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或者称曲译,往往源与其背后的深刻文化根源。具体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特定翻译目的,目标读者接受能力的考虑,译者的翻译风格和个人经历等。通过译者自己对译本或翻译的阐述可以看到这一过程中译者的个人经历、动机目的、知识背景、社会期待、价值标准、文化类型等等因素是如何进入翻译文本的。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4,(A5):30-32
本文基于功能翻译理论,对苏州市区几个主要景点公示语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苏州市的公示语主要存在语用性误译、语言性误译和文化性误译等翻译误译现象。通过分析这些误译现象存在的原因,从译者角度与管理者角度提出解决策略,为规范苏州市的公示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景区公示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文化差异给景区公示语翻译造成较大的困难。以目的论为指导来探讨景区公示语翻译中文化差异问题的处理,能总结出有效的翻译方法和策略,达到准确、生动、形象地译介景区公示语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依据.本文以翻译目的论的理论为基础,深入对比和分析了杭州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语言类、文化类和语用类的翻译失误现象,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目的论,对《尤利西斯》萧乾夫妇和金陡两个中译本的语法变异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译者的翻译动机、对语法变异不同的翻译观念和不同的预期读者都将影响翻译目的和译文的功能。两个译本不同的翻译目的与功能决定了在翻译语法变异时萧、文译本遵循语内连贯,金译本遵循语际连贯,但两个译本都尽可能适切于各自翻译目的,因而都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显化是汉英口译中常用的翻译策略,但相关系统性的研究依然有限。文章试图从目的论的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出发对汉英口译中的显化现象进行解释、归类和总结,揭示两者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即目的论为显化提供指导,而显化也是贯彻目的论的重要手段。同时,文章在对口译实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目的论视域下汉英口译中常用的显化策略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系统性地理解显化、运用显化,实现交际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旅游景区标示语翻译独具特色,意义重大。笔者对新乡市景区标示语翻译现状进行了调查,在目的论的指导下,总结翻译错误,分析错误原因,提出相关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8.
旅游景区牌示解说的翻译是各类旅游翻译中的一种。本文以功能派"目的论"提出的翻译准则作为参照,以福建省鸳鸯溪国家级旅游景区为例,研究旅游景区牌示解说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集宁师专学报》2020,(1):113-118
本文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译者在翻译工作中兼顾翻译生态环境的多种要素,进行多维度地选择性适应。尝试以"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为理论指导,具体分析生态翻译学理论对公示语英译的实践指导作用。在翻译实践上注重语言信息的转换、在翻译内涵上注重文化的传递以及译文在语言中的交际作用方面,综合运用"三维"转换翻译法、生态翻译法中"依归于原语生态"翻译方法,最终实现"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译文,以期对乌兰察布市景区公示语的翻译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旅游景区的公示语英译过程中,需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和选择,既要考虑外籍游客的阅读习惯和接受度,注意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舒适度,又要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角度出发,促进不同文化交流。主要围绕“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概况、景区公示语概况和翻译研究现状,以及景区公示语翻译实例剖析3个部分展开,从“归化”和“异化”翻译视角出发,以四川省“大峨眉”景区路标、景点简介和导览图为例,探讨了景区指示性公示语和解释性公示语的“归化”和“异化”处理方式,以期使景区公示语译文展示出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SWOT理论模型,分析了黄山景区边缘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详述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革为背景,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和措施:加大乡村旅游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促进乡村人力资源转移流动;建立分级分类的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基于本土文化进行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政府部门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与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旅游景区公示语作为一个无声导游,其翻译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外国游客对该城市的印象。笔者就陕西省一些著名旅游景区的公示语翻译进行了实地调研,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对调研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可行的修改建议,以期改善陕西省旅游景区公示语的翻译现状,以提升旅游城市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3.
翻译过程是“归化”还是“异化”的过程始终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而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把翻译的发起人要求,译者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要求与期待考虑进去再去谈论翻译的策略则能更好地在具体的翻译情境中使用“归化”和“异化”手段。  相似文献   

14.
随着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活动的日趋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俗文化项目以民俗村寨或主题园的方式开发。桂林“世外桃源”景区作为桂林民俗文化主题园的代表,对其民俗文化主题的开发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从“世外桃源”景区已开发项目及其经营状况来看:开发民俗文化必须具备大胆创新的思路,协调与平衡的能力,在对民俗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层发掘的基础上,遵循开发原则,既展现出民俗文化的内在精髓,又打造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民俗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15.
在昆明的各大旅游景点,标有各类告示、警示,以及服务信息的汉英双语公示语已经随处可见,但是英文使用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通过对昆明市重点旅游景区汉英公示语的调查,发现公示语汉英翻译主要存在名称译法不一致、中国式英语、用词不当、拼写错误及语法错误五个方面的问题。在对错误实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三条对策,以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解决旅游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效净化语言环境,优化国际交往空间。  相似文献   

16.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全文紧紧围绕一个"奇"字,详细介绍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还简略介绍了其他黄山松的千姿百态,"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  相似文献   

17.
错误分析不仅可以揭示学习者语言掌握的情况,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具有重要启示。本文通过阐明"语际语内错误"的定义、内涵以及表现形式,采用错误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大一非英语专业的作文抽样调查,统计了"语际语内错误"出现的比例。针对不同的错误表现形式,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提出了教学中的纠错策略,旨在对英语写作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学术界对庞德翻译的中国古诗褒贬不一。本文通过庞德荚译中国古诗中误译的典型范例,从勒菲弗尔的“三要素”理论来分析其误译的根源,据此认为庞德的翻译是在“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这三要素的制约下,对原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写,其误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翻译本身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它属于跨文化交际的范畴。而在翻译过程中难以避免的"误译"现象,排除因译者水平限制,更为主要且较难克服的则为"文化误译",即母语文化负迁移所导致的"误译"。如何认识这样的"误译",在汉日的翻译教学中又要如何规避呢?此文试围绕以上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20.
我国许多的商标名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在翻译时不得不失“信”或不“信”。从目的论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指出为了实现译文的预期目的,“信”于原文不是唯一可容许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