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弄懂古文中同义词之间的意义联系与区别,对正确把握词义,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逃、遁。二者都指逃离某地,但“遁”多指悄悄溜走,不知去向,比“逃”更隐蔽。如:逃未及远。《(童区寄传》)楚师夜遁。《(左传·庄公二十八年》)2.皮、革、肤。“皮”“革”指兽  相似文献   

2.
本文深入考察了蜀汉统治时期、特别是统治中后期的南中政策与南中民族关系,认为谯周反对刘禅"南逃"的论说歪曲蜀汉统治南中的政策,夸大南中民族矛盾,抹杀蜀汉数十年来在南中的经营成果,目的是制造"南逃必亡"论,促使刘禅投降曹魏,从而维护益州士人私利,因此我们对谯周劝降论中所述蜀汉时期的南中政策与南中民族关系状况的史料,不可简单地采信,对蜀汉几十年来、特别是统治中后期经营南中的成就,应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冯立,同州冯翊人也。有武艺,略涉书记,隐太子建成引为翊卫车骑将军,托以心膂。建成被诛,其左右多逃散,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久之,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于野。俄而来请罪。太宗数之曰:"汝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逃课     
六年级人教版下册第一单元习作训练第一次……审题指南针:万事皆有第一次。学生竟敢逃课,一定蛮刺激蛮好玩的。要抓住"逃"字,下大功夫。为什么逃?怎样逃?逃了会怎样?自然少不了动作与心理描写,要描写具体、细腻才能打动读者。佳作展示台:  相似文献   

5.
逃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经常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如何处理,关系到王朝的盛衰兴亡。作为我国封建王朝兴盛时期的唐朝前期,逃户问题就相当严重,武则天统治末年甚至形成了“天下户口,亡逃过半”的严峻局面,可是,玄宗时却出现了开元天宝“盛世”。唐  相似文献   

6.
步步为赢     
"赢"这个字包含了五个中国字,分别代表了赢的五大步骤-- 第一个字"亡":代表要有危机意识,安逸的日子过久了,我们会越来越丧失斗志,有一个敌人或竞争者的好处是,它至少不会让你懈怠.亡也可以表示"无",要学会让自己归零,对很多人、事、物不要有主观的成见.亡也可以很单纯是死亡或结束之意,虽是结束,但生命的周期是无限开展的,它更象征了机会与无限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赢"字由亡、口、月、贝、凡组成的。仔细分析这个字组合的很有意思,"亡"代表危机,"口"代表口才,"月"代表积累,"贝"代表财富,"凡"代表平常。其实认真想想这个"赢"字,你会发现它对学校的管理有很多借鉴意义。一"、亡"——心存危机亡即死亡,引申为失败之意。要赢,必须有危机意识,必须汇集所有条件破釜沉舟,才能赢得成功。然而我们发现有些中小学校长思想陈旧、观念落后、  相似文献   

8.
穷形尽相.使其形象尽致.指文学作品把形象描绘得极其充分、逼真.语出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文赋》:“虽离方而遁员,期穷形而尽相.”方员,即方圆。遁同遁,逃离、离开。相,形象。  相似文献   

9.
楚人 《作文大王》2008,(2):64-65
(阿必那时才两岁)她是个乖孩子,只两件事不乖:一是不肯洗脸,二是不肯睡觉. 每当佣人端上热腾腾的洗脸水,她便觉不妙,先还慢悠悠地轻声说:"逃--逃--逃--"("慢悠悠""轻声"很传神地写出了小阿必的心理:她觉得"不妙",想逃,就说出来了,可爱的样子就写活了.)  相似文献   

10.
亡命之徒—亡,逃,不作“死亡”解。本义指人改名换姓,逃亡在外地或国外的人。《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张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  相似文献   

11.
逃逃     
淘气、诡异的大大大,明明没有去过“迷人巷”,却把那趟虚幻的“迷人巷”之旅吹嘘得天花乱坠、神乎其神。然而,他的谎言,却让纯真、执著的逃逃信以为真。弟弟陶金的幼儿园要放寒假了,舍不得宝贝孙子的王外公和王外婆又来到了逃逃家,这次,逃逃的处境会变得怎样呢?他会离家出走,去他向往已久的“迷人巷”吗?据说在那里能见到世上见不到的人。为了寻找“迷人巷”,大大大故意刁难逃逃,让他把自己那双臭黑皮鞋擦成白皮鞋。逃逃会接受大大大的无理要求吗?在传说中的“迷人巷”,可怜的逃逃真能见到他想见到的人吗?怀揣希望,让我们一起去神秘的“迷人巷”看看吧!列车长:丹丹  相似文献   

12.
"请大家左右手臂平伸,左手掌张开朝下,抵住旁边同学的右手食指,等着去‘抓’,右手食指向上抵住旁边同学张开的左手手掌,等着‘逃’。然后由老师读一段文章,当你们听到其中‘乌鸦、乌龟’(关键词)时,同时抓和逃。老师会根据大家的反应情况给予相应惩罚和奖励。"以上是非常经典的团体辅导热身游戏——抓与逃,相信很多学生都做过这个游戏。当我  相似文献   

13.
臧学民  唐思佳 《初中生》2006,(13):16-17
如果你意识到语文学习是最具智慧的活动,那么,一切对语文枯燥、乏味的感觉就会"逃之天天".随之而来的是你自觉地把语文学习作为一种智慧的追求,使语文学习变得趣味无穷.  相似文献   

14.
“据于儒 ,易于老 ,逃于禅”似乎是中国古代文人精神生活 (或历程 )的典型模式。他们往往先是在儒家入世精神的鼓舞下努力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 ;但现实社会混乱的政治秩序、黑暗官场残酷的游戏规则、万千世子无情的激烈竞争 ,常常毫不留情地粉碎他们的梦想 ,在济世之志渐衰、独善之求日增的情况下 ,他们往往会到道家那里去求精神慰藉 ;一旦其独立的人格受到严重损害 ,自由的精神受到重大创伤 ,道家重身轻物、少私寡欲、守柔处弱、无为不争、超然物外的原则都不能熨平思想的伤痕时 ,他们又往往会遁进空门 ,用禅定之法来实现精神的解脱。…  相似文献   

15.
曾子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司马迁也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在濒临死亡时,会发出由衷之叹,会诉出肺腑之声,会议出巧妙之论,会道出百感之诚。  相似文献   

16.
火花     
有一种说法:共产党不反腐败,会亡;共产党反腐败,会乱。不反腐败会亡,我信;反腐败会乱,我不信。  相似文献   

17.
阿狗阿猫     
《广东第二课堂》2009,(7):33-33
阿狗阿猫, 生出会逃; 阿猫阿狗, 生出会走。  相似文献   

18.
<初闻灯韶鼓吹词>是明朝遗民诗人杜濬的"诗史"名作,同时也是一首反思明亡的时代挽歌.它探究了明亡的真正原因,矛头直指晚明党争、明末农民起义和南明弘光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以灯船盛衰书写作者心迹,有"变风"、"变雅"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苏童小说中"逃"的意象和张炜<九月寓言>中"跑"的意象,写出了他们在"寻根"的旗帜下的追寻原乡之旅:一个承认了原乡的失落,用"逃"默认了世界的荒诞性,默认了"回归的路途永远迷失":另一个则拒绝承认这种失落,在一片旁人无法"融入"的"野地"上,自信而执着地寻找着.  相似文献   

20.
8—10世纪,敦煌出现了冠以"无遮"之名的佛教斋会,用于祭奠先亡、印沙和石窟庆典等;由于地域和人口的限制,虽然内容广为涉及,但规模不可能与帝王和国家级道场的无遮大会相提并论.印沙和石窟营造落成庆典等的"无遮",体现了敦煌特色的地域文化与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