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的概念来自西方新闻理论,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概念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主观的。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新闻事件是"新近发生的  相似文献   

2.
2008年9月,"中国调查性报道研究"课题组在1100名人群中主要针对调查性报道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在中国,调查性报道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报道方式,但是,其关注度和受众的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人物报道具有现场声、画面、解说词及人物同期声采访等特点,对比只能用文字叙述的平面媒体,电视人物报道更加立体。但是电视新闻人物报道如果倾向于"列举成绩、歌功讼德",容易沦为"人物传记"而去其"新闻性"。因此电视新闻人物报道采编要注意技巧,用典型场景、典型话语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基于此,针对该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人物报道采编的特点,并总结几点小技巧。  相似文献   

4.
原则一:时效性有时是相对的,不同案件的报道有不同的时效性,关键是不缺位,不越位. 对重大案件的报道,媒体应针对案件的性质,对报道时间作出正确选择.在操作层面上,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法律意识应放在首位,对于查处腐败大案的新闻,因办案的复杂性和对案情真实性的严格要求,时效性应无条件服从办案需要,做到"帮忙不添乱",这是报道查处腐败案件时必须坚守的新闻纪律.不能为追求一时的所谓"轰动效应"而越位,也不能因"缺乏"暂时的"时效性"而缺位.  相似文献   

5.
正面报道、成就性报道之所以难做,关键在于这类报道往往缺乏新闻性,容易陷入"炒冷饭"的境地.而偏狭地理解"正面"和"成就",也使报道易取宏观视角,采用宏大的叙事方式,从而缺乏阅读亲近感.  相似文献   

6.
罗璇 《新闻爱好者》2012,(17):61-63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新闻报道难以摆脱传统"他律论"影响的研究现状,借鉴使用叙述学的研究成果,从叙述学的角度来分析体育新闻报道中常见的几种叙述模式:零视角模式、内视角模式、第一人称外视角模式、第三人称外视角模式。文章认为体育新闻报道者须厘清和辨别各种叙述模式的特质,根据不同报道任务作出合理选择,从而使体育信息的传播获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马梅  林永红 《东南传播》2012,(12):60-63
长久以来,我国慈善报道作为一个特殊的报道领域一直处于边缘位置。然而实践证明,新闻媒介对慈善的报道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们对慈善的认知和态度。本文针对现阶段中国慈善公信力频亮红灯的现状,以央视对"郭美美事件"的报道为研究样本,通过内容分析,探讨媒体在报道慈善事件时的角色定位以及媒体提升中国慈善公信力的着力点所在。  相似文献   

8.
<正>分析了企业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现状,并针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企业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现状问题企业电视新闻报道的都是具有较强实效性的新闻,比如企业的生产动态、安全、经营等内容。当前,电视新闻对企业的报道具有"三多三少"的特点,这一特点限制了企业电视新闻的多样性与可视性,具体体现在:动态新闻多,  相似文献   

9.
党报时政新闻报道一直以来都是党报"拳头"产品。近些年来,随着"绿色发展"成为中国"十三五"重要课题,党报报道关于生态环保题材数量明显增多。本文将结合作者自身报道案例,针对新常态下党报记者如何提升环保题材时政报道水平展开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作为深度报道的一个分支,传记报道以"人"为中心,围绕与人物相关的事件,采取多种表达手法,力求再现新闻人物的深度。随着Web2.0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体的联合、互动促使传记性报道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文章结合全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从新闻学和传播学的视角总结出了全媒体时代下传记性报道的几个特点,并针对WebX.0语境下传记性报道的现状,探寻了一些对传记性报道未来发展之路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影视报道"定义于电影电视的新闻片、专题片、纪录片的基本传播功能,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或"历史事件的报道",核心功能是告知事实的"报道".针对"影视报道"百年来饱受事实失实的"假面"困扰,本文在能指、所指语言结构和"媒介事件"原理语境下,拟从"影视报道‘假面'困扰源自语言能指、所指结构原理的失衡"、"影视报道‘假面'的本质是演绎‘媒介事件'"、"‘大摄影'技术语境下影视报道的‘假面'消遁与真实回归"、"‘伪记录'演绎‘艺术记录'的有限空间"四方面探寻影视报道守真品格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监督之难,少数记者心里产生了多写"聪明稿"的想法,对媒体在群众心目中的权威性、公信力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针对这一现象,从2008年开始,台州日报社全面强化舆论监督报道,坚持每月至少有3  相似文献   

13.
工作报道是以记"工作"为主,反映不同战线、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工作中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情况、新办法、新经验、新矛盾、新问题或新趋势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由于所做工作的相似性、重复性、总结性,致使记者很难摆脱平淡、枯燥和雷同的"老套路",像一张"旧船票",很难登上"新客船"。那么,如何防止"重复昨天的故事"呢?针对工作报道容易"算总账"的偏向,谱就"进行曲"。党委、政府的工作指导与工作报道,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指导  相似文献   

14.
余坪 《新闻界》2001,(3):60-61
报业兴旺,异彩纷呈。一种既独立于文字新闻之外,又强调图文并重的报道形式──报道摄影,越来越引起世人关注。它用生动的形象、思辩的色彩、立体的真实感和新颖的手法剖析和解释社会,并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之意义",成为超越地域、时空、文化背景甚至语言文字限制的形象深度报道,成为报纸的"看点"。一、报道摄影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与文字深度报道几乎同时出现的报道摄影,绝非仅仅是新闻传播中的一种独立的体裁,而是与文字深度报道并列,同属深度报道范畴的一种报道形式。从一开始它就遵从了形象记录加文字补…  相似文献   

15.
深度报道自报纸媒介开始,近年延伸至电视媒介、广播媒介,最后进入网络媒介领域.网络媒介深度报道现状如何?有何操作策略?该文分析了当前网络媒介深度报道的现状,指出了其局限,并针对"网络媒介实施深度报道应如何操作?"这一问题,提出一些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6.
郑博临 《东南传播》2020,(12):45-50
助力乡村振兴,离不开新闻媒体对农报道的强力支持。"建设性新闻"虽然肇始于西方新闻业,但是其倡导的多项理念均可以在经过本土化改造的基础上,为优化我国对农报道提供借鉴。本文追溯了"建设性新闻"的理论内涵和历史脉络,并在此基础上从中国的包容性文化传统、中国本土新闻业的"建设性"特点两方面出发,论证了对建设性新闻进行本土化改造的可行性;针对我国的对农报道,将具体的实际案例与建设性新闻的理念相融合,从"记者干预""以人为本""正能量"三个主要方面提出了若干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吴伟懿 《视听》2016,(12):30-31
主题报道是我国各类各级媒体新闻节目中的"重头戏"。针对区县电视媒体这类报道普遍存在的枯燥抽象、不接地气、空洞乏味、传播效果不佳等现状,本文结合上虞区广播电视总台的生动实践,提出了主题报道应该在形态上创新的观点。认为不妨从"推出系列报道营造舆论强势""开设专栏追求集纳传播效应""注重叙事文本的生动与贴近"三个方面着手,努力提高其在观众中的到达率和接受度。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0月15日到10月21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是开放程度最高、开放领域最宽的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中央电视台对这次大会进行了全方位、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的报道,这些报道内容翔实、角度新颖,与以往的会议报道相比,呈现出了一些新的亮点。"规定栏目"与"自选内容"结合报道中央电视台在报道十七大的过程中,各个栏目在体现自身特色的同时,都能从大会实际出发,抓住关键环节和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做到"规定栏目"与"自选内容"相结合,充分体现了灵活生动的报道特色。以新闻频道为例——  相似文献   

19.
周婉馨 《青年记者》2017,(11):47-48
最近几年以来,一旦有热点事件发生,国内的各个新闻媒体通常会在第一时间对这一事件的发生经过做出报道.针对一些具有较大争议性的负面新闻,媒体通常采取深度报道的形式来加以呈现,使人们产生了深度报道与负面新闻报道完全对等的错觉.本文建立在对现有文献总结与归纳的基础上,基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探究深度报道与负面新闻报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时政报道始终是媒体的重头戏,国内媒体无不把时政报道放在吸引眼球的一版、二版位置。我们常说的"一版、二版是留给党委、政府的,"说明了媒体对时政报道的重视,但"过度"重视也会影响时政报道的可读性,影响时政新闻的宣传效果。时政报道存在的误区以下是某报2007年至2010年关于市政协主席会议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