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一 《山西档案》2015,(2):133-138
李盛铎出身诗书传家的仕宦门第,光绪己丑,高中榜眼,长年供职翰苑台馆,以此而致显达。他洋务能力、外事素养较为薄弱,但因善于逢迎、巧于趋避而数得枢臣举荐,两度衔命出使,常驻日、比。盛铎向来以藏书家、政治家的身份广为人知,而其作为外交家取得的成就亦颇为值得称道,虽说并非精明强干、声誉隆重的外交良才,尚称公忠体国、不辱使命的守成之士。其良苦用心、爱国热忱,值得肯定与显扬。  相似文献   

2.
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的研究早已为学界所关注,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关于驻外公使的群体构成与知识结构,目前还未有人研究.笔者认为,晚清驻外公使的群体构成与知识结构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晚清遣使早期,"洋务"与"外交"尚未剥离,驻外公使大多选自擅办洋务的开明士绅,而擅办洋务者又以来自洋务幕府、海关道台、总理衙门居多。这些投身外交事业的洋务精英可谓以洋务立世,以洋务入仕,亦以洋务出使,借此实现由外行到内行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马一 《兰台世界》2012,(3):29-30
晚清驻外公使杨儒与张德彝均为辽宁铁岭人氏,分别代表晚清持节外洋的传统人士与新式人才,从此二人的外交轨迹,即可窥知晚清外交近代化的嬗变历程.  相似文献   

5.
毕云 《兰台世界》2015,(4):124-125
自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派遣驻外公使而开启了中国近代外交之门。走出国门的晚清驻外公使对西方国家的普及化教育认识颇深,并认为此举乃为兴国之本;于是他们提出了培养适应时务需求的实学人才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优秀的外交家曾纪泽以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历,为后人所留下了藏书楼"归朴斋",是中国近代当之无愧的私人藏书第一楼,这座珍贵的文化遗产,收藏文献达10万余卷,且种类丰富,价值突出,特色显著,令后人受益无穷,今人正在加强对其研究与保护.  相似文献   

7.
张珉 《山西档案》2005,(6):47-51
1882年正月,45岁的张之洞来到太原,出任山西巡抚。作为清流派的主要成员,张之洞此前大多担任诸如学政、侍讲学士之类并不重要的官职,在近代已经逐渐落伍于时代的山西,为锐意进取的张之洞提供了大展宏图的舞台。  相似文献   

8.
晚清法律移植是在内外因的综合推动下,清政府为了收回领事裁判权、挽救大清帝国而展开的。立法移植在当时维护了清廷的统治,挽救了清廷危局,通过吸收和借鉴外来法律,奠定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基础,开创了法律改革的先河。它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法律移植不仅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还要立足于本国实际。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出版”一词的出现及其内涵、外延基础上,探讨影响晚清出版业现代化所必须的政治民主和工业技术现代化因素.晚清政局动荡、变革迭起,以及西学东渐对信息需求的不断膨胀,催生了现代意义的出版业,但由于各方面的制约,晚清出版业的现代化进程复杂而迟缓.  相似文献   

10.
尚磊 《档案天地》2007,(2):20-20
1875年.英国人马嘉理到云南“探险”.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被杀.是为“马嘉理事件”。英国政府借机滋事.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烟台条约》。随后,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派大员亲赴英伦“道歉”。1875年8月.清政府无奈之下任命原福建按察使、兵部左侍郎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郭嵩焘为“谢罪”使臣。后来。清政府又命郭嵩焘出任驻英国公使。这样,近代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节就在这样的无奈与尴尬中产生了。  相似文献   

11.
乔致庸早年致力于科举,由于家庭变故弃儒从商。他一生信奉"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的经商之道,在短短十数年间,重整乔氏家族的商业,并且最终成为清末山西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商人。  相似文献   

12.
晚清时期,西方现代文化的涌入推动了国内报刊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以登载时事、时政评论等为主的时政类报刊.政治环境变迁下的晚清社会,创办的时政类报刊办报环境复杂、民间报与官报并存及报刊内容形式多样等特点是显而易见的.活跃于晚清社会的维新派与革命派,在时政类报刊上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最终革命派赢得了舆论.政治势力的有意推动...  相似文献   

13.
晚清画报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子岳  许金平 《出版科学》2009,17(5):103-107
晚清画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高潮期三个阶段.晚清画报之所以能够迅速兴起,源于一系列主客观条件,包括西方印刷术的传入、画报图像的力量、大众底层文化的崛起、传播西方文明的需要,以及开启民智的需要等.  相似文献   

14.
张运君 《出版科学》2009,17(5):14-20,13
教科书审定是清政府统治各种思想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但这种意识形态控制总体上是失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政府审定教科书出版物为当时的从教者和受教者提供了较好的教学用书和知识课本,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教育业及出版业的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晚清俸禄微薄,官吏贪污成风。奕劻作为宗室远支素来贫寒,易沾染贪污习气。奕劻身居要职,肆意贪污,利用上下结交、结拜干亲、办理寿辰典礼等形式行贪污受贿之实。  相似文献   

16.
史全生 《历史档案》2004,(2):82-89,96
西部近代化的开发,最早应上溯到晚清时期。太平天国失败以后,洋务派在全国兴起了一场以“造船制械”和开办民用企业为中心的洋务运动。其中一些洋务派官员在西部任职时,也在那里开办了一批洋务企业,开办了一些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新式厂矿,对西部  相似文献   

17.
梳理19世纪中叶至1912年日本图书馆学在中国的译介,指出1888年傅云龙已使用“图书馆”,1910年“图书馆学”一词首现于《图书馆教育》一书。参考文献17。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文化在晚清上海的接触与交流,从器物、制度到精神,全面而深入。在《上海通史》晚清文化卷中,我们梳理了西方文化在上海租界传播的脉络,简介了上海社会对这些西来文化的反应情况:器物层面,从西方近代的照明用具(火油灯、煤气灯、电灯)、自来水、通讯工具(电话、电报)、交通运输工具(轮船、马车、电车、汽车),到日常生活用品(缝纫机、电风扇、照相机);制度层面,从市政管理制度,到教育制度、作息制度(如礼拜日休息、一天分为24小时)到三占从二的议会制度;精神层面,从崇尚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到倡导乐利主义、竞争意识、进化观念。对于…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影响,以"开启民智"、救亡图存为目的的翻译文学盛行,其中包含了大量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受晚清占主流地位意识形态的控制,以及对"儿童"的错误理解,本时期儿童文学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以儿童为出发点的。但大量外国儿童文学的引入,为五四时期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作了重要准备,是我国儿童文学由"不自觉状态"向"自觉状态"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是我国妇女报刊繁荣发展的第一个高潮,作为晚清报界一部分的妇女报刊不仅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也承载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演变状况。文章从晚清女报的出版主体、出版内容、出版宗旨与议论主题等方面,来探讨报刊对于改变国人的思维、言谈、写作定势与交流方式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