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西族许多传统体育活动都植根于其民俗信仰的文化土壤。通过对其民俗信仰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纳西族原始崇拜、原始巫、觋信仰以及东巴教中的传统体育活动,分析了传统体育在纳西族民俗信仰中的功能。这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传统体育的产生、发展规律及保护与传承纳西族传统体育有着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古代举重运动的起源及发展进行探讨,认为举重运动是一项集观赏、娱乐、健身、竞技为一体的传统体育项目,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传承意义。  相似文献   

3.
举重运动训练是当前体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训练之一,因此练好基本功是举重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举重训练中,上挺是一个重要环节,但在现实课堂中上挺技术教学仍然存在有待改善的局面。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上挺动作教学训练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龙狮运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育活动,是中华民族传统民俗中最优秀的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舞龙运动的发展历程以及我校舞龙运动的开展状况,探究舞龙运动的创新与发展,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与弘扬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志刚 《考试周刊》2010,(12):148-149
本文作者通过对赫哲族体育项目的研究,理清目前对赫哲族民间体育、民俗体育和传统体育在分类上的混淆,以民族学和民俗学及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对民间体育、民俗体育和传统体育相关概念作了深入分析.合理地把赫哲族民间体育、民俗体育和民间体育区分开来,得出赫哲族民间体育、传统体育和民俗体育之间的关系是:民间体育包括了传统体育和民俗体育,传统体育又包括了民俗体育,民俗体育是赫哲族民间体育和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体育和传统体育的基本因子。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进程中,红水河流域民俗体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红水河流域民俗体育文化变迁的原因,提出城镇化进程中红水河流域民俗体育发展应充分发挥民俗体育文化的多元功能;民俗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应顺应现代生活方式,迎合大众心理;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方式应日趋科学;应加强民俗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吸收传统体育精华,借鉴现代体育成果等.  相似文献   

7.
<正>德化三通鼓是闽南地区传统民俗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春美村具有特色的民俗体育活动之一。在古代,三通鼓主要是用于战争中的,通过擂鼓催发双方交战。经过千百年的演变,现代三通鼓已经不用于战争,而是作为节日、殡丧或者家族祭祀等重大事件的庆典纪念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袭祖辈在演奏形式上对三通鼓的分类,可以将三通鼓分为"大三通"和"小三通"。1."三通鼓"活动的形式与表演体系1.1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8.
传统体育活动是劳动人民基于当地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创造的集体娱乐活动,不仅富有生活色彩和民俗特色,而且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文化性.因此,要实现传统体育活动的传承与发展,必须深入研究其地域性特征和文化内涵.由陈东著、气象出版社出版的《江苏民俗体育文化研究》一书,深入研究了地域环境与传统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为研究传统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9.
抖空竹运动是我国独有的民俗体育活动.它集健身、娱乐于一体,是一项综合性、多功能的体育运动.空竹由于其自身具备的特点适合在高校开展,对丰富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等方面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我国民俗体育的内涵,对民俗体育与其他体育活动的不同特点及主要区别进行分析,并对民俗体育文化特性和功能作一些探究,其目的是为了引起人们深入探讨其中的规律,并进一步对民俗体育进行传承、保护和改造,从而步入现代化、科学的健康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以婺文化为特色的八婺区域,衍生了丰富的地域民俗传统体育。以浦江板凳龙、义乌罗汉班、磐安迎大旗、后宅高跷等为代表的民俗传统体育,传承着浙中和江南沿海一带浓郁的婺州文化精神。八婺区域文化与民俗传统体育的有效发展,有待于区域文化活动、旅游品牌开发、地方感情特色培养等一系列与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2.
《河西学院学报》2016,(5):79-82
"旱船"是我国民间传统民俗表演项目之一,也是民俗体育和民俗舞蹈的重要内容.从体育美学角度分析认为:旱船运动具有美好的寓意、鲜明的表演形式以及独特的表演动作等特征,这些特征也使得该项运动本身的文化价值和健身价值以及美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和提升.  相似文献   

13.
《集宁师专学报》2020,(3):46-50
采用文献资料法了解举重运动大众化在国内的开展现状和发展困境,以期提出一些有利于举重运动大众化未来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举重运动大众化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有:大众对举重运动负面印象深,教育难度高;举重商业化市场的相关人才和场馆匮乏;举重推广者与爱好者的思想陈旧、缺乏创意。在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有利于举重运动大众化未来发展的建议:通过教育城市里的中产阶层带动举重运动的普及;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举重退役运动员下海推广举重;将举重运动包装成健身市场喜闻乐见的课程;官方或民间应积极筹办举重赛事走进百姓的视野;通过举重奥运冠军进校园的活动培养青少年的举重兴趣。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我国的竞技体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举重运动又是我国争金夺银的重点项目。本文主要探讨通过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运用组合动作——膝上拉抓后,对抓举提高的一些建议和心得,希望能为我国的举重运动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闽西客家民俗体育的现状及传承与发展情况.论述了闽西客家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的意义,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操作措施:构建闽西客家民俗体育网络信息平台;制定客家民俗体育发展情况的评估体系;结合传统村落建设;结合文化活动和节日建设;竞技性民俗体育项目的竞赛开展;与闽台文化交流联动等.研究旨在为有效保护和传承闽西客家民俗体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历史文献资料分析、访谈和田野调查可知,仡佬毛龙民俗体育文化是仡佬族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体育文化形式,是仡佬族充满着生活情趣并带有浓郁泥土气息的文化艺术传统。仡佬毛龙民俗体育文化产生于盛唐时期而盛行于明朝时期,是仡佬先民中广泛流传的一项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从仡佬族毛龙灯舞的外在形式、制作材料和表演内容等综合来看,仡佬毛龙包含了古代先民的龙图腾崇拜、竹子崇拜、宗教崇拜和生殖崇拜等文化内涵.经历了由娱神功能向娱人功能的转变,也是一种集武术、鼓乐与艺术于一身的文化艺术,具有健身娱乐性、观赏性、广泛的参与性以及丰富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同学》2007,(6)
举重是一项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的运动,是对人类力量的最直接展现。举重运动不仅在古代盛极一时,而且在21世纪成为一项现代体育运动。从表面上看,举重是一项简单的运动:把杠铃从地上提起然后举过头顶,只需要一两个动作。实际上,举重是力量、速度、技巧、专注力和把握时机能力的结合。超重量级举重选手在世界上常被称为最强壮的人。但  相似文献   

18.
主要运用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对我国人口较少民族裕固族聚居区民俗体育文化的演进与发展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发现裕固族民俗体育赛马、摔跤、射箭、拉爬牛、顶杠子、拔腰、拔棍等在裕固族聚居区生存状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逐渐由"生活性"游艺性"娱乐性"的民俗体育活动向"观赏性"表演性"竞技性"的传统体育发展,反映了人口较少的裕固族民俗体育文化在少数民族文化中传承和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宁 《华章》2013,(32)
唐代在中国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存的历史文献中对唐代广泛开展的民俗体育活动有着大量的记载。本研究在全面梳理关于唐代民俗体育活动记载的历史典籍基础上,讨论唐代的民俗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20.
民间体育是指在我国各民族人民群众当中广泛流传的以身体运动为主要形式的竞技游戏和民俗娱乐活动,具有娱乐性、趣味性、民俗性、游戏性、表演性和节庆性等特点。襄阳民间传统体育历史悠久、项目众多,对丰富襄阳人民的体育生活,强健民众体魄发挥了巨大作用,充分体现了襄阳人民的体育创造力。随着城市化进程,襄阳民间传统体育应借助城市的综合文化融合能力和文化辐射势能,不断提高其文化品位,得到更妥善的保护和发展,向更加广泛的地区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