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辉 《中国出版》2012,(5):67-69
通常所说的版权,也就是著作权,其主要内容是指作者对特定的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是作者及其他版权人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以及全面支配该作品并享受其利益的财产权。网络版权,从严格意义上讲,并没有这个法律术语,一般是指著作权当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指作者及其他版权人在互联网中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1]当版权人的  相似文献   

2.
2012年3月31日,国家版权局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4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全文公布了《关于审理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这两个文件在出版业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和争论。针对这些争论,本文通过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对新《著作权法(草案)》中的避风港原则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马瑞洁 《出版科学》2012,20(1):58-60
针对不同类型的著作权侵权指控,网络经营者可以提出不同的抗辩事由。对于直接侵权的指控,网络经营者可以证明自己的行为不构成侵权,而对于间接侵权的指控,网络经营者可以主张自己符合法律规定的五项条件,即履行标识义务、未改变相关复制品的信息、主观无过错、未从复制品的上传中直接获得利益以及积极履行删除义务,从而适用"避风港规则"。  相似文献   

4.
2012年同为欧盟成员国的德国与法国在处理侵权作品再次上传时,就网络服务提供商是否应当采用"单词过滤器"等技术对侵权作品进行持续监测,以防止侵权内容被再次上传,采取了截然相反的处理方法,从而引发了关于避风港原则的适用是否应当随技术的发展而有所变动的争议。"单词过滤器"等技术的使用,虽然会增加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运营成本,但能更好保护著作权人。从长远来看,前述技术的采用是必然趋势。无论是自愿采用还是强制使用,不仅有利于著作权人,也是网络服务提供商发展的新机遇。然而目前我国从事前述技术开发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并不多,为防止将来的发展受制于拥有前述技术的外国企业,我国网络服务提供商应当积极参与前述技术的开发。  相似文献   

5.
论文提出《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23条借鉴了国外的成功法律及国内的司法实践,初步建立了红旗标准制度,为法院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提供了更加完备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填平信息鸿沟”与版权保护,是否一定势不两立?在“自由传播”和“版权保护”之间如何保持平衡?政府、互联网运营商、版权人、普通公众,站在各自立场上,各执一词,各言己见,我国版权保护表面上是权利保护力度之争,而更深层面则是如何促进数字产业发展的抉择之争.  相似文献   

7.
"避风港"制度中的"通知删除"规则是促进权利人与网络服务提供者亲密合作,制止网络版权侵权行为蔓延,限制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的重要机制。结合该规则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网络版权侵权的归责原则,可以看出该规则具有"归责条款"的性质。"通知删除"规则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成就与问题并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该规则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给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林凌 《编辑学刊》2011,(4):29-32
百度文库侵权案引发了社会对网络著作权保护和推动数字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百度对侵权作品进行了明显的分类或者设置排行榜,理应"明知或应知"作品侵权,在百度文库做广告应视为获取直接经济利益,应承担侵权责任。网络时代,必须探索和建立网络服务商、著作权人和公众共赢的数字化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10.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是我国版权立法上的重大进展,其中有关避风港原则的适用性在实际运用中颇有争议.本文以百度文库侵权案件为例,对“应知”、“非盈利”、“权利人认定”、“合理通知”以及“立即删除”等基本概念进行分析,研究避风港原则的适用条件,找出我国版权立法的漏洞,提出减少我国网络侵权纠纷的办法,如完善立法、创新制度、软件监督等,为避风港原则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靳惠 《图书馆》2012,(5):102-104
本文对我国发生的两起公共图书馆链接服务著作权诉讼案作了概括性介绍,分析了法院在审理和判决中考量的主要问题,就《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设置的"避风港"规则下防范与化解图书馆著作权法律责任风险的对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张松 《中国出版》2022,(21):44-46
“红旗规则”是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出现网络侵权行为的适用规则。文章在厘清“红旗规则”实质内涵和规则认定的基础上,从比较法视角入手叙述美欧中网络服务提供者版权保护法定注意义务的认定内容,并基于一般注意义务,从网络服务属性、侵权信息特征和第三人特定行为三个角度对于“红旗规则”视域下网络服务提供者版权保护法定注意义务的认定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为依据,以司法判例为基础,指出并论证了链接服务应当具有的基本法律特征,即具有向不特定人的公开性.同时探讨了网络链接与转载的联系和区别,并根据侵权发展的新倾向,探讨权利人依法维权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4.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起草和修改,历经11年之久,前后20余稿,1990年9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对该法付诸表决,以102票赞成,3票反对,4票弃权,予以通过,并于1991年6月1日生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部著作权法。实施著作权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推动对外  相似文献   

16.
在百度文库等网络服务商著作权侵权纠纷中,"避风港"规则的适用性始终是学界和司法实践中争议的焦点。我国相关法律条款的规定并没有完整、准确地体现"避风港"规则,致使网络服务商著作权侵权纠纷当事双方的利益难以平衡。只有在认识"避风港"规则的合作导向、把握数字出版媒介特性的基础上理解和调整相关法律,才能够有效防范、解决网络服务商著作权侵权纠纷。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面临着著作权的侵权风险。在传统著作权例外适用范围狭窄,大部分著作权人误认为数字图书馆负有网络审查责任的境况下,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法律保障十分必要。我国数字图书馆适用"避风港"规则已有较为完善的法律基础、社会政策基础,在适用"避风港"规则时,数字图书馆需履行合理的注意义务以及收到著作权人合格侵权通知后的删除义务以避免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8.
19.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是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立法的核心,其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就是避风港规则。避风港规则的主要功能是免责的确定性,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中开展信息服务应正确掌握与科学运用这项规则。文章以我国图书馆界发生的若干版权纠纷案件为基础,分析了避风港规则的适用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字技术的产生和逐渐成熟,数字图书馆将成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模式。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著作权侵权纠纷将无法避免。出于数字图书馆健康发展的需要,其提供实体数字资源而导致的直接侵权行为应当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其提供虚拟数字资源而导致的间接侵权行为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