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城市电视台在数量上有了一个飞跃,成为中央台、省台和城市台三级电视播出机构“四极化”收视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城市不但决定了城市电视台的传播空间,还是其重要的文化符号,规定并赋予了城市电视台的文化身份.文化建构者是城市电视台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其文化身份角色的又一次形塑,而多种身份角色共存的城市电视台反映了其身上不同文化权力的斗争关系,城市电视台通过文化政治帮助实现城市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2.
文化空间作为城市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以满足群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正逐步成为城市文化肌理中最活跃的细胞。近年来,浙江瑞安传媒集团持续推进产业服务板块布局,不断探索基于文化空间运营的媒体产业服务之道。  相似文献   

3.
城市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一个城市的文化状态由诸多文化要素共同决定。城市文化并不是一个空泛的感念,它会通过一些具体的方式去体现。实际上,许多城市是通过构造一个公共文化空间来营造城市文化的。公共空间的规模、结构和内涵,则从总体上体现着一个现代都市的文化水准、文化特征、文化模式以及文化个性。[1]毫无疑问,档案馆是这一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城市文化区别于传统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它能为人们接受、处理、传递文化信息提供较之先前远为广阔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公共空间。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档案馆的地位与价值。同时…  相似文献   

4.
公共文化是城市所有居民都有权享用的文化空间。视觉文化传播媒介要给各社会群体平等地提供公共文化空间,让各个社会群体在开放的空间中共享公共文化资源。在城市化的背景下,视觉文化传播是提振城市公共文化自我修复能力,不断以软实力的推动方式提出合理建议来用以治理城市问题的视觉力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空间规模也逐步的壮大起来,进而为新媒体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而新媒体自身的特性也反作用于城市空间,对城市空间的格局、经济、文化和体系等产生了重大影响。新媒体并没有取消空间,而是改变了空间。本文将从新媒体对城市空间的多重影响作用进行探讨与分析,以帮助读者对二者的相互关系有一个更好的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6.
打造图书馆第三空间有助于重构图书馆空间的社会价值,有助于聚集人气和塑造城市文化。在“第三空间”理念的导向下,图书馆应合理设计建筑与空间环境,丰富用户的文化与休闲体验,不断引进新技术,提升服务能力,促进社会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2012年,文化研究势头正旺,图书出版依然活跃,一些丛书逐渐树立了在该领域的品牌地位,文化研究继续保持着跨学科的个性和批判的锋芒,对文化与权力、视觉以及传媒之间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以及进入消费时代的城市文化、文化空间建构、青年亚文化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是保障公民阅读权益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政府是公共阅读空间的建设主体,引入社会力量打造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途径。北京市西城区政府通过购买服务,以公办民助和民办公助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创建公共阅读空间,开创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雏形,初步探索了一条建设-管理、投资-运营、管理-作业适当分离的新的管理和运营模式,提升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和能力,满足了不断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根据西城区建设经验提出,应继续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体制机制,培育有利于公众参与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激励机制,不断规范和完善公共阅读空间的运营和管理模式,加强政府监管,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9.
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是在两种不同的思维逻辑与价值观念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人类文明。大众传播媒介的繁荣导致文化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成为城乡文化冲突加剧的催化剂,并产生了一系列的后果和影响,城市文化不断吞噬着乡村文化。因此,若要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得以共同发展需要新的传播秩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陈矿  黄旭 《视听》2023,(10):14-17
微电影借助自身制作简易、注资灵活、叙事多元和传播便捷的优势,在融媒体时代为城市形象建构和地域文化宣传提供了重要的媒介支持。多样化的微电影生产在电影文本内部呈现出丰富的城市空间表征,拓宽了人们的空间认知。以建构成都形象为主题的微电影依托地域文化符号的表达,完成城市空间的立体建构。微电影拍摄注重城市文化差异性的创新表达,体现成都古蜀韵味与消费文化。微电影中的成都社会空间书写不仅关注个体的生存价值,而且注重自我与社会空间中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1.
书店与图书馆对服务大众阅读、传播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带来的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书店和图书馆都面临着吸引人气、提高进店(馆)率的问题。近年来新型书店在城市崛起,公共图书馆开始走向民众,两者都在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和更好的阅读体验。文章指出了当前城市新型书店和公共图书馆“功能错位”的现状,并分析了在城市人文空间和文化生态环境的范畴下,二者如何实现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2.
黄雨洁 《今传媒》2023,(11):132-135
菜市场是城市中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是了解一座城市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最佳地点,也是城市更新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城市菜市场空间设计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当代市井文化语境下菜市场更新设计研究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城市菜市场空间现状,并从城市菜市场的文化内涵、功能业态、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四个方面为城市菜市场更新设计提供思路,旨在为后续菜市场设计研究乃至城市空间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实体书店文化空间与城市文化之间呈现出一种共生关系.两者之间既存在互惠共生关系,也存在偏利共生模式和负面环境影响;两者由共生关系走向共生发展的实现路径体现在:从实体书店文化空间维度来看,它与城市文化共生发展的主要路径有书店外部建筑设计契合城市文化风格、书店内部空间设计呼应城市文化特色、书店主题文化活动涵化城市文化品牌、以实体书店人文关怀滋养城市文化内涵、将书店文化融入到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中、以科技手段赋能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体验.从城市文化维度来看,它与实体书店文化空间实现共生发展的主要路径有优化城市文化环境,涵化市民文化阅读习惯;培育城市文化品牌,发挥城市文化“容器”功能;完善城市文化政策,营造良好的文化共生环境;推进城市文化教育,提升校园书店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公共图书馆与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的社会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未来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重要课题之一。与往代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融入的生产和文化空间要求更高。公共图书馆在不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知识能力,满足其文化服务需要方面有独特优势,有利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实现生产和文化空间的转换。必须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为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图书馆建筑、设置与空间分布,分析了作为城市文化机构的图书馆结构;通过图书馆保存和展示城市历史和特色文化、营造城市阅读氛围、打造公共文化空间等职能,阐述了图书馆对城市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唱片市场萎缩的大背景下,音乐现场成为流行文化消费的另一重要领域。随着"图像霸权"时代的来临,演唱会视觉化现象也日渐凸显。在演唱和表演的双重名义下,通过展示修辞化的明星形象,演唱会向大众推销一种娱乐性、感官性、消费性的价值逻辑和生活观念。运用特定的空间分割技术形成特定的等级秩序,演唱会呈现出复杂的文化权力关系。本文从视觉权力的角度对演唱会进行解读,分析其空间等级秩序及背后的权力运作。  相似文献   

17.
郑育娟 《今传媒》2020,29(3):55-56
当今时代,文化差异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地域文化符号作为城市个性的载体,是城市魅力形成的重要部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是为了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空间的需要而提出的。文化符号对于地方形象建构具有特殊意义,本文从文化符号传播角度出发,探讨在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过程中,构建地域文化符号并进行有效传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主义城市权利和文化循环理论出发,城市权利和城市文化可以实现合谋并推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城市广电媒体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生产者,书写了城市文化的生产机制、文化意义与话语规则,也面临文化风险、记忆丢失和群体隔阂的挑战,并可以通过在"文化循环"的机制下介入和推进城市文化空间的建设,实现文化生产和城市权利的双重价值。这种价值的实现,需要以代表性符码建构表征链、以多元式传播构建文化认同、以一体化发展实现传播机制重构。  相似文献   

19.
姜琴月 《东南传播》2017,(12):90-92
乘坐地铁出行,已成为现代都市人日常交通实践的重要部分。地铁空间作为城市交往的媒介,乘客在其中完成身体的移动的同时,权力的运作也在对空间中的主体产生规训,如"权力的眼睛"对乘客的管制和改造,社交媒体对曾经被资本力量忽略的碎片空间的收编。与压制力量相对应,地铁中移动的乘客作为能动的主体,在被动遵守规则的框架之外,也发展出一套灵活的移动策略。多样的主体传播实践,不断丰富了地铁空间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体育活动成为一种具有全球影响性的特殊体育事件——体育媒介事件。它不仅构成了城市文化的一部分,而且生产和再造着新型的城市文化,在城市形象、空间景观、市民文化认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体育媒介事件应充分掌握传播策略,实现体育与城市文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