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哲 《新闻世界》2012,(5):225-226
媒介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人们和信息之间的关系,亲身经历不再是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面对面的交流也不再是受众获得信息的重要方式,媒介和个人以一种微妙的关系紧紧联系在一起:媒介为了生存争夺受众,受众为了信息接受媒介。正如戴维·阿什德所说的,尽管社会学理论家注意到了讯息构成了这种进程并反映了这一进程,但是他们对于社会活动如何与传播环境互动,特别是技术如何与传播行为一起影响这一互动较少关注。而梅洛维茨提出的媒介场景理论对其进行了很好的补充,本文从理论来源、理论框架、理论论证三个方面对梅洛维茨媒介场景理论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
电视是科学技术的产物,电视是一门技术性的艺术。本文分析了电视场景与电视技术、电视照明与电视技术之间的关系,介绍了虚拟演播室技术、高清晰度电视技术对电视场景、电视照明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媒介的变化,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电子媒介重新组织了社会环境并削弱了物质场所(自然场所)对场景的重要性,使人们的经验和行为不再受其所处场地的限制,也不受哪些人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限制。这种新的信息流动模式对青少年群体社会行为的影响日益显现,从印刷媒介过渡到电子媒介,青少年正在加快融入成年人群体的脚步,童年正在日益模糊。  相似文献   

4.
王漱蔚 《今传媒》2014,(7):126-127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的前景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兴起则直接加速了国内媒介融合的步伐。新媒介的出现打破了媒介间的壁垒,为不同的传媒提供了资源整合的平台和基础,媒介融合成为了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具有跨媒体能力的全能型记者目前在我国十分匮乏。在此背景下,电视记者作为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电视媒介的记者除了应该拥有专业基本素养之外还应掌握多种媒体技能,要力图成为全能型记者,唯此,才能在竞争中力拔头筹。  相似文献   

5.
孙桂杰 《传媒》2019,(3):51-53
梅罗维茨在《消失的地域》中认为,由于电子媒介所具有的传播特性,信息在流通过程中呈现出瞬时性和超地域性,它把发生在遥远的异地的事情传递到观众的眼前,这在信息传递的意义上“地点”消失了;另一方面,由于新的媒介创造了一种新的场景结构,人会根据这种场景结构创造一种新的行为方式,故而媒介本身也改变了人的社会行为结构以及人际交往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括了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电视研究著作《关于电视》的主要内容和理论创新点:作者结合自身"电视人"的身份,解读了在此著作出版前后电视机构,并运用布尔迪厄的相关理论对媒介"快思手"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7.
吴荻 《新闻世界》2011,(12):122-12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功能的强化,媒介融合成为传统的报纸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发展的新趋势,并在学术界引起广泛讨论。本文从媒介融合这个大环境出发,探讨了电视媒介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变化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9.
在媒介融合发展的语境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该如何融合发展,显然仍然存大很多的求知数.本文以"电视+"为主体,从互联网与电视的基因比较分析切入,试图破解媒介融合的现实之困;透过媒介融合的逆向思维,探索"电视+"主动拥抱"互联网+"的路径;研究以电视作为融合中心粘聚,探寻以"电视+"为中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新媒介时代下,多媒体竞争加快了传媒企业的聚合,扩大了节目的碎片化。本文通过电视媒介应对激烈竞争而采取的营销策略分析,对媒介融合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作为人们生活的反映,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和有力见证者,更是高雅文化的象征.其意义的轻重取决于读者的解读,故塑造的"想象界"和读者生活的"实在界"存在一定距离感.但随着电视的兴起,这种距离感实质上趋于消失,甚至"想象界"覆盖了"实在界"而成了主导.在文化理论学家杰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视角下,反解释、无深度、无中心等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成为这种距离感消失的真正动因,电视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所传递的信息实际上被商品化所笼罩,受众则处于一种尴尬的处境,陷入接受文化的迷途.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媒体的诞生,微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微信以其显著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各行各业都在努力促进自身与微信的融合。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促进其与微信的融合非常必要,这种举措不仅可以发挥微信平台的优势,更能促进电视媒体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具体探讨电视媒体与微信的融合发展,以及电视对于微信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活动的热播,因其强烈的社会反响、高额的利润回报、引起业界和学术界对媒介活动关注。随后中央电视的《梦想中国》、上海的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等节目的成功,更将对媒介活动的个案研究推向一个高潮。当然,在一拥而上的“克隆”节目冲击下,媒介通过举行活动来提高收视率,获得高额经济利益的做法,也不再是屡试不爽的法宝。本文试图从大众文化的角度,以国内发生的与西安本地(文中的西安本地是指西安当地媒体所策划的媒介活动)发生的重大电视媒介活动为样本,分析此类活动策划及实施中的成功与失败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全民网络化时代下,新媒体日趋重要,传统电视媒体面对这样的大浪潮,如何融合已成了传媒圈最重要的议题。东方卫视推出《女神的新衣》是首档运用T2O模式的电视真人秀,开启了中国电视与电商二者的媒介结合,它不仅拓展了真人秀的演播方式,也为电视电商的衔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范例。  相似文献   

15.
高红波 《新闻记者》2006,(12):75-76
电视收视率,现在成为电视人头顶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电视台要依据它来确定哪一个栏目将被淘汰;电视从业者要依据它来确定哪个月可以得到更多的奖金;制片人要依据它来决定一种革新是退还是进。这一切都缘于广告客户是依据电视收视率来确定投放还是不投放,或者投放多少商品广告。本来收视率是电视传播效果的一个客观测量数据,如今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它的地位已被提升到了压倒一切的高度,以致有人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  相似文献   

16.
英国电视,据称为世界上危害最小的电视媒介,是为了观众而不是为收入竞争。电视这一媒介具有什么特性,又为何称英国电视是危害最小的媒介?在大卫·麦克奎恩的《理解电视》中,以英国电视为例,阐述了英国电视的历史变迁和媒介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纪实类电视访谈节目通过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话,讲故事、塑造人物、传达情感、输出价值观。近年来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随着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和受众习惯的变化,纪实类电视访谈节目的传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受众流失、创收下降、创新遭遇瓶颈等问题。《邓璐时间》是广东卫视的一档纪实类访谈节目,迄今已经完成三季。通过创新,该节目成为频道收视率最高的自办栏目之一,单期节目曾创下广东卫视全年自办节目收视率第一的佳绩。本文以该节目为例,解码电视纪实类访谈节目如何通过谈话场景的创新带动节目模式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8.
《社会记录》是笔记、是小说,编辑、记者和阿丘都有些蒲松龄、纪晓岚的神韵.理想状态,《焦点访谈》监督政府,《社会记录》价值重估.  相似文献   

19.
借助新媒体手段拓展供给是电视媒体最优策略选择,电视供给博弈是在新媒体技术、行动的已知行为参照下进行的。电视与新媒体的博弈是在多阶段完全信息状态下进行,逆向递归法成为电视策略行动的行动轨迹。声誉维持是电视与新媒体完全信息重复博弈中的有效均衡策略,优化新闻声誉需要关注当下供需错配症候。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电视深度报道从1980年央视的《观察与思考》初现雏形,1993年开播的《焦点访谈》标志着电视深度报道在我国的成熟.本文以《焦点访谈》为例,选取其节目案例,分析一个国家级的电视台开播一档电视深度报道,对于电视台本身、社会群体以及政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