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百姓生存现状和需求的报道,已经成为众媒体的主打戏之一. 对随着民生经济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关注,众多媒体都加大了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但其中有许多媒体对民生新闻的理解出现误读.把百姓琐事、鸡毛蒜皮、街头巷议的小事当作了民生新闻的主体,从而出现了媒体记者在社区.街头小巷扎堆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朱筱伶 《今传媒》2012,(9):48-49
近年来,我国媒体对新闻事件报道的空间不断增加,对于一个典型事件,媒体围绕这些热点展开报道并进行相关报道的延伸,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新闻的扎堆报道。本文对三种典型的新闻扎堆报道的现象进行描述并探析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媒体对新闻事件报道的空间不断增加,对于一个典型事件,媒体围绕这些热点展开报道并进行相关报道的延伸,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新闻的扎堆报道。本文对三种典型的新闻扎堆报道的现象进行描述并探析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两会新闻出现了"抓大放小"的现象:全国两会报道,热闹异常,新闻不断,雷语不断;而省市两会报道,官气有余新闻不足,和谐有余火辣不足.究其原因,其实与舆论监督"灯下黑"是一样的.全国的事,外地的事,大报特报大批特批;而本地的事,则"家丑不外扬",想扬也障碍重重、顾虑重重.其实,媒体面对的主要是本地公众,本该更关注本地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2016,(4):8
当前的媒体江湖,大家不是在做新闻客户端,就是在做新闻客户端的路上,于是就有一拨又一拨的新闻客户端出现。媒体向移动端发展是一种必然,新闻客户端是一个非常好的新闻内容展示平台。在各家纷纷推出自己的新闻客户端背后,问题显而易见:如此多的新闻客户端扎堆,已在队列里的"老兵"如何保持优势?刚"入伍"的"新兵"又如何奋起直追?同质化竞争如何避免?新闻客户端  相似文献   

6.
上海世博会吸引了全球媒体的高度关注,虽然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媒体而言是主场,但国内媒体在世博会报道上呈现的时空格局也截然不同.中央媒体、上海媒体、其他省市地方媒体的报道方案和报道重点都不一样,世博会对上海媒体而言是持续的本地新闻,对中央媒体而言是持续的国内要闻,对各地方媒体而言,则从开幕时短暂的国内要闻变成了持续的外地新闻,再到各省市周举办期间来上一点集中而短暂的"本土新闻".  相似文献   

7.
坚持新闻本地化 时政类新闻在及时报道本地政治经济资讯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省级以上媒体虽然比地市级媒体实力雄厚,但报道本地的新闻太少,本地媒体虽然相对单薄,但讲的大多为本地新闻.本地新闻在当地观众心目中有着特殊的、难以割合的天然情愫.新闻本地化大有可为.因为受众身在当地,自然密切关注身边所发生一切,观看本地媒体报道的本地新闻,所报道的人与事有接近性,所披露的当地政治经济资讯与自己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如今,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我们都能看到一些突发性社会新闻报道,有些媒体还开辟专门的栏目强化此类报道.以金华本地媒体为例,就有"新闻三秒区"、"昨夜今晨"、"百姓零距离"等栏目.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新闻机构,很多都是只强调"报道"而不在意新闻的讲述方式和方法.其结果,是很多新闻报道没头没脑,不可亲,不可读,成了新闻"垃圾".而也有一些重视讲故事的媒体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为了所谓的故事性而牺牲新闻的真实性,讲出来的东西不可信,也成了"垃圾".  相似文献   

10.
冯惠慧 《今传媒》2011,(11):37-38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各类虚假新闻正以新的面目出现在媒体上,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为表彰个人事迹、宣扬党政风气等所作的"正面报道"。这些为树立典型、谋取功利而过分拔高的一些不实报道,姑且称之为"正面假新闻",正在危害着我们整个社会,然而即使它们被揭露出来,也难以引起媒体足够的重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不论是从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的假新闻,无疑都违背了"新闻真实性"这一最基本原则,应该引起新闻业界的足够重视。本文着重对正面虚假新闻出现的原因、表现进行探讨,以求得如何避免此类虚假新闻的产生,净化媒体环境。  相似文献   

11.
陈涛 《新闻传播》2010,(5):110-110
社会新闻是最吸引读者眼球的新闻.也是当前媒体竞争的主要新闻资源。社会新闻的新闻性、贴近性和可读性是其独有的特质,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遇到的很多都是比较现实的题材.比如商家和顾客发生了纠纷、邻里关系出现不和谐、某某群众的利益受到了侵害等等,在做这些报道时,都需要我们有客观的角度、理性的思索、公正的分析,更需要我们要坚持媒体的原则和立场.才能达到报道宣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天气转凉,高温已远.对传统媒体而言,高温报道是"四季歌",每逢酷暑,总会有这一系列的报道"应景". 高温报道通常有三种类型:一是常规的气象报道,如今很多本地媒体通常都是"每日一报";二为记者亲历报道(体验式报道),无论是纸质媒体还是广播电视类媒体,往往都会安排记者体验高温天里照常工作的职业岗位,比如,清洁工、交警、外卖小哥、快递员等;三是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送关爱的报道,给贫困家庭"送清凉"、向建筑工地工人送爱心等都属于此类.  相似文献   

13.
做足本地新闻,凸显地域特色新司资源开发成功与否是事关媒体竞争力强弱的大事.在当今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强烈冲击下,把注意力集中到本地,通过整合各种新闻资源做足本地新闻,是激烈的新闻争夺过程中逼迫出的新式武器.《聊城日报》在近几年报纸区域化的潮流下,一直坚持办出"内容实用、贴近生活"的报纸,即一切从读者的视角出发,根据读者的需求,简练通俗地报道本地新闻,凸显地域特色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闻导刊》2008,(1):10-10
"同步式"跟进就是当一个新闻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时,地方媒体通过调动本地新闻资源,就同一事件同时进行关注的一种报道方式。这是  相似文献   

15.
地市报在报业竞争中,地方新闻应该是个优势。为此,很多地市报实施了新闻本土化策略,着重关注以下几方面的报道: 一是改进时政报道。本地时政牵动全市百姓的利益和未来,老百姓关心时政新闻,政府也希望通过媒体让群众了解,与群众沟通。关键是要在政府与群  相似文献   

16.
"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的来源 我作为新闻单位的"外人",时常发现媒体对非本地的负面事件报道很有兴趣,也发现媒体有些时候是敢于刊发批评性稿件的,但是,前提是针对非本地的政府或者官员.  相似文献   

17.
快速反应和持续关注是报道突发新闻的基础。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民众亟待从媒体获取关于事件的各种信息,这时会出现庞大的信息缺口,而率先填补这个缺口的媒体则会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短暂的信息稀缺时期获得大量的受众关注。在报道本地突发新闻时,地方媒体因其接近事件发生地而更具报道时效的优势,更适合做填补信息缺口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宋显仁  李燕锋 《中国记者》2012,(10):114-115
强化新闻立台理念,实现节目播出与新闻同步滚动 就地市电视台来说,以往由于应急报道机制不完善,加上受传统新闻理念制约,在应对突发新闻事件时往往都是不报或者等中央和省级媒体报了本地再报.结果造成了本地不报外地报,网络上谣言满天飞等尴尬现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都市报竞争的加剧,各地都市报都开始重视社会新闻尤其是本地社会新闻的报道.近几年,伴随着传媒界一个新的名词"社区新闻"的出现,新闻的触角更是伸到了街头巷尾和普通人的身边,积极开发社区资源,树立了全新的新闻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20.
李庆 《新闻窗》2009,(2):34-35
对于地方都市类媒体而言,本地新闻的竞争方是其生命力所在。作为本地新闻的三大支柱,社会新闻是凝聚人气的基础,经济新闻是服务和品质的体现,而时政新闻则是赢得公信力的“拳头产品”。如果一家媒体的时政报道弱,那么,它在当地不会成为一家主流媒体,从而也难以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