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天底下没有不喜欢听故事的孩子。的确,每当我们告诉孩子要讲故事时,一双双眼睛就会发出喜悦的光芒,期盼着教师讲述着故事。那么,以故事为主要题材之一的儿章文学,对幼儿到底有怎样的价值呢?教师应选用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呢?教师在进行儿章文学活动时应注意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设计思想   《柳条儿青 柳条儿长》是一篇蕴含着“物体有一定承受力”这一知识概念的童话故事。故事的内容能帮助幼儿学会做事情要同别人商量,并尊重别人;通过续编故事,有利于幼儿情感的表达,提高对改正错误的认识。   本设计的思路是,引导幼儿先想,再议、再听,最后说,并能依据提供的线索尽情地想象,创造性地表达,把想、议、听、说融为一体。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文学语言“…像…”的优美。   2学会做事要同他人商量,懂得尊重他人;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故事中的角色,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4.
两次迁移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5.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6.
三言两语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7.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8.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9.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0.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1.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2.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3.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4.
陈翚 《山东教育》2009,(5):41-42
活动背景 春天,万物萌动,正是带领孩子们去田野踏青的好时光。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到路边随风飘拂的柳枝,想起自己小时候,春天的时节,总喜欢拿柳条做“哨儿”。这个“哨儿”,好像就是诗里、书上说的牧童的柳笛吧。不由得童心顿起,拾起地上一段被风刮断的柳枝。  相似文献   

15.
复述法教师直接讲出故事的名字 ,然后让幼儿或集体或个别地复述一次或数次。该方法常在低年龄段幼儿中运用。例如 :给小小班幼儿上故事课 ,老师说 :“今天 ,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故事的名字叫‘迷路的小鸭子’”。幼儿跟念、复述“迷路的小鸭子”。回忆法教师先讲出故事的名字和整个故事 ,然后进行理解、表演、巩固环节 ,最后提问幼儿 :“请小朋友回忆一下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让幼儿在基本掌握故事大意的基础上回忆出故事名字。选择法可分成两种 :一是幼儿分组讨论产生多个故事名字后 ,由幼儿商定或教师选定一个最好的 ;二是直接由教师提…  相似文献   

16.
教完《两小儿辩日》,我对“学生”与“教师”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两小儿辩日》讲的是古代教育家孔子与两小儿之间的故事,故事虽只有百来字,但我却以为它言短而意长。  相似文献   

17.
1 春天来了,有一天,几个小朋友对我说:“老师,河边的柳条儿有芽了,绿绿的,真好看,要是教室里也有柳条就好了。”小朋友的话提醒了我,我对他们说:“咱们一起想个办法,让柳条长到教室里来吧。”我取来许多约1米长的塑料捆扎线,让小朋友将其撕得细细的,又找出绿色皱纸,和小朋友一起把它剪成一个个小小的椭圆形。接着,我改变了当天下午的活动内容,教小朋友们扎柳条:用包装线打  相似文献   

18.
【活动背景】 “快乐的小蜗牛”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这是一个充满了想象、快乐与友爱的故事,幼儿深深地被这个故事所打动。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幼儿自发地画起了这个故事。幼儿的这个举动,使我从中看到了这个故事的价值,产生了将文学作品有机整合到美术活动中的想法。让幼儿在感受文学作品语言美、意境美、  相似文献   

19.
陈琼飞 《教学月刊》2013,(11):57-58
笔者一次参加教研活动,听了两位七年级教师执教新教材“人口与人种”一课。其间,两位教师处理教材中的一幅图片的方式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一位只字未提,另一位进行了局部更改。好奇之下,请教原因,均言此图说不清楚,不如不说;  相似文献   

20.
陪奶奶聊天     
乐乐姐姐:应大家要求.我们将“我来讲故事”的栏目名更改为“故事大王”。爱听故事的你准备好了吗?本期“故事会”又开讲了,精彩不容错过,快快快,瞪大眼睛“听”故事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