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小曼说:过去的一切好像做了一场噩梦,酸甜苦辣,样样味道都尝遍了.如今我已经戒掉了鸦片,不过母亲谢世了,翁瑞午另有新欢了,我又没有生儿育女,孤苦伶仃,形单影只,出门一个人,进门一个人,真是海一般深的凄凉和孤独,像你这样有儿有女有丈夫,多么幸福!  相似文献   

2.
邢逸群  杨远大 《档案天地》2012,(4):31-33,51
20世纪的中国,变动剧烈,革命旗帜高涨。形形色色的个体,以不同的方式进入历史。奇人张静江与民国的关系,更是与众不同。孙中山称他"革命圣人",蒋介石称他"导师"张静江,字静江,又字仁杰,1876年出生于浙江吴兴南浔镇。其祖父,当时的大盐商张颂贤比较,  相似文献   

3.
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档案馆的实物档案展橱中,革命先烈与敌人斗争所用的大刀、匕首之间,陈列着一枚长方形的关防,印文是"山东人民抗日自卫团博山第一团关防".  相似文献   

4.
《青年记者》2005,(7):33-35
1942年11月2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兼大众日报社管委会主任(社长)李竹如同志在反“扫荡”战斗中中弹牺牲,当时年仅37岁。他是我党新闻宣传战线上的一位出色的战士。他从1927年入党后,以主要精力从事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抗战以前,他曾几次办报;抗战以后,他先后担任晋冀豫区党委机关报《中国人报》社长、《新华日报》华北版副总编辑、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并兼管《大众日报》的工作。他还担任过党政军其他重要职务,但每个时期的革命活动,都跟新闻宣传工作分不开。  相似文献   

5.
夏衍(1900-1995)是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是浙江人民的儿子,他的一生与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相连,他矢志要一生报效祖国。夏衍出生于杭州。父亲去世的早,  相似文献   

6.
刘峰,原名汤锦黻,又名汤仲良,刘峰为其化名。1916年10月出生于安徽凤阳县府城,13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6月接受中共江苏省委的调派,从上海到南京开辟党的工作,先后担任中共南京工作小组组长、中共南京工作委员会书记,1946年4月任地下党南京市委副书记,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具有丰富的革命经历,在南京和江苏战斗、工作、生活了70多年。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高尚的革命情操,给下一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陕西档案》2013,(5):F0003-F0003
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是二十世纪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北地区创立的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它以耀州区照金镇为中心,横跨耀州区、句邑、淳化、宜君等县(区),面积25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8.
周以诺 《东南传播》2011,(12):I0001-I0001
小的时候,我难得赖床。在记忆中从没有迟于六点半起床的。平时要到羽毛球队晨练,就算到了周末,也会一早被妈妈从被窝里拖起,拉到外婆家去过周末。  相似文献   

9.
魏克明早年从事农民运动,志于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成为矢志不渝的新闻战士。他先后担任《奋斗报》、《战斗日报》、《黄河日报》、《新华日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的社长、总编辑等重要职务,为抗战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鼓与呼。他提出用群众语言、写短小评论、重言论、抓典型等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新闻思想,并为《解放日报》改革提出"加重"、"搞活"的四字方针,在我国的新闻事业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魏克明是新中国名副其实的"报坛耆宿"。  相似文献   

10.
被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大将"的粟裕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年了.他曾经几次转战浙江大地,走遍了浙西南、浙南、浙西北,以他伟大的革命实践,在我党领导的浙江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
新疆和平解放的前夜,确切地说,即从1948年11月到1949年9月这一段时日里,迪化市(今乌鲁木齐)秘密流传着一份用杂志形式装订的油印《战斗周报》。它每周把当时关内如火如荼的人民解放战争的捷报、解放区的生产建设活动,党在国民党统治区领导的人民群众的政治斗争、重大的国际事件以及党中央的重大决策等等,及时地、如实地报道出来。它除广泛流传在迪化市社会各界,还经常出现在国民党驻新疆的军政首脑机关,使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一生和报刊结有不解之缘。他大学毕业后选择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是担任《莱茵报》的撰稿人。从此,当记者,作编辑,办报纸成了他一生中唯一的正式职业。在近半个世纪的战斗岁月中,他创办、主编和参加编辑过的报刊有十几家,关心和指导过的工人报刊多达数十家,先后为很多国家近百家报刊撰过稿。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理论家,马克思是从参加报刊活动开始自己的革命政冶活动的。他始终把报刊作为从事革命斗争的锐利武器,作为进行理论著述和思想宣传的重要工具,作为保持同党和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因此,了解马克思的报刊活动便可寻觅到他一生革命政冶活动的轨迹,也可认识他一生理论创造和思想建树的成就,总之,报刊是洞见马克思战斗一生的一个理想的窗口。  相似文献   

13.
特殊的战斗     
这幅题为《束手就擒》的新闻照片(如图),静静摆在我的面前,尽管构图有些残缺,也算不上优秀照片,但我对它格外看重——这是我冒着一定风险得来的。回想当初情景,犹历历在目…… 今年3月24日,公安机关决定采取行动,围剿一家“黑店”。这家店主与歹徒相互勾结,开设赌局,骗取旅客钱财,影响极坏。省公安厅领导明确指示:从快、从重摧毁这个团伙,保证来往旅客安全。我得知消息后,主动请求到现场跟踪采访。  相似文献   

14.
15.
提笔凝神,思绪万千。回首40年前的往事,我仿佛重又置身于迎接上海解放的斗争行列。进申报,开始记者生涯 1945年,我从上海圣约翰大学转学到中国新闻专科学校研究科肄业。国民党大员在抗日胜利后回到上海,接管了历史悠久的老申报,因为编辑部人手缺少,向中国新闻专科学校要几名学生,我和几位同学临时经校长测试认可,作为提前毕业的学生在1946年初跨进上海汉口路309号的申报社大门当了见习记者,从此开始了我的新闻工作生涯。当时人民经过八年抗战还没有休养生息,国民党  相似文献   

16.
战斗的历程     
《兰台世界》2014,(Z1):20-21
<正>我老家在山东沂水县,在我出生前父母为了生计领着哥哥、姐姐开始了闯关东的行程。我是在途经锦州的路上出生的,一家人历经千辛万苦到奉天(现沈阳)苏家屯定居下来。我有兄妹八人,下边有三个弟弟,我排行老五,因家贫在闯关东的路上将大姐、三姐送人换粮吃了。到苏家屯后父亲在铁路木厂做工,大哥也在铁路上当了工人,母亲  相似文献   

17.
一生的思念     
记者这个职业最让我神往、让我一直停不下脚步的是它让我有机会走进一个又一个优秀的、高尚的、平凡而伟大的心灵之中。那些我曾经采访过的、并给我以深刻影响的一个个活着的和死去的人们,他们就是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幸运的一生     
周小燕 《档案天地》2013,(6):4-7,26
(接上期)最珍贵的人生精神支柱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在迷茫中,有人帮你指引;在痛苦中,有人可以倾诉;在危难中,有人鼓励你振作。这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幸运。敬爱的周总理和邓大姐对于我和我们一家来说,就是最珍贵的人生精神支柱。我第一次和周总理近距离接  相似文献   

19.
20.
幸运的一生     
周小燕 《档案天地》2013,(5):4-7,26
(接上期)新的生活是我的大课堂新中国成立后,我参加了许多重要的政治活动,这一切对我的思想教育很大。第一次走向社会,接触农民,是1950年年底。那时,上海音乐学院音工团到上海郊区松江县参加农民土改,从市区到松江起码要半天时间。我因为有工作,晚去松江一天,我到的时候正是中午,大家都在场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