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本主义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传统法律思想,而且影响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走向。其具体表现:刑罚从随心所欲到五刑制度的确立:宽仁慎刑,爱惜人命:德主刑辅,注重教化;慎重刑狱,以防草菅人命。以上几个层面具体体现了中国特色的人本主义慎刑观精神。  相似文献   

2.
所谓慎刑,就是审慎适用刑罚权,包括刑罚权的发动,刑罚打击范围与打击重点的界定,刑罚种类的选择,刑罚宽严程度的掌握,各种刑罚制度的设置,乃至具体刑罚的运用和执行,都必须审慎从事,不得有半点轻率.慎刑是刑罚的价值取向,因为慎刑是安邦之道,是理性主义的要求,也是刑罚人道主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法律文化,"慎刑"思想是我国法律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西周时期提出,经过历代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在"慎刑"思想的指导下,历代多有盛世的时期,古代"慎刑"思想及其实践的历史经验,对于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康熙主张“以德化民,以刑弼教”,“宽则得众,信则民任”,反对无论任何犯罪一律重刑处断的绝对方法。在立法上,他注意体恤民命,针对律例繁简不一的情况,对清朝建立以来所用的例文进行了系统编定。他还随时针对法律与现实中犯罪不适应的情况,因时制宜地予以修订。在刑事司法活动中,他不仅亲自参与审案,把人命案件当作大事,坚持疑罪从轻和少杀慎杀,及时清理积案。他还注重挑选能力强和办事谨慎的人担任司法官员,对于不肖司法官员能及时予以惩处。在刑罚的执行上,他注重对过于苛责的刑罚执行时间和地点及时进行调整,以期给人犯自新的机会,防止人犯因为过于恶劣的刑罚执行环境而死于刑罚的执行中。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史上,历代的慎刑思想由来已久,特别那种爱惜民命、珍惜生命、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同当下的科学发展观具有暗合之处。从古代中国慎刑来看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创新、发展科学发展观;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发扬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的法文化遗产,必将为我国现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思想上理论上的极大支持。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主流刑法思想是慎刑思想。这一思想的形成主要受人本主义与民本思想、仁政说和人性论的影响,并在立法和司法中体现出来。对这一理念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司法文化及其历史价值的理解,而且对建立当代法治社会和政治文明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死刑复核制度的历史与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自汉至明清,经近两千年的发展最终成为承平时期较完备的死刑审判基本制度,具有审慎宽宥性、权限集中性、责任严肃性的特征。同时,有非承平时期的“就地正法”制度。在革命根据地不同阶段人民民主法制的建设中,继承古代基础并结合现实斗争的需要,死刑复核制度呈现新的意义,逐步走向成熟。新中国建国初,党和国家提出“不废除死刑,但坚持少杀、慎杀,防止错杀”的刑事政策。1954年《人民法院组织法》与人大常委会《关于死刑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的决议》均明确规定:死刑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其后在不同时期,死刑复核权限曾有不同规定,将部分复核权下放至高级人民法院与解放军军事法院行使。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外,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相似文献   

8.
审刑院作为北宋前期中央最高司法机构之一,其法官选任一直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自建院之初,就形成了一整套法官选拔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审刑院长官与属官遵循着不同的选任原则,长官的选任多强调入选者的资格,属官则更注重其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不同的选任标准体现了统治者赋予审刑院制度"集权"与"慎刑"的双层功能。  相似文献   

9.
短期自由刑的存废一直都是国际刑法学界争论不止的问题。作为自由刑的一种,其弊端已经在实践中日益凸显。但是,据此将短期自由刑彻底否定也有失偏颇,应根据国情改革完善,易科罚金,易利社会服务,改善拘役执行制度不失为扬长避短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罚金刑是法院依法判处犯罪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罚金刑作为一种相对较轻的刑罚方法,其适用范围的扩大,是整个刑罚轻缓化的必然结果。无论是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惩治新型犯罪出发,还是从立法、司法等角度来看,都应将罚金刑上升至主刑地位。  相似文献   

11.
陈东亮 《华章》2007,(11):80
中国古代的封建法是特权法,对劳动人民难以作到真正公平、公正.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法官、胥吏擅出入人罪,历朝皇帝都会给予其一定程度的制裁,或多或少抑制了错案、冤案的发生.本文试图论述宋代封建法制在平反冤狱的具体问题上所采取的种种措施,因而对司法文明的进步所起到的积极或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管制刑作为我国刑法规定的五种主刑中最轻的一种,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新的历史时期,管制刑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使用率很低,从而引起了管制刑的存废之争。笔者赞同废除论,建议创设社区服务刑罚来代替管制刑,以完善我国的刑罚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死刑作为一种刑罚制度,被人类适用几千年之后,人们开始对它的作用和存在提出质疑。目前,世界上存在着取消或限制死刑的趋势,我国政府表示,从长远来看也要废除死刑。但就目前形势而言,废除死刑还不现实,我国目前仍有保留死刑的必要。本文将通过对我国保留死刑必要性的分析,对如何完善我国现行死刑制度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刑罚对犯罪人的教育意义较之其惩罚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然而传统的生命刑、自由刑的教育、引导作用已经十分局限,怎样切实有效地防止犯罪人再次犯同样的错误,成为立法者和司法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有些犯罪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给一些不具备"资格"的人实施一定行为的资格,如果剥夺其实施该行为的资格就可以从根本上防止其犯罪的可能性,达到特殊预防的效果。剥夺政治权利和驱逐出境作为我国刑法中仅有的两种资格刑,显然不能满足刑法预防犯罪、惩罚犯罪、教育犯罪人的目的。改进资格刑的设置,增加资格刑的种类,使资格刑在刑事法律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已经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5.
资格刑作为一项刑罚手段,在刑罚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我国的资格刑的有关规定和具体内容却由于种种原因而差强人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刑法的完整性与科学性.鉴于我国正全方位地改革开放,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司法走向世界也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完善我们的刑罚体系就十分必要.本试图通过比较国内外刑法在资格刑问题上的有关规定,进而探询我国刑法在此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与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传统恤刑思想与当代死刑废止突破口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传统儒家刑罚观念的反映,恤刑思想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虽然存在着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其中的合理成分也是应该得到充分肯定的.我们应当以此为借鉴,率先在老年犯罪人领域废除死刑,这样,既可以打破死刑存废这一无谓的争执僵局,也可以为以后大范围废除死刑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和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7.
刑罚轻缓化已经成为刑罚结构改革的总体趋势。通过对刑罚轻缓化的经济学分析,可以发现"高概率的惩罚与轻刑化"的组合是预防和控制犯罪最为经济和有效的方式,而轻刑化即刑罚轻缓化。在刑罚轻缓化背景之下,罚金刑更符合刑罚轻缓化之意旨,应提升到主刑的地位。未来我国的刑罚结构改革也应以罚金刑为主导,而以自由刑为辅。  相似文献   

18.
罚金刑是财产刑的一种,对于罚金刑应否适用缓刑在刑法学界一直存在不同声音。在大力提倡刑罚谦抑性的今天,将缓刑适用范围扩大至罚金刑有其积极意义和必要性。然而更加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罚金缓刑设立的目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能使它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学界及司法实务界存在的将某些不法行为设立犯罪纳入刑罚的呼声及可能导致的“泛刑”倾向,笔者以吸毒、卖淫嫖娼这两种犯罪学上的“无被害人犯罪”为例证,在考察国外相应立法及刑事政策基础上,结合刑罚的负价值对其予以否定,并由此引发出“刑法应谦抑”的命题,主张通过充分调动诸如伦理道德、侵权行为法、行政处罚法等替代措施来规制这些具有相当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作为最后手段的刑罚仅在“不得已”之时为用。  相似文献   

20.
罪责刑相适应与罪刑相适应是两个本质上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我国刑法中的基本原则,后者是两百年前西方刑事古典学派所提出的刑法基本原则,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刑事古典学派所倡导的罪刑相适应原则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因而受到新派刑法学者的挑战,然而争论仍在继续。鉴于新派和旧派一样,其理论既有合理的因素又有其负面作用,所以各国在刑事立法时都有所取舍,我国刑法顺应这种历史发展趋势,本着批判与借鉴的科学态度,将罪刑相适应原则发展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表现了我们试图调和新派与旧派所做的努力,但笔者在学习过程中却发现我国刑法对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规定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下面笔者把这些问题拿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