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16,(5):78-84
以百色市为考察对象,对广西当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比较,并在描述现有成效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分设的主要弊端。研究表明,广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效地减轻了居民的医疗负担,但是制度的人为分设也造成了重复参保、保障有失公平、统筹水平低等问题,建议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整合经办机构、尽快建立市级统筹制度和统一的城乡医保政策专家评审制度,以推进广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统筹整合工作。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由于城乡、区域、制度之间和管理体制上的多重分立或分割,基本制度碎片化严重,制度问缺乏统筹衔接,制度内存在差异。是继续维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城乡分立局面,还是积极推进制度整合?本文以马鞍山为例,从分析当前社会医疗保险多重分割现象出发,论证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并就整合的目标、原则等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城乡二元化的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着管理体制分割、城乡居民大量重复参保以及参保人难以实现自由流动等问题。从2006年起四川省开始在部分城市进行统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保险制度试点,用"一制多档"形式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产生了示范效应。医保制度的发展终将从二元化向一元化转化,因此四川的医疗保险制度应参照各示范市,逐步对各医疗保险进行整合,形成覆盖整个地区各类人群的统一医疗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4.
经过三年多的新医改,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制度分设、城乡分割、管理分离、资源分散等问题仍制约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如何将现有的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整合为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文章通过对泰州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完善医保关系转移制度、构建一体化的管理体制等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二元经济结构所带来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医疗保障水平低和医疗保障的城乡差异造成人民幸福感降低和农民生活水平提升缓慢,居民消费不足,国民经济发展缺乏持续能力。因此,伴随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连年增加,财政收入不断提高,我国有能力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差异。2009年新医改方案确立了“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目标,并明确提出了“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的基本要求。从城乡医疗保障分立运行存在的问题,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统筹的必要性、可行性与路径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述评,以探索医疗保障城乡统筹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6.
统筹城乡医疗保障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介绍我国各项医疗保障制度和城乡医保二元结构,提出城乡医保统筹的必要性以及可能带来的问题,如城乡保险政策不统一、重复参保和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加快城乡统筹法制化建设;建立城乡医疗保险一卡通制度;加大政府投入,合理分配卫生资源等。  相似文献   

7.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是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基础。通过梳理影响医疗保险基金平衡的因素,从四个维度总结出人口年龄结构、医疗服务成本增长率、统筹层次水平等十二个风险因子的影响程度,从而以医药卫生"四位一体"联动机制构建、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社会医疗保险监管体制创新三个方面为切入点,探讨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修正的"贝瑞政策创新扩散模型",利用2001—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对于社会医疗保险城乡统筹政策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发展速度快、工业化程度高、城镇化水平高、从业人员比例高、社会医疗保险发展快与城乡收入差距小的地区更倾向于进行社会医疗保险城乡统筹;而受教育程度、卫生事业发展、老龄化程度则与城乡统筹呈负相关关系;虽然财政能力强的地区倾向于城乡统筹,但城乡社会医疗保险发展的差异会扭转这种正向关系;相对于东部而言,西部地区更倾向于进行城乡统筹,中部地区则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湖州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财政收入逐年提高,城镇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顺利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成效显著,为大力提高统筹城乡医保的水平与层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要进一步发展湖州统筹城乡医保事业必须着力于统筹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医疗卫生资源及医疗保障资金三者的城乡一体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在"三纵三横"的整体架构下,分阶段、有计划、按步骤的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河北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历程进行追溯和对保障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借鉴瑞典国家改革经验,提出加快河北省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必须以社会保障的城乡统筹为切入口,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本保障,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重点,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冷水江市实施城乡统筹,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建立城乡教育协调互动;推进远程教育,构架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网络;完善制度建设,拓宽教育统筹面;重心下移,探索城乡教育携手互动模式;构建学习共同体,打造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2.
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是基金的征缴,由于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尚处于初始阶段,医疗保险统筹范围尚未全面覆盖,改制企业、困难企业、破产企业等参保扩面面临许多难题,该文从征缴工作中所遇到的难点问题,探讨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合肥应以底线公平为基本理念,以社会保障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促进、确保经济增长的活力和效率为原则.建立城乡统筹、统一而非人为割裂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合肥市社会救助体系、建立覆盖全市城乡人口的基本养老和大病统筹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而基本建成“底线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努力使全市城乡居民享有“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扶、少有所学、住有所居”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4.
建立稳定和全民参与的医疗保障制度,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施行“城乡统筹“模式,将其视为一个过渡性阶段,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俄罗斯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和改革内容,指出近年来俄罗斯不断优化完善医保制度设计,提高基金统筹层次,强化再分配机制,完善公立医院改革和药品流通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俄罗斯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以强制医疗保险为基础,为全民提供了免费的基本医疗。应借鉴俄罗斯相关经验,加强我国医保制度的整合和衔接,强化财政对低收入群体的倾斜力度,做好医保改革与医疗机构改革、药品流通改革的统筹和配套。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角度考察了我国从"以农立国"到"统筹城乡发展"的发展道路转变.本文认为我国现代化的历史起点是"以农立国",这一基础性制度使我国在农业文明时代领先于世界.随着工业文明的崛起,"以农立国"的国家战略发生了变化,其变化经历了五个阶段,最后演化为"统筹城乡发展".这一国家发展战略,不是一时之策,具有长远价值,并会演化为规范意义的制度.为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必须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时代遗留的制度性障碍,推进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乡分割制度的路径依赖,以及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的内在运行机理,使得城乡融合发展这一社会目标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浙江先行探索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动态调整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功能边界及组合模式,历经农村基层自发探索、政府与市场合力驱动、政府战略全面统筹三个阶段,使城乡关系由对立走向融合。这一特色化的城乡关系整合路径呈现出以内源型农村工业化为先导、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效耦合、制度革新和经济发展双重发力等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当前已形成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医保制度。但由于三种医疗保险制度各自运行,造成了我国医疗保险领域碎片化的现实。文章分析了碎片化的原因和危害,提出了医疗保险碎片化整合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主要是缘于职业教育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差距;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在制度特征上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同时可能因为既存的制度惯性而导致制度变迁过程受阻。在具体的制度治理策略上,应通过完善区域职业教育统筹制度安排;通过重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完善补偿性发展制度;通过改革劳动力市场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一体化,形成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总体制度安排和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0.
论城乡教育统筹背景下过渡性中间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渡性中间制度是处于科学合理的制度与非科学合理的制度之间的一种制度,它也具有强制性、尝试性和过渡性的特点。无论是从认识层面还是从决策层面以及实践层面来看,过渡性中间制度都是制度创新的必经环节,是城乡教育统筹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在当前统筹城乡教育过程中,政府可安排如下一些过渡性中间制度:提高教师待遇与地位,实行教师配置倾斜制度;实行区域差别化政策,完善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出台寄宿制学校建设标准,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设立专项教育经费,减轻农村学生的家庭负担;关注农村,整合城乡文化,建立城乡文化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