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牧野 《新闻世界》2009,(10):128-129
作为媒体,舆论监督是一个重要职能。综观批评性报道,其重头戏在于揭露性或者批评性报道。所谓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最近几年,由于揭露性报道的增多,媒体出现了批评性报道泛化的现象。一些媒体过度热衷于寻求刺激性、轰动性的新闻题材,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
所谓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的报道。近年来,各类媒体上的揭露性报道越来越多,如揭露基金黑幕、足球黑哨、黑学术风波、药厂黑幕、矿难调查等。事实证明,在社会责任的履行上,媒体在一系列"黑"事件的曝光和解决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应该看到的是,过度的揭露性报  相似文献   

3.
吴媛媛 《新闻世界》2012,(3):158-159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调查性报道在发展的同时,也慢慢被赋予了本土特色。其中之一就是调查性报道的题材拓宽了,非揭露性题材的调查性报道有了发展。非揭露性题材的调查报道是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调研性质的报道,本文对其兴起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靠着成功的揭露性报道,《财经》在证券市场迅速走红,《焦点访谈》闻名海内外,《南方周末》也迅速崛起……有了这些成功的例子,媒体开始群起跟之。于是,出现了揭露性报道泛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综观调查报道类新闻,其重头戏在于揭露性或者批评性,不过,由于揭露性报道的急剧增多,媒体出现了揭露性报道泛化的现象,一些媒体过度热衷于寻求刺激性的新闻题材。本文暂且不论及媒体负责与新闻人责任的话题,而是从经营媒体的角度来探讨揭露性报道正负两方面的效应,进而阐述处理揭露性报道应该把握的“度”以及媒体做揭露性报道时应遵循的原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如何加强与改进舆论监督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姝媛 《新闻传播》2009,(11):32-32
在当今社会,“知情权”一词已为人们广泛熟知。媒体的人性化办报,使较一般性报道而言能更多满足受众知情权的揭露性报道开始层出不穷.许多揭露性报道将过去许多不为众人所知的社会问题暴露在受众眼前,并通过监督报道促进加快了社会体制改革的进程。笔者认为,对涉及政府中心工作和读者切身利益的舆论报道,要注意规避政策风险和可能产生的负面效果.将舆论监督导向正确的发展道路,提高舆论监督的艺术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栾姗 《新闻传播》2009,(12):80-80
调查性报道重在揭露政府及公共机构内、社会团体中某些成员的不法行为,暴露社会体制中的种种弊端,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利益,它们往往涉及社会生活中不为人知的却有巨大影响的事件。  相似文献   

8.
平时,一提起舆论监督,在一些人心目中,就想到揭露社会丑恶现象、打击黑势力。但是揭黑批丑,打击贪官污吏,批评社会不公平现象,只是舆论监督的一部分。从广义上说,媒体舆论监督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揭露性、问题性、启示性。揭露性的监督报道作用大,但舆论面较窄。启示性的监督报道是对重大的、经验性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经营媒体的角度来探讨揭露性报道正负两方面的效应,阐述处理揭露性报道应该把握的"度"以及媒体做揭露性报道时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栾姗 《新闻窗》2009,(6):72-73
调查性报道,通常是指新闻媒体独立开展的针对损害公共利益却又被权力集团极力掩盖的行为所做的调查。调查性报道重在揭露政府及公共机构内、社会团体中某些成员的不法行为,暴露社会体制中的种种弊端,其根本目的在于保卫公共的利益,它们往往涉及社会生活中不为人知却有巨大影响的事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批评性的监督报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欢迎,成为新闻媒体尤其是都市类报纸经常采用的报道方式。有关调查表明,揭露性、批评性的新闻报道在读者中反映更强,影响更深,更能引起社会轰动。  相似文献   

12.
张澜  连少英 《声屏世界》2004,(11):14-15
问题性报道,是一种系统深入地揭露、揭示隐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甚至自然界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并以寻求解决方法为主旨的新闻报道形式,在我国产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开始逐渐兴盛起来。①问题性报道目前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中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其采访  相似文献   

13.
李全民 《记者摇篮》2009,(11):54-54,52
舆论监督报道固然不完全等于批评性报道,但其中大部分的报道确实是在揭露社会存在的负面性问题。它的批评性、尖锐性以及对社会公正、社会良知、社会正义的担当,使得它对从业记者的自身素质有着更为严格、更为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针对社会上某些组织或个人的违法、违纪、违背民意的不良现象及行为。通过报道进行曝光,揭露、批评、抨击时弊。抑恶扬善。舆论监督具有公开性、传播的快速性、影响的广泛性、揭露的深刻性、导向的明显性、处置的及时性等特性和优势。使得它虽没有强制力.却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极具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傅海 《新闻三昧》2005,(3):49-50
上世纪70年代初《华盛顿邮报》关于水门事件的调查性报道让世界认识了它在监督权力运作、揭露社会弊病方面的巨大威力。尼克松总统因为那一系列的调查性报道而引咎辞职,负责该报道的记也因此而获得普利策新闻奖。  相似文献   

16.
调查性报道是新闻记者通过独立、全面、深入、系统、平衡、细致的调查,所完成的一种专门揭露内幕的深度报道.有时也称作揭丑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不但可以反映深层问题,满足公众知情权,还起到监督政府、维护公众利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傅海 《新闻传播》2005,(11):60-61
20世纪70年代初《华盛顿邮报》关于水门事件的调查性报道,让世界认识了它在监督权力运作、揭露社会弊病方面的巨大威力,尼克松总统因为那一系列的调查性报道而引咎辞职,负责该报道的记者也因此而获得普利策新闻奖。同时,调查性报道在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也大显身手,揭发了大量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新闻界开始了调查性报道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谢鸿鹤 《声屏世界》2013,(11):27-28
问题性报道因多为“揭短”“揭丑”甚至“揭黑”而又被称为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中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①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认为:受众对媒体的期待是“解惑”(与新闻和资讯相关的意义系统的提供)、“解闷”(休闲和心理的调适)、“解气”(舆论监督和社会宣泄)。  相似文献   

19.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最受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莫过于批评报道。批评报道是针对各种不良行为、不良风气、违法违纪事件进行的曝光性报道。由于它揭露时弊、鞭笞丑恶,反映了百姓的心声和愿望,体现了舆论监督的力量,因而受  相似文献   

20.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政府、公共机构以及社会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为主旨的新闻报道形式.本文以《南方周末》记者傅剑锋的调查性报道为文本来解读调查性报道的法律侵权诉讼风险规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