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化与改革,在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同时,要求文化育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启发开导人们的思想,温暖民众的心灵,激励人们奉献社会,报效国家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而当前的高职类院校一般只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忽视文化素养的培养。基于此,我们以传统文化校本教材的开发入手研究,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  相似文献   

2.
3.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时至今日,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这些传统文化?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广泛思考。  相似文献   

4.
严寅贤 《山东教育》2012,(Z5):100-101
问题提出的背景在我们看来,中国古典作品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存在两个人们通常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一是"节选",大凡长文长诗,一律难逃"节选"之劫;二是"单薄"。其"单薄"又体现在:只选文学史上特别有影响的作家,只选特别有影响作家特别有影响的作品。上述问题的存在,旷日持久,几乎从建国直到当下。这样一来,下列现象就令人遗憾且难以逆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他的高中时代,远远没有能够对中国历史上重  相似文献   

5.
插图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研读统编教材的插图,我们发现其中蕴含不少的传统文化元素。教学统编一年级语文教材,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整合教材插图,并引导学生赏析工艺品、中国画、民俗民风等,让他们走进插图,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从而自觉地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产生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力量和智慧的源泉。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诗、词、文、赋、戏曲、小说等古代作品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应依教材中的文化传统内涵,进行人文教育,发挥文化传统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7.
吴金锋 《文教资料》2008,(14):52-54
跨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掀起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高潮,面对这一现象,本文试图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必要性以及现实意义等方面来阐释中国传统文化,以达到发扬、传承、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材编写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材是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教材具有传承人类文明的功能,是成熟教学实践的记录。不同类型教育的教材应具有其自身的特色,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期发表四篇文章,叙述高职教材的特色及几位老师在编写高职精品教材后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初步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良好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确保高校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战线不得不面对的首要问题。高校教材建设工作理应为此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教材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还不能满足新时期高教事业的发展需要。本文侧重探讨高校教材编写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在轰轰烈烈背后,对传统文化为什么要进校园,什么样的传统文化能够进校园,以及传统文化在校园如何传承这些根本问题却缺乏深入思考.本文指出,传统文化进校园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及民族自省有关:而具有民族性、传统性并能凸显现代价值的文化方可进入校园:传承民族文化与学校教育理念并不矛盾,并能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理性和智慧的积淀,对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应该而且能够有所作为。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下,科学把握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与现实境遇,用辩证扬弃的态度进行综合创新,其意义和价值是多维的。  相似文献   

12.
追求和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主要体现为追求社会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在继承、借鉴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陈白沙的和谐观主要体现为追求仁政、向往和谐的社会理想,心地宽平、重视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开放自得、自由和谐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3.
拉祜族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都与自然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试图以宗教仪式、民间文学和日常习俗等为视角,来分析拉祜族传统的文化生态观,以丰富现代生态伦理学的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上探索适应于拉祜族山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改革观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改革思想不但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结。同时也批判地继承了中华民族辩证思维中的“尚变”传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改革观。  相似文献   

15.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产生源自远古先民在与大自然接触的过程中形成的宇宙观、自然观和巫文化.和谐思想逐渐渗透到儒、释、道等文化领域,成为统治者认可并推行的规范社会成员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思想观念.和谐思想博大精深的内涵为当下我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张妮 《海外英语》2014,(21):38-39
Teaching language is teaching culture. English i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with local and global significance.In“New Horizon College English”, Chinese culture elements are deficient,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our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nnov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world culture, Chinese culture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aterials should include not only western cultural elements but also fully present Chinese culture elements.  相似文献   

17.
“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重要且普遍流行的概念.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中具有“忍”的特质.对中国人而言,“忍”的心理与行为不仅体现在理论上之“应然”且亦是一套“实然”的社会心理现象.“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浸淫、积淀的结果,有其特别的心理内涵与心理机制.作者试图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忍”的心理和行为作一中国文化上的溯源和现代心理学意义上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外来文化时,既具备强烈的主体性、民族性,又具有兼容性,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油画作为舶来物,在中国仍然还只是一门正在成长中的艺术,只有不断地挖掘吸收西方艺术的精华,并进一步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创新,中国油画才能进入硕果累累的季节。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艰难历程,决定了中国传统化精华与糟粕并存。优秀的传统化对现代校园化产生积极的作用,那些消极和落后的因素则对现代校园化产生消极的影响。在现代校园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消除传统化中的消极因素,不断更新观念,剔除糟粕吸取精华,在继承中发扬光大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化。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化的基本精神既是指导推动着中国化前进发展的化基本观点,又是影响和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生活性格的基本的化要素与力量。而天人合一、和而不同、日新自强、人本主义、求是务实、义以为上、和平主义与爱国主义、有容乃大的开放观与创新态度正是这种精神的八个维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