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第一次知道这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北大”,是在我七岁的时候。那天,偶然从抽屉里翻出一张泛黄的照片,上面是一片沉静而美丽的湖光塔影。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从自己那充满渴望的内心悄悄升起。母亲告诉我:这,就是北大。  相似文献   

2.
一、课文悟读读完本文,我陷入了沉思,不是为其优美的文笔,也不是为其荡漾的激情,而是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7岁时不知天高地厚,稚气十足的自信预示了一段奇妙的尘缘,13岁的她进入了北大,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让人艳羡。在捧读她的这篇散文时,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一位有志青年的心路历程,我们在为之震撼的同时,也许从此不会再惊讶于她“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用她的心向我们讲述了她儿时的梦、她的理想;用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叙写了她心中的感激、赞美和眷恋。似乎没有什么独具匠心的章法,也没有“惊天地,泣鬼神…  相似文献   

3.
<正>我从未怀疑过我能成为北大的学生。那份稚气十足的自信,似乎预示了一段奇妙的尘缘。只是我没有想到,我会这么快就实现了童年的梦想;而且,在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眼前已是我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了。我似乎应该对你说点儿什么,北大。不是已经和你朝夕相处整整两年了吗?不是已经长成亭亭少女,  相似文献   

4.
5.
一、课文悟读 读完本文,我陷入了沉思,不是为其优美的文笔,也不是为其荡漾的激情,而是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7岁时不知天高地厚,稚气十足的自信预示了一段奇妙的尘缘,13岁的她进入了北大,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让人艳羡。在捧读她的这篇散文时,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一位有志青年的心路历程,我们在为之震撼的同时,也许从此不会再惊讶于她“十三岁的际  相似文献   

6.
整体感知此文难度较大,我设想通过“三读”来完成:一是课前预习读,要求解决生字,读得流畅、有感情,词、句不理解可以放过,粗通大意即可;二是课内读,通过精心设计导入语与练习,基本解决整体感知问题;三是课后读,争取多一些感悟、收获,并摘抄文中词、句。  相似文献   

7.
张成 《学语文》2007,(4):17-17
"北大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始终有着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十三岁  相似文献   

8.
设计一【思路综述】本设计意在通过创设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并对青少年怎样成才形成正确认识。【教学简说】一、自读预习假设你是一位记者,报社准备近期刊登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一文,要求你写一篇介绍田晓菲情况的文章附录于文后,请你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并写一篇短文。二、整体感知《十三岁的际遇》一文在你们的报纸上刊登以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特别是学生和家长的兴趣。为加深大家对该文的理解,想请你写一篇导读文章。为很好地完成该任务,请你仔细…  相似文献   

9.
10.
誉为“少年诗人”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是为纪念北大九十周年校庆而写的优美散文。文章运用大量生动的比喻赞美北大,倾吐衷情,抒写抱负,字里行间透着灵气和诗意,使作者的心灵跃然纸上。一以形状声,凸现充满活力的少年形象作者“蓦然回首”两年前进北大时的自己,着力描写“充满了兴趣与好奇”打雪仗这一细节,其中有一处出色的比喻:“……在冰的湖面上掷下一串雪团般的四处进溅的  相似文献   

11.
12.
《十三岁际遇》,是十三岁就进入北大英语系的田晓菲,为了纪念北大建校90周年而写的一篇文章.特殊的经历,不一般的情感,加之全文以抒情为径,以叙述为纬,以议论为点组成浑然一体的文章.让我们“旁外人”去阅读理解内容,品读感悟情感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我们七年级同学来讲难度可想而知.“理清结构层次,抓住情感脉搏”的教学思路,使我们能拨开云雾,看到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那颗火热的心,感悟到作者那份细腻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十三岁际遇》,是十三岁就进入北大英语系的田晓菲,为了纪念北大建校90周年而写的一篇文章。特殊的经历,不一般的情感,加之全文以抒情为径,以叙述为纬,以议论为点组成浑然一体的文章。让我们"旁外人"去阅读理解内容,品读感悟情感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我们七年级同学来讲难度可想而知。"理清结构层次,抓住情感脉搏"的教学思路,使我们能拨开云雾,看到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那颗火热的心,感悟到作者那份细腻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知道田晓菲是在1985年春天。好像是一份报纸介绍这位少年诗人刻苦读书的事,其中说她八岁开始读《红楼梦》等名著。那时笔者正写一篇题为《阅读·思考·表达》(此文发表在1985年6月湖南教育出版的《少年作文辅导》上)的文章,便马上引用了她的材料。第二次看到她的名字是在《散文》上,文章是寄自美国某市的。不曾  相似文献   

15.
十三岁便进入北京大学英语系的田晓菲,为了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而写这篇文章时,她已经是三年级的“老生”了。在这篇诗意盎然的文章中,作者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诉说了自己在北大两年学习与生活的感受,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而又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抒发了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崇高理想。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一线教师,为了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每一篇文章都需要对学情分析、课标解读、教材处理、教学方法选用进行综合分析。篇幅长的文章、语言含蓄诗意的文章历来都让教师们在进行教学处理时觉得困难。以《十三岁的际遇》一文为例进行教学处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我长大了!"伴随着满腔欢喜,我喊出了这一句。 我终于长大了,似是刚结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刚结束地狱 噩梦初醒而为自己的大难不死吼了一句。 我长大了,不会再为自己成绩考不好,在大雪封天的冬季,在温暖的家外,从自己构思好的千百万条看似无懈可击的理由中挑选最最恰当、最不至于挨骂的一条。 我长大了,我不会再被别人拍着肩膀说:"你是个孩子,你  相似文献   

18.
董文静 《学语文》2002,(4):22-22
《十三岁的际遇》是一篇很美的散文,但文中有一句话,理解起来却让我颇费了一番脑筋。现抄录于下,并略作分析。原句是这样的: 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  相似文献   

19.
十三岁     
很多人认为十六岁是花季,可我觉得十六岁太过成熟了,我管它叫"果季",而十三岁才是真正的梦幻般的花季。十三岁,多么奇妙的年龄,一只脚已经踏入了青春的门槛,而另一只脚还沉浸在童年的梦中不肯出来。十三岁的我们,虽然稚气未脱,但又略显老练。十三岁的我,可以为一句玩笑话绕操场跑三圈,  相似文献   

20.
十三岁     
十三岁是美丽的。十三岁的我,可以为追一个足球绕操场跑三圈,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还嘴硬说自己能行;可以一时逞强揽下所有的任务,宁肯挑灯夜战到深夜;可以为一句有争议的诗句查遍家中的藏书……十三岁的我有着太多的“可以”。十三岁的我,喜欢读侦探小说,喜欢其中扣人心弦的情节;喜欢收集奇闻轶事,由衷感叹“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喜欢在电脑桌前坐一个小时……十三岁的我有太多的“喜欢”。十三岁的我,经常半夜两三点爬起来看世界杯、欧洲杯、冠军杯、联盟杯。为了一个小小的意甲联赛,经常拿着一本枯燥的书熬呀熬。记得这次十强赛,我制定了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