受宠爱的数。有人认为,宇宙之所以这样完美,是因为上帝创造它时花了6天时间……”自然数6为什么倍受人们青睐呢?原来,6是一个非常“完善”的数,与它的因数之间有一种奇妙的联系。6的因数共有4个:1、2、3、6,除了6自身这个因数以外,还有1、2、3三个因数。6=1+2+3,恰好是所有因数之和,所以6是最理想、最完全的数。数学上,具有这种性质的自然数叫做“完全数”。  相似文献   

17.
一个正整数,若其全部因子的和等于该数的2倍,称为完全数.如2&#215;6=1+2+3+6,  相似文献   

18.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划X)1.单独的一个数不是代数式.()2.n是整数时,Zn+l可表示任何一个奇数.()3.a(+c)=ah+ac是公式,不是代数式.()4.代数式一一一二对一切X的数值都有意义.()’5.方程3x+9=24与方程x+3=8的解相同.()二、填史题1.用字母a、b表示加法的交换律是。2.被3一除商m余2的数是..3.a与b的平方的和是..-’4..比数。大25%的数是.5.:的意义是一’ah”””—“———6。如果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那么的和2(a+b)分别表示、.7.若方程3x+m=5的解为义二1,则m二8·当x=一时,…  相似文献   

19.
对雀舌草体细胞染色体计数,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雀舌草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核型公式为2n:2x:24=4m+4sm+12st+4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4=4L+6M2+8M1+6S,属于3B型.全组染色体总长144.25μm,长臂总长为108.90μ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74.93%.染色体总体积为641.45μm^3。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于1^2+2^2+3^2+…+n^21/6n(n+1)(2n+1)这道题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必须已知问题的结果,若在结果未知的情况下,能否直接推导出这个结果呢?回答是肯定的,这里用组合数性质等有关知识来讨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