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借助描述性翻译学中翻译规范的概念,对《黄帝内经》两个译本中修辞格的翻译策略进行描述性翻译研究.为保证研究的客观性,本文借助了SPSS统计工具进行定量分析,揭示翻译规范这一概念在《黄帝内经》两个英译本中的具体运用,以期为今后《黄帝内经》翻译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19):13-16
在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修辞格的频繁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给英译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考验。对偶和顶真是《内经》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种修辞格,本文总结了对偶、顶真两种修辞格的英译研究方法 ,认为《内经》修辞格英译尤其对偶及顶真英译的广度与深度研究仍具有较大的空间和不容忽视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分析了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夸张修辞格的特点及翻译,重点结合小说中的实例详细分析夸张辞格的特点及直译和意译这两种翻译方法的运用.旨在对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夸张修辞格的翻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之医学典籍,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奠定了我国医学发展的基础。其中大量的文化负载词真实反映了中国历史社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正确理解和准确翻译《黄帝内经》中的文化负载词是中医英译的重点与难点。本文旨在通过生态翻译理论中三维转换理论,探究《黄帝内经》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得出较符合"生态翻译学理论"的英译本并丰富中医古籍英译中研究。  相似文献   

5.
英汉语言中存有许多修辞格,简称辞格。在汉英翻译中,修辞格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它不仅是一个难点,更是衡量小说翻译的好坏。汉语修辞格一般包括明喻、暗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的运用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活泼。《徐坤中短篇小说选集》采用了许多修辞格,对人物进行细腻刻画,是一部值得研究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除医学价值外,其"半韵半散"的文学语体,大量使用的修辞格,使这部中医典籍具有很高的文学和语言学价值。《内经》中"回环"修辞手法的运用,既起到强调的作用,又使语言富于变化,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使本来枯燥难懂的医学道理变得富有节律美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尽显"医文互通"之美。  相似文献   

7.
分析《庄子》音韵和词义修辞格的使用特点,指明汉译英实践中音韵和词义修辞格一般的处理方法,结合中华大文库译本,分析其中的修辞格处理。通过分析译本中双声、叠韵等音韵辞格的翻译及比喻、夸张等词义辞格的翻译,指明译本处理音韵和词义辞格时的特点,及其在实现译本整体翻译目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陈忠实先生的中篇小说《蓝袍先生》的英译为例,主要针对小说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修辞现象,即词语修辞格和结构修辞格这两类翻译问题进行详细探讨和分析,并对其英译策略及方法进行分析。提出如何处理小说中修辞格的英译,还原原作的文体效果,应当引起译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词义修辞格是修辞格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修辞格,但在翻译实践中常常会遇到很难对等转换的情况.因此,可引入翻译中的"叛逆性"概念,从辞格化转换和非辞格化转换两大方面,来探讨叛逆性转换在英汉修辞格互译中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从而词义修辞翻译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根据语言的层次,将《庄子》大中华文库译本中的修辞格分为音韵修辞格、词汇修辞格和句式修辞格三类。先分析三类修辞格一般的处理方法,总结出普遍规律。再分析原文本的三大修辞格在译本中处理的得失,进而发现大中华文库译本对于修辞格的处理方法以及译者的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11.
汤用彤、冯友兰皆认为王弼之学来自老子,此说已成为魏晋玄学的一个定论。然而,究其实质,王弼的本无论乃是从庄子"自本自根"演化而来。庄子的"自本自根"从纵、横两向消解了老子独立之道,为王弼之说开辟新途。王弼实乃用庄学来注解《老》《易》,正因此,王注却能独立于《老子》而自成一统,而非仅类汉人的章句,由此王学与汉学划清疆界。  相似文献   

12.
英国作家狄更斯是张天翼接受外来文学影响最早且最深的外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及其艺术风格促进了张天翼现代小说观念和讽刺幽默艺术审美倾向的形成,成为张天翼文学创作的第一块坚实基石。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中,张天翼对狄更斯影响的接受呈现出一个动态化的发展过程,而张天翼在创作实践中又博采众长,成功地实现了对狄更斯影响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地下管线变形控制条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下管线的材质、输送介质、接头形式、管线走向、管道内径、管线埋深、管线与隧道之间的距离等方面分析了管道变形大小的控制条件,对国内外相关地下管线的研究做了一些统计调查,并从刚性和柔性两个方面对管道的变形进行了安全性能评价。管线的控制标准可以从地层移动、管线接头转角与脱开以及管线应变等方面考虑制定。  相似文献   

14.
在对连珠体的形成与演变加以概述的基础上,从题旨、语言形式与艺术表现手法、逻辑推理方式三方面探究了庾信《拟连珠》的艺术成就,并将其与陆机的《演连珠》进行比较,认为庾信的《拟连珠》虽直接脱胎于陆机的《演连珠》,但正是经过庾信的点化,才使得连珠获得了自我的个性生命色彩。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民生观是毛泽东在批判汲取中国传统民生智慧、近代中西方民生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观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毛泽东民生现的产生有其时代背景,并与毛泽东自身的实践条件和个人素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张大千绘画风格的形成无疑与其潜心钻研传统、学习历代名家有关,特别是对石涛的学习是其山水画风形成的关键。文章主要从张大千论及石涛的文字中,探寻其对石涛绘画的解读和自身风格形成的轨迹,进而从侧面了解到石涛在张大千眼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Social class mobility from grandparent to grandchild is a relatively neglected topic. Grandparents today are often healthier and more active, and have longer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grandchildren than in previous generations. We used data from the UK’s Millennium Cohort Study (n = 8570)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maternal and paternal grandparents’ social class on the aspirations of children at age seven. Using path analysis and controlling for family income, mother’s and father’s education, lone motherhood, and child’s ethnicity and gender, we found very small direct effects from the paternal grandmother’s social class to the grandchild’s classed aspirations, and small, indirect effects, via parents’ class, of grandparents’ class on child’s classed aspirations. Multi-group analyses found few differences by ethnicity and gender. There was no evidence that, at this age, mixed-class parentage raises the aspirations of working-class children (the ‘sunken middle-class’ hypothesis).  相似文献   

18.
先秦除了道家倡导无为之外,儒家等思想派别也有无为思想,但孔子的无为思想有别于老子的无为思想。孔子的"无为"具有条件性,这种条件性表现为三个方面,即这种"无为"因袭前朝"有为"而来、只有圣人能够实行和实现这种"无为"、"无为"依赖"无为"主体的"有为"和臣子的有为。故而,其无为可谓内蕴有为,非通常意义上的无为,有别于道家的无为。从本质上来说,孔子的"无为"不是方法,而是一种理想的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I explore how women’s thinking subjectivity is structured by a need to negotiate between identifying with and repudiating our mothers. Oriented by Melanie Klein’s theory of matricide which posits that an infant’s capacity to think for herself originates in her need to separate from her mother, I consider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structure for women’s gendered experiences of intellectualism. To examine how this dilemma of matricide animates women’s thinking lives I read Helen M. Buss’s criticism of Carolyn Kay Steedman’s memoir Landscape for a Good Woman. I argue that Buss’s criticism of Steedman is symptomatic of her ambivalent relation to the problem of identification and repudiation that drives her own intellectual labour. I then turn to a scene in Buss’s memoir, Memoirs from Away, to examine how the matricidal dilemma resonates through her work of reading other women’s memoirs and of writing her own.  相似文献   

20.
"弦歌"非指不配乐之清唱,更非专指歌《诗》歌《书》;《书》不可歌或可诵。《庄子.让王》"反琴而弦歌"之"反"非训"翻"乃训"返",无非表示重新近琴弦歌。《庄子》述孔子"弦歌鼓琴"处非指孔子同一时刻既弦歌又鼓琴,而是综述之义,是弦歌、弹琴活动的合称,其关于孔子弦歌与鼓琴、槁歌与弦歌的记述也不构成排斥性的矛盾或否定。孔子完全可以做到一边弹琴一边咏唱,且处陈蔡之围时如此弦歌更显他沉着镇定的心灵境界及乐以象德的情怀。司马迁关于孔子"弦歌"的记载不是来自《庄子》而是来自《孔子家语》等,《庄子》的典故不可信,司马迁也视之为"寓言"而不信。《墨子》中的诵、弦、歌、舞三百如《毛诗传》中的诵、弦、歌、舞,实是指音乐表演方式而非指诗歌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