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身份认同及拥属感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标准英语在全球范围使用时是否应该保留其原本面貌还是应该自然而然地发展的问题,历来有很多争论。有人认为不应该改变或者修改标准英语,它应该是语言之首,也有人认为标准英语应该自然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不不应该受到阻碍;只要不影响理解,就可以允许有多样变化。这些争论和研究都基于英语作为世界语言的无可比拟的作用而展开的。本文将主要从语言的身份认同和语言的归属感,及语言帝国主义方面来论述英语作为世界语言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网络的发展及盛行,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渠道和方式,同时带来了语言表达的新方法。这些语言紧扣社会热点,由此产生的"网络热词"也常常获得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受到大众网友的推崇。随着网络热词更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其英译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之一。网络热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色,翻译时需综合考虑。本文以"佛系"这一网络热词的翻译为例,探讨网络热词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罗婷婷 《文教资料》2006,(22):157-158
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辅助语言教学已成为一种不可取代的教学方式。本文认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翻译课堂上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翻译教材与教学模式;此外,网络技术在翻译课堂外为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提供技术支持。网络辅助翻译教学具有其独特优势,同时也需要我们在翻译教学实践中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译者的任务》一书中,本杰明提出了"纯语言"的哲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打破了传统,提出了透明翻译观。此书的推陈出新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有人把它信奉为翻译界的圣经,也有人认为它提倡"意义虚无"。后者对此书不加区分的批判,源自于没有透彻理解透明翻译观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有人坚持,翻译是一种纯粹的实践活动,只要翻译者熟练地掌握两种互译语言,他就可以从事翻译活动,并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摸索翻译技巧,基本不需要什么理论指导。有人认为,尽管对翻译现象的讨论是必要的,然而这种讨论应该是直观的、经验式的——比如中国严复的信达雅论、英国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即反映了这种观点。也有人指出,既然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那么它必定涉及语言系统,人们对语言系统的研究成果肯定有益于翻译研究,从而对翻译实践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语言学对语言系统及其使用的论述使翻译研究可以摆脱传统的评  相似文献   

6.
翻译过程论     
谭载喜《必须建立翻译学》认为,翻译学是研究翻译的科学,是由各种理论构成的知识体系,其任务是揭示翻译过程的客观规律,探求关于翻译问题的客观真理,并给实际翻译工作者提供行动指南。由此出发,翻译学首先应给翻译下定义。而这一问题我们今天已有了共识:翻译是以译者为主体,以语言为媒介的创造性活动。换言之,翻译就是把见诸于一种语言的文本用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再造出来,使译作获得与原作相当的文献价值或文学价值。 第一个问题已得到解决,我们面临着第二个问题,即翻译的客体问题,也即翻译是以什么为对象的。翻译界对此众说纷坛。有人认为翻译就是翻译语言,有人认为应该翻译形式,还有人认为翻译当翻译意思。而近日出版的由王宏印同志编著的《英汉翻译综合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对此有独到的论述。书中认为翻译的对象,即翻译的客体,应当是文本,而不是话语、言语或语言系统。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的发展,ACG文化在中国网民之间日益流行,随之而来的"行话"——ACG网络流行语也逐渐为人们所熟悉。网络流行语体现了网民富有想象的造词能力。这些词通过多种翻译手段借由网络来到中国,对汉语语言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孙雯玉  刘冰泉 《海外英语》2012,(24):167-169
区别于传统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着重阐释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以人们的日常经验为基础。认知语言学不是单一的理论,是一种研究范式,也被用于翻译研究。该文将结合认知语言学中"两个世界"的翻译观,从认知学的视角来研究汉语网络新词的翻译,希望能够加深人们对汉语网络新词的认知,并对其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正>互联网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震荡的影响。同样它对教育也产生影响,对此人们评价各异,褒贬不一。比如,对于学生接触网络的现象,有人认为这是素质教育应该提倡的,并将其视为"信息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而相当多的人则认为这种现象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而且网络上不健康的信息将有害于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这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由特殊语言变体的网络词汇和网络用语。这些词语丰富了人们现有的汉语词库,突出了时代特征,也为语言的翻译和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践途径。文章对如何准确高效的翻译现代网络词汇,增强网络词汇翻译的美感进行了探讨分析,阐释了网络词汇几种实用的翻译方法,并总结了网络词汇翻译与其它领域翻译的区别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美国翻译理论之父尤金.奈达所提出的"动态对等"、"功能对等"、"读者反应"论以及"语言共性"论等翻译理论和原则不仅丰富了我国翻译理论,而且对翻译实践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奈达的翻译理论遭到强烈的批判,甚至被认为已经过时或者毫无用处。本文主要通过对奈达翻译理论演变的深入分析及其留给我们启示的研究,使大家对奈达的翻译理论有更加科学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3.现有6人会英语,4人会日语,2人英语日语都会(共12人),从中选出3人做翻译,要求两种语言都有人翻译,则符合条件的选法共种.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语言是一种工具,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它、使用它。这只是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出发的一种认识,从语言和“说话人”的关系上看,语言是个“多媒体”———既可作为工具,同时也是心智能力的一种反映。比如,同样发出声音,同样要表达一种意思,同样说一个长度相等的句子,为什么有的人会“妙语连珠”,而有的人却“辞不达意”?这就是心智能力的差异。有人不一定同意这个观点。他们举例,不是有的人不善言辞,可照样成为作家、科学家吗?你能说他们心智不优吗?其实,这些人固然很优秀,但问题是,如果他们抓住了幼儿期对…  相似文献   

14.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明示—推理的过程,而翻译活动中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间的关系也同样如此。翻译教学中,关联理论对学生的理解、表达、校对三步骤以及课程设计、教师行为和教学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翻译理论界一般均把翻译过程分为理解与表达两个阶段,法国释意论却在众多翻译理论中一反传统,提出了"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表达"三个阶段论。释意论认为翻译离不开译者的认知补充,即"语境知识",只有足够的认知补充才能帮助译者做出正确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用地道的译语语言将同样的"意义"表达出来。这一观点在商贸翻译中更具适用性,因为在商贸翻译中尤其要求译者必须具备相应的必要的专业知识,而这便是"认知补充"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做好商贸翻译译者必须拥有必要的认知补充才能在翻译过程中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达到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论"以行为理论为基础,认为任何活动都有其目的,翻译也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发生的行为,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翻译目的的影响和制约。本文将对目的论视角下英语语言文化与翻译的交融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思想对于解构主义翻译学说有很强的解释力。"语言游戏"思想所具有的自由反叛的灵魂、实践为重的情怀、开放多元的品质、显隐相间的规则等四个方面的核心理念,同样也适用于解构主义翻译学说的解释。解构主义翻译学说,实则是"语言游戏"思想的一个角度延伸;解构主义翻译实践,实则是"语言游戏"的一种语际"游戏"。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徐静蕾清淡如菊;也有人说她芳雅似兰;还有人说她是绿茶,嗅之芳香扑鼻,入口回味悠长……这些个性,让那些错过追星年龄的人或者不屑于追星的人,都深深喜欢上了她。  相似文献   

19.
"不管你是法国人还是智利人,2008年来北京看奥运,都不用雇翻译了。你只要随身携带一个便携式多语言PDA,或者在街头找到一个数字化信息亭,就能用你自己的母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第七届科博会奥运多语言智能信息服务国际论坛上专家们的美好憧憬。  相似文献   

20.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整合理论为研究语言运用背后的认知活动搭建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使用活动,即语际交际活动,必然也与人的认知分不开。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通过"四空间模式"分析翻译过程,揭示了翻译实际上包含"解读原文"与"创建译文"两个概念整合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在目的语中寻找相同的概念表达和重构原文中的认知联系来将原语中的意义传达给目的语读者,从而在目的语读者头脑中唤起与译者同样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