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能馥 《中国博物馆》2006,(4):13-15,22
中国服装发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已有衣冠鞋覆和丰盛的首饰佩饰,原始的龙图腾崇拜已在服装上得到反映,夏朝服饰已出现象征王权的十二章纹,周代已有完善的官服制度。战国赵武灵王为强化军队而实行“胡服骑射”,东汉明帝制定官服制度.儒家服饰理论从此在全国全面贯彻执行,南北朝汉服与胡服交流,对隋唐服饰文化的发展起重大促进作用。宋明理学使中国服饰文化趋向保守,明清“江南三织造”使宫廷服装技艺达历史的顶峰。  相似文献   

2.
唐朝良好的社会环境给服饰发展提供了机遇。唐代服饰既有传统服饰的含蓄优雅,又吸收了外来服饰的富丽洒脱,同时还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大胆自由、绚丽多彩的特点,这些特点集中表现在唐代女子的襦裙服、胡服、女着男装等服饰上。  相似文献   

3.
华冰  赵建 《兰台世界》2014,(1):144-145
唐朝良好的社会环境给服饰发展提供了机遇.唐代服饰既有传统服饰的含蓄优雅,又吸收了外来服饰的富丽洒脱,同时还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大胆自由、绚丽多彩的特点,这些特点集中表现在唐代女子的襦裙服、胡服、女着男装等服饰上.  相似文献   

4.
西藏藏戏服饰主要从西藏本土服饰发展而来,具有浓郁的藏族色彩;同时又融入了汉族、蒙古族和回族等其它民族服饰元素,呈现出多元化民族特征。藏戏服饰的多元化与民族交往、政治制度、宗教习俗等密切相关,折射出藏族的审美情趣、宗教心理及思想开放、兼容并包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服饰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服饰中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交流对服饰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宋代服饰,本文针对民族文化交流对宋代服饰演变产生的影响,以及民族文化交流、服饰演变等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杂志》2016,(5):I0002-I0005
古代没有照相术,要查看百千年前某一时期真实的生活形态,只能靠绘画、雕塑以及日用品上的图像。好在宋代绘画是写实画风占主流和主导地位的,存世画(塑)不仅量多而且内容丰富,足以从中搜索到宋人服饰最真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再对照《宋史·舆服志》等书的相关记述,才能对宋人服饰有完整而明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讲述了唐代女子服饰开放大气、刚柔并济、服饰色彩鲜艳明丽以及胡服盛行的艺术特色,充分肯定了唐代女子服饰在我国服装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所有关于"胡"的界定,均是以"汉"作为中心或主流的,比如"胡服"。本文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代流行的服饰形制,并尝试分析流行原因,描绘出那个时代服饰风尚的总体风貌。  相似文献   

9.
石晶 《兰台世界》2014,(7):158-159
唐代的女性服饰是传统中国服饰文化的典型代表。唐代女性服饰具有融合统一、兼收并蓄、精彩纷呈、雍容华贵的总体特征。襦裙、胡服、女着男装是唐代女性服饰的特色标识。  相似文献   

10.
唐代的女性服饰是传统中国服饰文化的典型代表。唐代女性服饰具有融合统一、兼收并蓄、精彩纷呈、雍容华贵的总体特征。襦裙、胡服、女着男装是唐代女性服饰的特色标识。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官场上,封建等级制度是极为森严的,首先就体现在服饰上,步入仕途为官就要戴官帽,穿官服.古人眼里称为公服,朝服.这为官的服饰在官场上极为重要,历朝的规定也是非常具体的,最常见的官服代表就是乌纱帽.  相似文献   

12.
谢歆 《新闻世界》2009,(9):122-123
北京奥运会会徽、吉祥物、奖牌、服饰等,无一例外的充满着传统文化味十足的中国元素,五千年文化融入视觉符号,简单又意蕴深沉。奥运不仅开启了人们的中国元素情节之门,也给了中国一个向世界展示民族特色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隋唐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混乱分裂状态,建立了统一强盛的国家,对外贸易发达,生产力极大发展,较长时间国泰民安。尤其当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更是我国文化史上最光辉的一页。这个时期吸收印度和波斯文化融人我国文化之中,从壁画、石刻、雕塑、书、画、绢绣、陶俑及服饰之中,充分体现出来。隋唐时期,中国服饰最明显的特点是双轨制。  相似文献   

14.
北朝时期,民间的服装以汉代中原的儒学礼仪为根基与传承,表现出魏晋时期的文化特征。北朝时期,建立了舆服制度,有着"上衣下裤"、"褒衣博带"的主要服饰结构,并且融入了多民族服饰的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5.
宋代科举制度逐渐完善,科考类书籍出版日趋盛行。宋人文献记载所示,宋代科举考试制度相比之前,发生巨大变化。在科举制度影响之下,加上雕印技术的发达,宋代出版生态呈现新的态势,科考类书籍市场尤为繁荣。文章为研究宋代文化现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新宾满族人民至今在饮食、服饰、建筑等日常生活方面依然比较完整地保留着满族的传统。在和汉族人民长期的共同生活中,一方面满族文化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冲击和同化,另一方面满族文化也对汉族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华小琴  都蓝  毕赛 《图书馆》2023,(5):58-64
文章以优秀传统阅读文化的挖掘为出发点,介绍宋代不同阶层的阅读观念与阅读行为,突出宋人对阅读文化传承的追求,从阅读活动形式、阅读基地建设、阅读方法普及、都市化阅读等方面揭示宋代阅读文化的发展态势与特性,以更好地汲取传统阅读文化中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8.
周静  王友胜 《图书馆》2008,(2):44-46
宋人读书范围广、数量多,读书人不分阶层,队伍庞大,整个社会形成浓厚的读书风尚。读书生活和读书带来的崇高社会地位促使宋人具有自觉而强烈的藏书意识。当藏书越来越丰富,又为阅读和学习提供更多方便,使人们读书更努力。宋人的读书和藏书相互促进,助推了宋代文化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宋代体育运动,使宋人的社会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宋人的健康意识、增强了民众的体质,对推动宋代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田径运动是宋人的重要体育运动形式,其包含了跑步、跨栏、行走、投掷和跳高等比赛,长跑、跳跃、投掷三种田径运动项目尤其得到宋人喜爱,在宋代社会中发挥了各不相同的作用,成为军队训练、娱乐消遣的重要体育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20.
祝尚书先生所著<宋人总集叙录>一书正文部分共考证了约八十部现存宋人的总集,附录一<散佚宋人总集考>中又考证了多部宋代已经散佚的总集.本文在<叙录>之外,又补充考证了十多部<叙录>未收的宋人总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