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营是清朝维持统治的两大军事支柱之一。以前一般认为,作为汉人军队的绿营,是由汉人充任统辖官。事实上,从顺治元年(1644年)起,清廷就开始以旗人充任绿营官,并形成一系列旗人选任绿营官制度。提督是清代一省绿营的最高专职武官。了解旗人充任提督的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统计旗人、汉人各自充任提督总体数量的基础上,对旗人出任提督的人数变化、地区分布特点提出观点,以期对研究清代国家的民族性、军事统治特点、满汉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呈文 文书名称。上行文书,始于宋代,当时称“呈状”,以后历代均有。清代沿用,改称呈文。凡织造、关监督行文户部,提督、总兵行文兵部,道府以下直接行文六部,布政使、  相似文献   

3.
左宝贵(1837年-1894年),字冠廷,山东费县地方人(今平邑县地方镇)人,回族,中日甲午战争前清朝高级陆军将领,官至"建威将军、记名提督、广东高州镇总兵"(清光绪《费县志》)。左宝贵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时父母双亡,兄弟三人孤无所依,后背井离乡,到处流浪,  相似文献   

4.
<正>札作为一种下行文书,始于宋代。札周剳,为古时写字用的小木片。元、明时期改称札付。清代沿用札和札付,并规定,凡六部、都察院行文顺天府、奉天府;六部行文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国子监、钦天监、太医院、宝泉、宝源局、各仓监督、布政使、按察使、城守尉、各关监督、各省织造;都察院行文六科;礼部行文各省学政;兵部行文各提督总兵;顺天府尹行文各省布政使;军机处行文布政使、按察使;经略行文提督、副都统,都用札文。凡提督行府厅州县,巡抚行副将、参将、游击、都司,用札付。札文文首以"某某衙门或某某官员为札饬事"或"给札事"开始,再以"照得"或"某某  相似文献   

5.
清朝政府为了防止军人跋扈,便实行了"以文制武"的政策,特别是在各直省绿营兵中,此制贯彻得尤为彻底。主要是让各地方的文职官员——总督和巡抚兼任军事统帅,牵制武职官员——提督、总兵的行动,形成同床叠架的重复设置。  相似文献   

6.
中法战争时期,广东虽未遭法国军队侵略,但其海防仍受到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尤以广州府的海防布置最为严密。1883年,两广总督曾国荃为了广东的安全,不断调兵遣将,在接近越南北部的钦州屯兵,其中就包括广东名将方耀率领的潮勇。后由于法国舰队对广州的威胁,方耀被调回广州,并署理广东水师提督,全力负责加强广州府海防。汕头市林百欣图书馆藏有方耀的公牍文书《照轩公牍拾遗》,其中含有1883年至1885年方耀署理广东水师提督期间加强广州府海防的公文。在此期间,方耀对广州府海防建设的贡献有筹办团练、驻军虎门和监修军舰等,为防止法军进攻广州立下汗马功劳。法军没有贸然进攻广州,原因一方面是担心福建水师与广东水师的内外夹击,另一方面也是对广州府沿海新增的防御部队感到些许忌惮。  相似文献   

7.
中法战争时期,广东虽未遭法国军队侵略,但其海防仍受到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尤以广州府的海防布置最为严密。1883年,两广总督曾国荃为了广东的安全,不断调兵遣将,在接近越南北部的钦州屯兵,其中就包括广东名将方耀率领的潮勇。后由于法国舰队对广州的威胁,方耀被调回广州,并署理广东水师提督,全力负责加强广州府海防。汕头市林百欣图书馆藏有方耀的公牍文书《照轩公牍拾遗》,其中含有1883年至1885年方耀署理广东水师提督期间加强广州府海防的公文。在此期间,方耀对广州府海防建设的贡献有筹办团练、驻军虎门和监修军舰等,为防止法军进攻广州立下汗马功劳。法军没有贸然进攻广州,原因一方面是担心福建水师与广东水师的内外夹击,另一方面也是对广州府沿海新增的防御部队感到些许忌惮。  相似文献   

8.
郑永华 《历史档案》2017,(2):101-108
1980年在北京出土的台湾总兵关防,符合清代官印的典制规定,当日的原始档案亦留存至今,因而可以断定为晚清光绪三年(1877年)由礼部新铸而成的正式官印。台湾总兵官印在有清一代的变化经过,以具体可靠的珍贵实物,形象反映了清代台湾地区与大陆隶属关系不断加强的历史进程。光绪三年新铸的台湾总兵关防最终未能付诸实用,更充分佐证了晚清台湾建省过程中的一波三折。  相似文献   

9.
明代兵部之权最重,地位最高。这不仅因为明代不设宰相,使得兵部没有了传统宰相制度的掣肘,还因为明代中央政权结构中,兵部被赋予了前代及清代所不具备的关键权力:广泛的武官铨选权、提督和管理中央核心军事力量之权及调兵权。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与越南边境的反清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峥嵘 《湖北档案》2010,(1):74-74
1902年秋冬,孙中山应法印总督韬美之邀,前去参观大博览会,在河内停留数月,借此创立了兴中会。1905年,河内兴中会改组为河内同盟会。这期间。也建立了海防同盟分会,会址在海防台湾街万新楼,分会会长为刘岐山,甄璧、林焕廷等人为干事。两三年内,河内海防两地加盟者已达数百人。河内和海防同盟会建立后,孙中山以越北为大本营,以越北华侨为主要依靠力量,进行了钦廉、镇南关和河口诸战役。  相似文献   

11.
明代兵部之权最重,地位最高.这不仅因为明代不设宰相,使得兵部没有了传统宰相制度的掣肘,还因为明代中央政权结构中,兵部被赋予了前代及清代所不具备的关键权力:广泛的武官铨选权、提督和管理中央核心军事力量之权及调兵权.  相似文献   

12.
1980年在北京出土的台湾总兵关防,符合清代官印的典制规定,当日的原始档案亦留存至今,因而可以断定为晚清光绪三年(1877年)由礼部新铸而成的正式官印。台湾总兵官印在有清一代的变化经过,以具体可靠的珍贵实物,形象反映了清代台湾地区与大陆隶属关系不断加强的历史进程。光绪三年新铸的台湾总兵关防最终未能付诸实用,更充分佐证了晚清台湾建省过程中的一波三折。  相似文献   

13.
正杨凯、杨谦弟兄(生卒年不详),系清乾隆时仪征缙绅,各历官至湖广提督、天津镇总兵,俱以事免官。从《清宫扬州御档》和相关志书、传记等,可稽考其生平业绩,以及革职家居期间之二三事。革职妄戴红顶花翎被参奏《清宫扬州御档》有两件关于杨凯、杨谦因革职回籍妄戴帽顶花翎"违制",遭盐政参劾获罪的档案。其一,乾隆五年(1740)六月十九日,两淮盐政武备院卿三保"为奏闻事"上折《奏为杨凯杨谦在籍任意妄戴帽顶花翎请降旨治罪事》。奏云:"窃照官员帽顶花翎,  相似文献   

14.
一吴三桂(1612—1678年),字长白,原籍徽州,迁高邮,后籍辽东(今辽宁辽阳)。父吴襄,官至总兵、都督同知、中军府都督。吴三桂以武举出身“承父荫,初授都督指挥”。官至副将、总兵。他是明代宁远卫名将,辽东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祖大寿的外甥,当时人曾说“第明国京师,倚祖大寿为保障。”因此明朝十分重视以祖家为中心的辽东军事集团。崇  相似文献   

15.
1989年,辽阳第二热电厂施工过程中出土的明中军都督府右都督杨四畏墓志,是迄今所见辽阳地区碑志中官阶最高(正一品)的人物传记。碑主是一位身居高位,且在明朝后期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碑志中记载他曾经分别与明朝一代名将李成梁、佟登等“力战辽阳沙河铺”、“击虏于虎皮驿之北”,并且在其任昌平总兵期间,与蓟镇总兵、抗倭名将戚继光“联辔行……  相似文献   

16.
<正>咨作为公文名称。始于宋代。咨有商量、咨询之义。咨文为平行文的一种。清期行文体制规定,宗人府行文各部院;六部、理藩院、郁察院、内务府、各旗都统、步军统领衙门互相行文:通政使司、大理寺行文各部院:各部院行文总督、巡抚、都统、将军等:吏部、礼部行文衍圣公:礼部行文外裔各国:军机处行文督抚、将军:总督巡抚与提督,巡抚与总兵,司道与总兵,来往行文都用咨文。辽宁省档案馆保存了一份1894年10月13日吉林将军长顺为倭寇北犯各营不敷分布准由边务粮饷处筹济饷银  相似文献   

17.
正《清宫扬州御档选编》第五册,有一篇题为"奏为扬州营参将朱永发名与高祖名讳相同,拟请更名事"的奏折,大致说:提督衔、记名总兵、扬州营参将朱永发,自幼就是这个名字,从军后也使用这个名字,以军功升任现职。前一些时候家中寄来家谱,知道自已的名字中的"永"字,触犯了高祖的名讳,拟改名朱元松。经过上级调查,朱永发任内没有犯过错误,改名不是为了别的目的,请求皇上获准。后面的批语是:"军机大臣奉旨,兵部知道,钦此。"他的更名得到朝廷的批准,先前的朱永发就是后来的朱元松,他是扬州军事近代  相似文献   

18.
聂明娥 《兰台世界》2007,(8S):71-71
咸丰三年(1853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逐渐壮大,据史料记载:是年1月12日,“东王杨秀清督翼王石达开、检点黄玉昆、李开芳、林凤祥、指挥罗大纲等以地雷炸塌武昌文昌门城墙,占领武昌城,全歼清军6000余人,湖北巡抚常大淳、提督双福、市政使梁星源、按察使瑞元、总兵王锦绣等文武官员败死”[1]。  相似文献   

19.
张玉婷 《兰台世界》2020,(2):139-142
由清代提督杨玉科宅邸改建而成的西云书院,清代以来即为滇西著名学堂。该书院初建本是清政府对迤西地区的文教传播手段,后弦歌不辍,培养了不少学者人才;院内教学管理严格有序,具体涉及到人事管理、经费管理、师生交往和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而该书院也作为白族文化的缩影和地区人才培养的平台,见证了清代白族地区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我在采写孙中山摘亲外孙王弘之先生(现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的传记时,曾述及王先生的父亲王伯秋与孙中山的二女儿孙婉缠绵徘恻的爱情故事。王先生向我谈了许多有关他父亲鲜为人知的轶闻,我同时也查阅了一些被人忽视的史料,深感王伯秋这位名噪一时的学界名流早已被后人遗忘了。所以,在这里有必要向大家作点介绍,以供现代史研究者参考。一、与孙中山二女儿孙婉的婚姻悲剧王伯秋1884年生,祖籍湖南湘乡,父亲王谨巨早年追随曾国藩办团练,后至常熟镇总兵、台湾基隆镇总兵、淮北水军统领,还被清廷诸封为建威将军晋勇巴图鲁。作为长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