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经过10余年的教学实践,广播电视艺术学作为一级学科正逐渐走向成熟,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不足.本文通过对全国20余所院校在招收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研究生时所开设的研究方向,以及近500篇优秀硕士论文选题所进行的分析,指出该专业在办学上存在的误区,并就加强规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徐尚青 《现代视听》2012,(10):76-77
本文认为,为适应泛媒体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课程应做如下改革:在理论课程设置上,应调整广电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强化学科交叉培养,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课程内容安排上,首先不能局限于广播电视两个媒介的范围,要更加重视新媒体课程的开设,增加网络、文化创意、营销广告类课程的开设;在实验实践课程方面,广电实验课程的开设要体现融合型、开放性和社交性的统一。实验课程要引入融合型教学设计,改革改善实践教学,适应泛媒体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信息化技术已经不断趋于成熟领域,特别是传媒业发展已经由传统的单一性转变为多元化的方式。在传播学发展状态下,培养广播电视方面的人才已经是各大高校需要解决的主要课程。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已经成为现代的新型产业。天津滨海广播电视台从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定位出发进行研究分析,以找出促进我国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融媒体传播为主线,以广播电视即兴口语传播为重点,从紧扣传播需要和目的、借助视听手段提高传播能力两个关键点出发,结合当下广播电视传播生态和即兴口语现状,对如何更好进行广播电视即兴口语传播、从播音主持角度实现信息有效传播最大化进行了阐述。文章认为,播音员主持人在广播电视即兴口语传播活动中不能缺位,要积极主动发挥业务优势,力争形成自己的即兴口语传播风格、播音主持风格。  相似文献   

5.
有的专家认为广播电视语言实质上是书面标准语或文学语言的口说形式,即内容是标准语,其形式是口头传达,广播电视的新闻联播节目确乎如此;还有的专家认为广播电视语言不属于一个独立语体,而是各种书面语体的不同应用;有的专家则认为它是一种混合语体。北京大学教授林焘先生曾经讲过广播电视语言是一种规范化的口语。有的专家则提议,设立一个零度坐标,偏向口语多一些的就是口语语体,偏向书面语多一些的就是书面语语体。广播电视语言,属于通过话筒———发射和收音机或电视机———传送和接收的一种话语,它不同于书面语的朗读,也不同于一般的随…  相似文献   

6.
徐益 《新闻世界》2014,(11):37-38
网络词汇很多是由外来词衍生而来的,对广播电视语言的影响不可小觑。现在,一些曾在网络上风靡、流行的词语被人们运用到日常生活的交谈中,也常常出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口语中。本文从网络语言的特点出发,研究网络语言对广播电视节目用语规范化的影响,并对广播电视节目用语规范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朴香玉 《传媒》2018,(7):69-70
广播电视类专业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学府中,设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院校已超过百所,不同院校由于其办学能力、教学经验和硬件设施的差别,在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方法方面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水平.同时,由于办学的差异性,更在深层次体现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广播电视类专业所共有的缺陷与弊端,如培养体系模糊、师资力量,以及因为艺术理论、策划、运营、新媒体、实践和传播类课程不足而引发的课程内容单一、教学选项稀少等问题.而韩国在提出"文化立国"战略后,便加大对高校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可以说,近年来韩国在影视业、传媒业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功与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所以,加强对韩国广播电视类专业的教学策略研究,是能够吸收其良性政策,并作用于中国同类型专业人才培养道路上的有力之举.  相似文献   

8.
单永军 《青年记者》2016,(32):89-90
地方高校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现状 新世纪以来,许多地方高校纷纷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相比北京、上海、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湖北省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设较晚,主要集中在黄冈师范学院、湖北民族学院、荆楚理工学院、湖北文理学院等非985、211高校.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专业特别是广电新闻传播专业,对于基础课程实验开设十分必要。对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要实现新闻采写编播都离不开技术,现代社会已不是过去纸和笔的时代了,而是现代的电与机时代了,一切都电子化了。因此文科的新闻传播专业特别是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学专业离不开设备,在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学中就离不开实验与实验教学、实践训练。本文就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广播电视技术基础》课程实验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文利 《东南传播》2010,(11):48-50
我国广播电视教育的历史可分为四个时期。广播电视教育发端于一些无线电培训学校,20世纪三十年代广播开始成为高等院校教学和研究的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广播电视教育,文革时期遭受挫折,“四人帮”粉碎后广播电视教育恢复发展。到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许多高校开设各种广播电视本科专业或硕士研究生方向。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广播电视教育进入繁荣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1.
张宁 《新闻世界》2014,(7):320-321
本文通过对我国一些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普遍开设的影视作品鉴赏课程进行分析,了解该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关的教改方案和解决措施,以期促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影视鉴赏教育的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徐慧 《视听界》2011,(3):111-111
叶圣陶先生在1964年2月1日答滕万林的信中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从语言的角度看,语文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既包括口语,也包括书面语的音声化。作为靠“说话”谋生的专业人员,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是有声语言传播工作者,与“语”、“文”打交道是播音员主持人的核心工作。  相似文献   

13.
传媒行业的发展对现行的传媒专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由重理论趋向重实践偏技能,为此,诸多传媒类专业院校着力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实战教学法应运而生,本文将结合《广播电视文案写作》课程简要分析该教学法在传媒业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方法技巧.  相似文献   

14.
三、主持人的语言功力我们说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应当具有播音员的口才,即是说他应当具备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就是说话的才能.这既包括对广播电视语言的认识和经验,又包括胜任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的口语条件.  相似文献   

15.
<正>现场报道是广播电视新闻特有的一种体裁,它是广播电视记者在事件的现场直接报道新闻的一种方式。同一般文字新闻或录音新闻相比,这种报道方式不仅具有更强的现场感和真实感,而且形式活泼,感染力强,更能体现广播电视的优势和特点。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广播电视,已经将它作为报道新闻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几年来,我国的广播电视也越来越多的开始采取这一方式报道新闻。这说明,我们对广播电视新闻宣传规律的认识,有  相似文献   

16.
张玉河  张颂 《当代传播》2007,(6):138-139
"口语化"是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语言现象,近年来一些人将它与日常口语混为一谈,使大众传播陷入了人际交流的泥潭,弱化了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质量.本文从这个角度来探讨"口语化"的价值趋向,对引领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的有声语言创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苏州广播电视方言类节目开设的时代背景和现状入手,分析其发展过程中遭遇的诸多瓶颈问题,并根据苏州地方文化教育的特色,研究拓展地方广播电视方言类节目与新媒体融合的渠道,加强节目队伍管理和建设,探讨相关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及时总结、探讨广播电视抗震救灾报道取得的突出成绩和积累的宝贵经验,《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辑部于5月30日在京召开广播电视抗震救灾报道研讨会。中央广播电视媒体的代表和有关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总结广播电视抗震救灾报道的成功经验和有待改进提升的问题。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会长李丹、副会长张振华到会讲话。会议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副秘书长张聪主持。  相似文献   

19.
实现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化建设是推进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从广播电视新闻的编排、宣传及报道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广播语体、电视语体两大分类为纲,以系统研究和专题研究为目,回顾广播电视语体半个世纪的研究历史,梳理该领域的学术发展脉络,总结之前的研究成果,以利于广播电视语体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