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女性化”的真相——解读《时代》的“女性封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女性化”是引人注目的后现代主义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包括美国《时代》周刊在内的许多西方主流媒体为扩大媒介市场。逐渐增加与女性相关的报道和文章。表面看这似乎代表着西方社会由男性主导的传媒空间开始朝着所谓“女性化”的方向发展,但通过对《时代》周刊封面故事的具体考察与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媒体增加的只是作为生理性别的女性符号,而从社会文化层面看,这种“女性化”的真相实际是女性在媒介中被边缘化和私人化,并在男性视域里遭受到更大的文本贬抑。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项调查表明,当今我们对社会信息的获得,60%到70%的方式是通过图像。有人欢呼“读图时代”的到来,也有人对此深感忧虑。人大中文系教授金元蒲认为:读图时代与我们现代社会产生的巨大变化相关。在传播方式上,原来的印刷媒介变成了现在的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于是产生了我们现在诸多的视觉图像或者叫读图时代的一些现象。以前文字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获取知识的方式,现在视觉图像使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思维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论媒介化社会中媒介与消费主义的共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骐  刘维红 《今传媒》2005,(2):10-12
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介化的时代,一方面,大众媒介飞速发展,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公众,从信息交流到文化沟通,都对大众媒介产生了高度依赖;另一方面,大众媒介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我们也生活在一个消费社会,商场里货物琳琅满目,大众媒介通过源源不断的信息,向大众展示了一个流光溢彩的消费世界。大众媒介与消费主义这两个时代的宠儿,联手制造了以快节奏、无深度、片断性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它们之间的共谋现象,包括媒介化社会是如何兴起的,如何看待媒介与消费主义的关系,以及媒介又是如何通向…  相似文献   

4.
侯博 《传媒》2024,(8):93-95
“电子榨菜”指人们在就餐时收听或观看的音视频等——具有“榨菜”下饭性质的各类媒介文化产品。作为深度媒介化社会的文化现象,其产生具有必然逻辑。传播学理论可以系统诠释“电子榨菜”现象的生成逻辑及其内在本质。技术可供、内容吸引和用户需要是“电子榨菜”现象产生的原因要素。媒介依赖的数字劳动、忙碌生活的文化速食和情感空虚的心理寄托则是“电子榨菜”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5.
尹媛 《新闻世界》2013,(11):152-153
纵观媒介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媒介总是以叠加的方式向前发展的。本文就这一现象,选取《申报》中有关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的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以为当今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媒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魏娜娜 《兰台内外》2022,(10):82-84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档案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档案管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明确规定的社会职业之一。档案职业具备服务性、高稳定性的特点,因此受到了职业女性的一致青睐。女性在档案管理从业人员数量上优势十分突出,档案职业女性化趋势十分明显,这一现象对档案管理工作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女性在档案职业中占有主体地位,这是我国社会公认的事实,因此学术界甚至出现了档案职业女性化的提议,人们应客观看待档案职业女性化的现状,树立正确的档案职业观。本文阐述了我国档案职业女性化现象的现状,分析了女性从事档案职业的社会根源和档案职业女性化的利弊,并就女性视角下档案职业化发展突围路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媒介化的社会。媒介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媒介传播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覆盖和媒介影响力对社会的全方位渗透。媒介化社会对危机传播产生了两个重要的影响:一是风险的媒介化迁移,二是媒介化风险的形成。现代社会风险的媒介化在媒介化的社会,大众媒介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知识源泉和认知参照。从另一个角度说,大众媒介成为社会生活的展示平台。而风险和危机同样也成为展示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这一切将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线索、知识背景以及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在人们的社会和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大众媒介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新的媒介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对传统的媒介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影响到整个媒介环境及其发展的变化。面对媒介发展市场格局的不断变化,广电传媒在发展中既有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受到新的媒介技术的冲击和挑战,新的发展趋势下如何做好媒介融合发展也是广电传媒在发展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超 《东南传播》2012,(3):10-13
作为"儒家思想"与"日本文化"相互妥协的产物,近年来在台湾本土发展起来的"宅男女神"这一特殊文化现象,引起了两岸社会不小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台湾"宅男女神"外貌特征、宅男受众群体特点,及其大众媒介呈现方式的检视,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指出,在"宅男女神"现象中,"宅男女神"依旧是父权社会下男性对女性性迷思的产物。同时,作为注意力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宅男女神"在大众媒介的刻板印象与扭曲下,成为物化后的男性消费品。  相似文献   

10.
潘兰 《新闻世界》2010,(12):109-110
“伪娘”一词源于网络,现如今已成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男性群体。他们以女性装扮为特征,活跃于大众媒介中。在《消失的地域》中,梅洛维茨用男性身份与女性身份的融合,为我们定义了这类群体的身份特征。本文试图用《消失的地域》中的“场景交叉”理论,对“伪娘”社会身份进行分析,了解在大众媒介的影响下,这一新生群体的社会身份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相似文献   

11.
一、媒介伦理失范现象及原因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隐私权、名誉权、知情权等各种权力;而新的传播手段和技术的运用却使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因为媒介的关注而成为"透明人",使媒介增加了更多违背社会伦理,非法干预他人正常生活甚至诱发社会冲突的可能,面临着更多伦理失范问题。这也使得媒介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如何把握好媒介伦理尺度,是一  相似文献   

12.
大众文化(MassCulture)作为工业化社会的一个现象,在我国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关注的话题。入创造文化而文化又占有着人,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为我们从一定的角度去研究~定时代的文化现象提供了可靠与必要。包括广播电视、报刊等在内的大众传播媒体在其文化形成的某种热点问题中担任何种角色,也值得我们研究。(一)大众文化(MassCulture).用台湾评论家抗之的话说:特指一种部分工业社会或大众消费社会的特殊产物,是大众消费社会中透过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等大众传播媒介所承载、传道的文化产品.这是一种合成的、加工的文化产…  相似文献   

13.
读者的瓦解与建构:影视时代的阅读症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进人了全面转型的时代,商业意识不断强化我们这个社会的意义网络,大众传媒的市场化也日益彰显。当商业和传媒形成联姻以后,大众传媒对受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电视这一媒介,以其特有的优势和特点深入到我们每一个家庭的生活中。大众传媒和商业意识的崛起,彻底瓦解了1990年代以前的传统读者群,阅读这一社会现象迅速从神圣的精神高度跌落,成为一个分化的小部落行为,阅渎趣味也发生了巨大的分裂,多元化的阅读需求使得传统的“心灵阅读”转为“文化消费”和“娱乐”,文学性阅读在影视的冲击下越来越成为边缘化的现象并且逐渐丧失独立性。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三次主要的媒介形态变化,即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数字媒介,而每一次形态变化都伴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反映出科技水平的发展。在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强大推动下,当代社会处在一种数字媒介影响逐步扩大、三种主要媒介并存的混合媒介形态的时代。然而,在科技作为推动力这一影响巨大的外部因素背后,我们不能忽略受众需求与媒介形态变化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播自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诞生起,每天都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不管你是否愿意,也不管它带给我们的是善是恶,它的确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誉为“西方媒介研究的根”的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讯息”之观点,不同的媒介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方式,而这就将对我们产生极大的变革。大众媒介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为人类带来了福音,比如使文化走进了平民百姓的生活,而不仅仅像以往那样一直为特权阶层所垄断,等等,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大众传播的诸多功能中,时尚品位是其中的重要一项。一、大众传播的“…  相似文献   

16.
场景是指影视剧或生活中特定的情境。电视使得我们以往非常清晰且易于辨认的场景发生了巨大逆转,重新界定了场景,从而使人们产生了一种普遍的"无地点感",这反过来又引起了文化模式的变迁。梅罗维茨出版于1985年的名著《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正是按照这个思路展开的。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语:英国伦敦大学传播学教授尼克·库尔德利在《媒介、社会与世界:社会理论与数字媒介实践》一开篇便指出:"媒介弥漫在我们的感官中,我们对世界的感觉里充盈着媒介。"如今,媒介的触角网络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综艺娱乐节目、体育新闻,还是微传播、"网络红人"……纷至沓来的媒介内容、媒介技术、媒介现象刷新着人们的感知与体验,主宰着人们的理解与判断,裹挟着人们的趣味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际互联网在世界的普及,一场以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已深入社会各个领域,以国际互联网为媒介的人际交流也越来越普遍。网络作为新的媒体,影响着人们许多方面的生活,也对人们的语言生活产生了影响。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是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媒介。语言产生于社会生活,一旦形成就在传承中体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尤其表现在语音和语法方面;  相似文献   

19.
如今大众传播媒介是我们从社会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社会科学家们对有关它的特殊性问题做出了种种合理的预测,并发表了数量可观的论著.尽管如此,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尤其是在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的冲击下,在某种程度上开始改变人们社会化和界定自己的方式.本文探讨的是业已超越了我们理解和分析的这一特殊文化现象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即环境地理隔离现象和由此带来的一个必然产物——孤岛效应,受众个体的孤岛效应与文化的孤岛效应.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与媒介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媒介变革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一是各种媒介的相互融合与渗透,二是不断涌现各种新的媒介,即媒介的融合与裂变。引起这一系列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创新。充分认识媒介变革的过程与规律具有重大意义,它将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产生重大作用和影响,也将对现有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我们的社会顺利地进入信息时代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