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于小薇 《新闻世界》2012,(7):219-220
国家形象的重要性以及在塑造国家形象过程中的媒体作用已毋庸置疑。《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为中国对外传播的一个代表性媒体,本文试分析其所报道的内容以及海外读者的反馈,以期从中浅析其在国家形象塑造方面作用及不足。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对2010年至2014年间《人民日报》对于雾霾天气的相关报道进行总结分析,探寻传统主流媒体对雾霾报道的框架建构,并试图讨论在新媒体日益兴盛的背景下,传统主流媒体如何适应形势,维护自身的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4,(15):11-15
本文借助新闻建构论,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人民日报》自"中国梦"被提出以来的相关报道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发现,《人民日报》运用了多种报道策略完成了对"中国梦"的意义建构。但同时,在如何实现报道的通俗化、人情味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媒体融合加速推进的媒介环境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以下简称国庆70周年)作为我国盛大庄严的政治仪式,成为我国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重要内容。媒体创造的国家形象,也在国际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人民日报》海外版通过相关报道展示了我国多元国家形象,包括和平友好、繁荣发展、民族团结等;通过多种手段,创新传播技术,明确国家立场,贴近国际传播现实语境;同时得到多重启示,迎接时代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5.
路璐 《新闻世界》2011,(6):250-251
中美两国在国际格局中都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随着两国国家关系的变化,彼此间媒体对对方的报道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并影响着本国国民对对方国家的认识和理解,进而也成为了反应两国关系的一面镜子。美国在中国媒体中的国家形象的变迁,不仅仅是一个报道内容上的改变,也不仅仅是报道思想的变迁,更是中国在处理美国问题中的战略思维发生转变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6.
幼儿教师作为特殊的职业群体,媒体通过选择、加工重新结构化呈现出来的"幼师"形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对幼师群体的认知。本文选取《人民日报》近10年来对幼师形象报道进行分析发现,《人民日报》对幼师群体的关注度逐年上升,其中负面新闻报道的数量有所增加,但多以客观公正的舆论引导为主。  相似文献   

7.
8.
闫欢  王琳琳 《新闻界》2012,(15):3-7
本文选取美国《美南新闻》为个案,以框架理论为基础,将《美南新闻》两年对应月份的新闻报道作为样本总体,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与数据分析.从报道数量、报道来源、报道篇幅、报道主题以及报道倾向等指标进行纵向横向分析对比,对《美南新闻》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大陆、美国两地不同的编辑理念导致所塑造的国家形象的差异性及其原因等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体育赛事等搭建“无国界”平台,通过建构科技发展、气候变化等“无国界”议题并通过社交媒体促进“无国界”传播,是当下破除西方信息“铁幕”、向世界说明中国的重要路径。北京冬奥会作为超级媒介事件,为疫情下的中德互动提供了一个富有成效的交流平台。借助这一“无国界”平台的搭建、无国界议题的建构和社交媒体无国界的“破圈”传播,向不在场的德国公众展现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为中国的国际传播提供了一个足资借鉴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0.
王韶 《新闻世界》2011,(8):234-235
通过对《人民日报(海外版)·上海世博特刊》有关2010年上海世博会报道的内容、特点研究,分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最具权威的综合性中文日报,是如何通过对这一重大媒介事件的报道,构建中国的国家形象,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国际认同的。  相似文献   

11.
蒋苏  曾艳梅 《新闻世界》2013,(7):254-255
【摘要】长期以来,媒介对农民工形象的塑造存在着模式化、脸谱化、刻板印象等诸多问题,与此同时,农民工媒介形象的相关报道在引导公众对农民工形象认知上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1983年-2011年《人民日报》相关报道为例进行分析,对农民工媒介形象进行考察,并对农民工媒介形象的重塑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匡小娟 《新闻世界》2014,(4):190-192
本文以《人民日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报道为研究对象,从报道数量分布、体裁、立场等方面进行编码、量化,力求总结媒介对这一新群体的媒介形象及其话语权报道的现状,分析报道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大众媒体、受众等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态度、认识、交流提供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13.
代智林 《今传媒》2020,28(1):46-47
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226篇有关报道农村妇女的新闻文本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妇女的媒介形象呈现出“革命进步”“劳动本色”“复杂矛盾”和“爱护与被爱护”的形象变迁过程。本文通过分析相关文本,了解农村妇女形象是如何被形塑的,也希望能藉由此反映中国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者一个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1992-2013年的22年对精神病的报道进行分析,探讨主流媒体如何构建与呈现精神病议题,以及这一呈现方式在22年间的变化.研究发现媒体对精神疾病的报道存在"事件性"报道的倾向,精神病患者在媒体中的形象被扭曲和妖魔化.  相似文献   

15.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体现,塑造和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各国政府和媒体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改版的整体背景通过对《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2019年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将该期间反映出的媒介中的国家形象与战略国家形象进行对比,并针对其在国际传播中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伴随微博等新媒体的兴起与普及,幼师这一群体的社会声望遭遇挑战,这与媒体对幼师群体负面报道过多、报道层次不够丰富、报道维度存在不足有关,导致幼师形象扁平化和污名化。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从成立至今的所有幼师报道进行研究,探讨幼师媒介形象的现状,总结媒介对幼师形象建构的框架特征,以及媒介议程设置如何打造公众对幼师职业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陈晓雯 《视听》2018,(11):158-159
本文以媒介形象为主要研究切入点,以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内容分析和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分析《人民日报》中关于内蒙古地区的新闻报道尤其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报道,总结在中央主流媒体《人民日报》中内蒙古自治区的媒介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群体所反映出的一些特质可以视为当前社会的缩影和折射,但社会公众对大学生群体的形象了解主要是通过媒体的新闻报道来呈现,对大学生媒介形象的建构进行研究,是构建和谐社会大众媒介新闻价值观的必要内容。本文主要通过内容分析法,来考察武汉地区主流媒体通过一系列长期的新闻报道是如何建构起武汉地区大学生的媒介形象的。  相似文献   

19.
杨杨 《东南传播》2011,(4):50-52
本文在对国家形象媒体建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反思。首先,从本体论视域对国家形象这一概念进行解读;并借助马克思.韦伯的工具理性分析当前研究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剖析国家形象与媒体形象、政府形象的差异,从而扩展研究视野。进而描述中国现实政治语境下国家形象媒体建构研究的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南海仲裁案"出发,对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国主流媒体和以《华盛顿邮报》为代表的美国主流媒体关于"南海仲裁案"的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从形式特征、报道内容、报道倾向三方面分析《人民日报》和《华盛顿邮报》如何报道南海仲裁案,揭示重点报道内容所蕴含的意义,分析其建构的中、美、菲三国不同的国家形象,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深层次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