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析高考数学命题的几点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4年至今,高考大规模地分省(市)命题已走过四年的历程.纵观各地的高考数学试卷,在保持相对稳定、强调能力立意、体现各省(市)特色的基础上,数学命题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最新发布的高考信息,仔细分析2005年全国及部分省(市)高考英语试卷,研读各自的《试卷评价》,2006年高考的命题走向已渐显端倪。下面笔者对2006高考英语的命题走势、考查热点等做以分析,以期为参加2006年高考的莘莘学子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最新发布的高考信息,仔细分析2006年全国及部分省(市)高考英语试卷,研读各自的试卷评价,2007年高考的命题走向已渐显端倪。下面笔者对2006高考英语的命题走势、考查热点等作以下分析,以期为参加2007年高考的莘莘学子提供一点有益的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问题     
1 考情比照 2006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及自主命题的省(市)共命制高考数学试卷18套,下面是应用题的统计分析表(理科).  相似文献   

5.
范小虎 《现代语文》2006,(12):124-124
2006年高考已尘埃落定,学作品阅读继承了近年“守正出新”的特点。学作品命题的改革建立在两个背景之中:(1)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2)高考从全国统一命题,逐渐过渡到地方自主命题,试卷出现多元化倾向。纵向比较全国卷自身的变化,横向比较全国卷和各省、市卷的异同,可以看出学作品命题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6.
一、高考命题的可喜变化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也推动了高考命题的变化。纵观2009年全国及各省(市)命制的19套39份高考数学试卷,特别是依据“课标实验版”高考考试大纲的试卷,显现出一些可喜的变化:(1)体现新课标的理念,重视考查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考查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对应用意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力度。  相似文献   

7.
2009年高考有更多省份自主命题.高考化学卷型主要有理综卷(如浙江、福建、宁夏等省)和单科高考卷(如海南、江苏、广东等省)。新高考化学实验的命题方向如何?纵观2009年这些省市新高考化学卷,可以归纳如下四大命题方向。  相似文献   

8.
由于各省、市选用教材的不同,《考试大纲》有“课程标准试验版”和“大纲版”两种版本.就2010年的《数学考试大纲》(课程标准试验版)来说,整体结构上没有变化.但由于不少省、市的高考都是独立命题,因而这些省、市又要依据《考试大纲》制定出本省、市相应的《考试说明》,而对于《考试说明》,不同省、市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我们在进行高考复习时,应加强对《考纲》,尤其是独立命题省、市《考试说明》的研究,以更准确地把握高考复习的工作.如天津数学卷的《考试说明》(文、理科)较去年都有一些变化.(理科)考试内容和要求巾增加了一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1)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相似文献   

9.
唐煜 《高中数理化》2011,(10):25-26
随着新课改在全国各省(市)的逐步实施,高考命题的思路和宗旨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通过对新课程理念和这些新课改实验区的高考命题特点和考试说明的分析,不难看出当前新课改下高考数学命题的发展趋势,及时研究和了解这些信息,对于即将参加今年全国新高考的广大考生来说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2006年高考生物试题有综合卷和单科卷两种基本模式,上海、广东和江苏继续使用单科卷,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均使用综合卷。理综试卷包括由考试中心命题的全国卷I、全国卷Ⅱ以及由北京、天津、四川和重庆自主命题的试卷共6套(不包括因特殊情况而启用的B卷)。与去年相比,全国卷由原来的3套减少为2套,自主命题的省(市)增加了四川和重庆。  相似文献   

11.
由于2009年是辽宁、福建、天津、浙江四省(市)实行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年高考,因此这四省(市)的高考物理试卷的考试格式将以必做题加选做题的模式出现,试卷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选修部分中,选修3—4中的内容极有可能成为2009年高考物理选考题的考查重点。选修3—4包括了机械振动、机械波、光学、电磁波和相对论的知识,从试题的知识点分布来看,命题的热点将集中在振动和波及光学部分。  相似文献   

12.
从课本中一道例题出发,开展研究性学习,得到关于椭圆的命题1,用命题1简捷解决2011年江苏高考解析几何18题第(3)问的推广.进一步探索命题1的反向问题,得到命题2,用命题1、命题2来解决2010年江苏高考18题的第(3)问的推广.从而揭示课本题与高考题、高考题与高考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三、中国高考作文命题的教育性与文化性 邓小平指出:“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研究和解决任何问题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条件。”中国教育是为中国发展服务的教育,中国高考是为中国选拔人才的高考。这就决定了高考作文命题必然耍按照不同的时间、条件、任务、目标,甚至不同的地点(如高考各省、市、区)来命题。本文第一、二部分实际上已经在理论、实践等方面有所论述。  相似文献   

14.
根据教育部“统一高考,分省命题”的有关精神和工作部署,2004年高考有11个省(市)分省命题。2004年9月高考评卷工作结束后,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天津市组织召开了全国普通高考命题工作总结交流会,包括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11个自主命题省(市)考试机构的负责人和学科负责人,以及一些专家和中学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对2004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的试卷以及11个自行命题省(市)的试卷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在充分研讨和交流的基础上,《中国考试》杂志社组织撰写了2004年高考试卷评价,现一并刊出,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在此,特别向为我们提供支持和稿件的各省(市)考试机构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七选五"型阅读理解频繁出现在各省的高考试题中,该题型很受命题者青睐,自其最早在北京高考英语卷出现之后,又被海南(2007年)、宁夏(2007年)、辽宁(2009年)等地的高考英语命题者采用[1],已有10多年历史。对比传统的阅读理解题型,该题型难度较大,又因其新颖的考查方式和灵活的命题手段,该题型成为失分率较高的题型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从1999年起,中国高考数学命题就把“能力立意”作为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能力立意”命题具有显著效果,对中学数学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具有积极意义。但“能力立意”也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1)加重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2)削弱数学基础知识的教与学;(3)助推“题海战术”;(4)不利于体现高考的公平性。针对这些问题或不足,提出如下对策:(1)高考数学命题应坚持“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并重的原则;(2)高考试题的编拟应立足于教材;(3)借鉴国外考试的数学命题经验。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0月,教育部批准四川省从2006年起自主命制高考试题(含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和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至此,全国有14个省市实行自主命题。14个省市,这已是一个很大的区域。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还有一些省、市、自治区将实行自主命题。这样一来,各地自主命题与全国统一命题有什么不同,自主命题背景下应如何复习备考等问题便尖锐地摆在相关地区的广大师生和家长面前,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下面笔者就此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广东、山东、海南、亍夏四省(区)作为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试验区,2008年,参加了课改后的高考,江苏的首批高中新课程毕业生也参加了2008年新课程高考。随着更多省(区市)进入新课程改革,纵览2008年全国12套历史学科高考试卷,命题有着明显的过渡性特征。新课程考区试卷命题臼趋成熟,非试验区考题明显出现向新课标靠近的痕迹。本文旨在结合2008年全国各省(区币)高考历史试卷命题的形式与内容,分析新旧课程对学生能力要求的变化以及历史学科备考中的几点思索。  相似文献   

19.
《中国考试》2004,(11):4-25
根据教育部“统一高考,分省命题”的有关精神和工作部署,2004年高考有11个省(市)分省命题。2004年9月高考评卷工作结束后,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天津市组织召开了全国普通高考命题工作总结交流会,包括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11个自主命题省(市)考试机构的负责人和学科负责人,以及一些专家和中学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对2004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的试卷以及11个自行命题省(市)的试卷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在充分研讨和交流的基础上,《中国考试》杂志社组织撰写了2004年高考试卷评价.现一并刊出.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在此,特别向为我们提供支持和稿件的各省(市)考试机构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20.
根据近几年高考命题特点,不难发现:(1)高考实验命题走向教材,即以教材实验为起点,如实验室制取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乙炔、乙酸乙酯等,通过综合、延伸、拓展、创新,设计新型实验,向半定量化过渡;(2)高考实验命题注重教材实验原理的迁移,即将教材实验基本操作原理和设计原理迁移解决新情境下的实验问题。2008年高考化学实验设计题可能有两大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