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恩波 《成才之路》2009,(27):I0012-I0012
鲁迅对周作人的怨中,其实常常夹带着爱和企盼。即使在其逝世前的几天,枕前还放着周作人的书,闲来时也翻阅着。而周作人笔下的鲁迅,在晚年已发生了变化,可以心平气和地打捞历史旧迹了。辽宁人民出版社最近再版了孙郁的《鲁迅与周作人》,在原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图片资料,看起来很是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这或许是事实。但我却并不以为然。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当然,鲁迅与周作人是亲兄弟,鲁迅也并不知道周作人的“后事”。但即使从周作人的“前事”而言,他与鲁迅的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  相似文献   

3.
周氏兄弟笔下的北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对鲁迅与周作人的文学创作与学术活动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北京的存在对二人成了一种参照,潜在地制约和丰富了他们对乡村中国的文化想象。倘若没有北京的生活经验,鲁迅的乡下小说图景或许不会那么浓地呈现出地域色彩;而周作人关于江南民俗的勾勒,也缺少了对比的色调。鲁迅对北京文化始终持有一种批判态度,而周作人则对北京文化从批判逐渐走向欣赏。打量周氏兄弟与北京文化的关系,可以感受到现代文化中的分分合合,兴衰流变。鲁迅与周作人有许多相近的思想,曾经有过密切合作的历史,也留下了诸多令后人玩味的故事。他们留给北京的,远不是文学上的花絮,倒是关于知识分子自我选择的文化难题。  相似文献   

4.
人道主义思想是鲁迅、周作人思想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兄弟俩的人道主义在各自的人道主义具体内涵,人道主义理想,人道主义实现方式和人性观等方面呈现小同大异的特色,比较他们的人道主义可深化对“鲁迅精神”的理解和对“周作人道路”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这或许是事实,但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1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  相似文献   

6.
秦雪 《文教资料》2012,(27):54-56
鲁迅与周作人的新诗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在白话诗的草创阶段却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新诗尝试和探索的初期,周氏兄弟的新诗都打上了时代精神的印痕,表现出许多相似之处;然而鲁迅和周作人的性格和思想各异,他们的新诗创作在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上的差异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和鲁迅是最重要的两位散文家,他们分别开创了中国现代散文的两种不同文风。如果说鲁迅是讽刺派散文的宗匠;那么周作人则是闲适派散文的鼻祖。本文将周作人的散文按照其中“流氓鬼”和“绅士鬼”的不同含量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激烈,后期闲适;前期意气风发,后期苦涩滞重。本文还将周作人的散文与梁实秋以及林语堂进行比较,他们都是闲适散文派的大师,但他们的幽默,闲适趣味又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相似文献   

8.
鲁迅和周作人共同经历了二十世纪初的社会剧变,两人生前事各异,身后名不同,不过二者在文学批评思想上却相通之处甚多:"人的文学"观点虽是周作人明确提出的,但鲁迅同样功不可没;两人从不同角度坚持文学批评"自由"和"宽容"的原则;两人对文学阶级性和文学功用的认识其实并无根本冲突.他们的诸多共同认识都是建立在对文学本质共同深刻把握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9.
周作人和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的两位大家,他们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两人迥异的人生观和人生姿态却使他们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本文侧重从周作人和鲁迅的人生历程,并结合对其作品的剖析,揭示两者其内在相异的精神结构和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0.
周作人的人生悲剧,有其复杂的思想根源。其中,作为"爱智者",其早期的生命与进化观、存在与历史观中,就潜伏着与鲁迅迥然不同的消极成分,加之其文化性格的独特性,使他在命运的沉浮中,呈现出人格形态的分裂情形,虽以理性自恃,热衷于"生活之艺术",仍然不能不堕入悲剧性的泥沼。探究周作人的命运与道路,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历史宿命。  相似文献   

11.
阅读训练     
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杨曾宪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1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相似文献   

12.
"多憎而少爱",是周作人对《阿Q正传》的一个基本评价。他认为这既可以当作是对鲁迅的褒词,也可以当作是对鲁迅的贬词。作为贬词,周作人认为《阿Q正传》缺少"笑中的泪",阿Q作为思想典型的意义,盖过了人们由阿Q的不幸命运而引发的共同命运感。这与鲁迅塑造人物的典型化的方法有关,也与鲁迅对通过阿Q所传达的"思想"的看重,远远超出对阿Q本身的关心和经营有关。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方定焕是中韩儿童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文章通过对于他们的"儿童为本位"的现代儿童观形成的比较研究,使中韩的早期儿童观加以清晰化,明确他们各自在本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中的位置,而且还可以辨析周作人与方定焕在思想及文学观上的异同,给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儿童文学是他们新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五四”是发现“人”的时代,也是发现“儿童”的时代。章以周作人和鲁迅为个案,考察疏于研究的成人学中的儿童形象,并比较他们的儿童观。周氏兄弟共同发现了儿童,但从具体的性格气质、人生理想出发,他们的儿童现侧重点不同,因而笔下的儿童形象也是迥异的。周作人更欣赏儿童原始、自然的一面,在儿童的生活中发现艺术和人生的至高境界;鲁迅则从改造国民性的责任出发,更深地挖掘儿童在传统化中真实的地位和真实的境遇,他们如何在精神上被“吃”,又如何参与到“吃人”的行列中。兄弟两人似乎走到了理想和现实的两极,一个更注重儿童的自然性,一个更注重儿童的社会性;因而一个重在讴歌从自然的儿童身上所体现的人生、艺术的最高境界,一个则重在拯救被传统化所扼杀的处于真实社会境遇中的儿童。  相似文献   

15.
左玮 《现代语文》2007,(10):44-45
周作人和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的两位大家,他们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两人迥异的人生观和人生姿态却使他们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本文侧重从周作人和鲁迅的人生历程,并结合对其作品的剖析,揭示两者其内在相异的精神结构和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6.
周作人与他的哥哥鲁迅,是现代文学史上比肩而立的两座高峰。他们同根异趣,代表着不同的文学流派。鲁迅是斗士,以笔为匕首投枪.同黑暗势力作不妥协的斗争;周作人是隐士,作品写的尽是花鸟虫鱼、饮酒吃茶,家长里短中透着风雅。周作人说“文学上永久有两种潮流,言志与载道”,则他的文章,是言志而不载道的。胡适的评价颇中肯:“这一类的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藏着深刻的意味。”舒缓从容的叙述中,流露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情调,正是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范爱农》(北京版必修一)一文记叙了爱农之死:不久,忽然从同乡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他已经掉在水里,淹死了。我疑心他是自杀。因为他是凫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这里"同乡"为周作人。1912年7月10日,爱农落水而死。《鲁迅日记》7月19日,接二弟信,闻爱农之死,"为之不怡累日"。7月22日夜又写了《哀范君三章》,表达了对范爱农深切的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个人的自大"与周作人的"个人的解放"看似语言相仿,然而,作为精神界战士的鲁迅却始终坚持文化批判的立场,对传统文化中"合群的自大"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他强调的是个体鲜活的生命;而周作人的"个人的解放"则是作叛国的遗民的潜台词.  相似文献   

19.
废名与鲁迅     
从五四文学革命到1930年代,废名对于鲁迅,经过了从敬爱、亲近到疏远、龃龉相生的感情和认识变化。废名是周作人的大弟子,秉持自由主义立场;随着鲁迅思想变化并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他们之间的思想矛盾显示出来。废名对鲁迅的感情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0.
周作人(188—1967)浙江绍兴人,鲁迅的二弟.童年时代,有着和鲁迅大致相同的经历:一起流连往返于百草园,一起到舅父家去避难,后又同回故乡在三味书屋枯坐苦读.但他和鲁迅旨归却是不大相同的;鲁迅很早就识得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却对童年生活留下了无忧无虑的印象“不但有小康生活,还有宽懈自由的日子.三味书屋的读来读去,引发了他对“杂学”的兴趣.大量地阅读风物地志、年谱日记、家训尺牍、野史笔记、农草本木、乡贤著述、佛经圣教……古今中外,可谓杂矣.这样的“旨归”使周作人较早就体现出一种在“不完全的现世”享受“美与和谐”的生存态度,同时也影响着他那种“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的散文取材方式.“五四”前后,周作人与鲁迅、陈独秀、胡适等人一起,积极倡导新文化运动,他写于当时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平民精神.重视思想革命,脍炙人口,影响深广,和鲁迅一道被视为新文化运动的骨干和先驱.他本人也自认为是一个旧传统的“叛徒”.但在后来的人生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