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只有运用电影的手法、注重喜剧的叙事情节和具有讽刺功效的电影才可以被称之为喜剧电影。喜剧电影的精神内核和戏剧意义上的喜剧一样,同样是"不协调",其在喜剧电影中外化于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和营造喜剧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电影艺术自诞生之初,就是作为娱乐大众的商品形式出现的,作为最具观众缘的类型电影之一的喜剧电影一直活跃于国内外电影市场。在"一带一路"语境下,中外合拍电影在国家文化传播、表现和建构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试图在习近平文艺思想理论视角下,以两部中印合拍喜剧电影为案例,重点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外合拍喜剧电影如何通过文化符号与价值观的呈现来建构人文内涵进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彰显中国梦,实现"放之四海而皆准",以期在科学的思维指导下进行影视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3.
2009年夏天的《气喘吁吁》力图对中国商业戏剧电影进行大胆地突破与创新,其结果却是高调出场,低调收兵。中国商业喜剧电影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固有的套路与故事模式。中国商业喜剧电影是在本土化的基础上混以喜剧元素进入商业渠道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在故事结构、情节、语言等诸方面的建构只能是渐进式的,而绝不能跳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昉 《采.写.编》2016,(6):146-147
本文着重分析了《驴得水》喜剧电影的形式、讽刺手法及其呈现出来的人性悲歌,探索了《驴得水》电影取得成功的原因,并阐述了《驴得水》对国产喜剧电影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抗战题材喜剧电影以其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诙谐幽默、滑稽夸张的喜剧风格为人称道,影片寓庄于谐、寓教于乐,艺术构思新颖,叙事模式独特,以浑厚深沉的美学蕴涵和别具特色的艺术风貌,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电影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6.
抗战题材喜剧电影以其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谈谐幽默、滑稽夸张的喜剧风格为人称道,影片寓庄于谐、寓教于乐,艺术构思新颖,叙事模式独特,以浑厚深沉的美学蕴涵和别具特色的艺术风貌,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电影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7.
纪晓楠 《青年记者》2017,(29):69-70
从市场到消费,从创作到审美,中国电影商品化美学特征正在消费化的滚滚浪潮中经历着一次蜕变,着眼于“粉丝电影”“明星经济”的与日俱增,艺术创作的崇高性正面临着“世俗消费”的严峻挑战,然而对于近年我国喜剧电影人来说,大刀阔斧剔除“类型”中图解式的视觉形象之趋势逐渐升温,尤其从名利双收的《泰囧》开始,人物的思维方式、行为言语、价值导等都呈现出“滑稽”与“崇高”互融的“另类”表征,经典式英雄被逐渐消解,一个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草根形象如陌路侠客般为审美主体演绎着全新的个体价值与群体映射,并于自我矛盾的压迫、反思中重构着喜剧电影的秩序.  相似文献   

8.
"开心麻花"融合话剧与电影两大艺术的异同,平衡二者关系,实现了艺术的跨媒介发展。在电影创作上,"开心麻花"充分借鉴话剧的创作经验,利用电影独特的视听特色,分别在影视美学、人物设置以及空间调度三方面展现出匠心独具的叙事特色。影片故事的荒诞性、人物的修辞性以及场景的空间性在继承"开心麻花"话剧风格的同时,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电影风格。"话剧+电影"的叙事转向促成了"开心麻花"电影品牌的建构,同时为今后话剧改编电影、原创喜剧电影的发展提供新方向、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袁志丽 《传媒》2016,(12):64-6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传播技术的提高,消费文化也在我国各个领域得到普及和深化.人们的消费能力提高,使消费行为不再局限于自身生活的需求,非生产性消费欲望也亟待满足.在注重符号的占有及操控的消费环境中,许多文化产品不再具有精英属性,开始成为“消费型”的大众文化.中国的喜剧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也表现出了相应的消费文化特征.在消费型经济驱动下,电影市场急剧扩张,电影产业也趋于开放和多元.面对中国电影整体上升的新趋势,消费文化背景下的文化产品,如何满足市场的商业诉求和观众的心理诉求,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发挥文化产品的艺术魅力成为国产喜剧电影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赵文婷 《传媒》2023,(13):35-37
中国喜剧电影的狂欢化叙事作为重要的艺术表征,不仅局限于狂欢行动、狂欢语境的建构上,更多还体现在人物形象、视觉表达和叙事结构的狂欢化呈现上,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质。但受种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喜剧电影狂欢化叙事流于表层甚至无用,出现了具有意义悖论的文本内容。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喜剧电影狂欢化叙事及其意义悖论进行系统审视,寻找症结所在,以明确未来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品了《我不是王毛》《无名之辈》《平原上的夏洛克》《大赢家》等荒诞喜剧电影,这些影片结合当下的时代语境,已然形成了一种较为完备的本土化类型机制.本文将从荒诞喜剧的学理定义切入,从人物、情节、视觉等多个层面探讨荒诞喜剧是如何通过类型构建在我国实现本土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王萌 《今传媒》2011,(10):77+84
华语喜剧电影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越来越难以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多种多样,大略上总要归结于导演的仓促出品、编剧的缺乏创意和演员的敷衍了事。电影人越来越多的在有"量"的前提下采取追求"质",逐步丢失了曾有过的精神视野,陷入先快再好的怪圈。找到商业与艺术的平衡点是走出维谷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读者审美需求的角度出发,试图从中国大众的特有文化心理、平民审美和愉悦享受三方面诠释该类型资料被广大读者接受的成功所在,从而启发当代喜剧电影的积极创作和馆藏该类资料的建设,以满足读者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4.
苗新萍 《传媒观察》2011,(10):37-39
从电影史发展看,我国喜剧电影始终没有断流过。喜剧电影在我国的发展分成了大致两条支脉:一条在大陆——以讽刺批判为核心,与时代社会紧密相联;另一条由香港从西方社会引进,成为香港电影赖以生存的一大法宝,无厘头成了力量最为汹涌澎湃的主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甲方乙方》开始,大陆黑色幽默电影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何鹏 《东南传播》2015,(12):39-41
国产奇幻喜剧电影《捉妖记》上映后口碑爆棚,连续数周稳坐国产电影票房冠军宝座,该片不但继承了东方文化的美学意蕴,还突破了原来中国奇幻电影的叙事模式,对好莱坞电影叙事套路进行了本土化的移植和改造,本文从戏剧化叙事、奇观化叙事、主题化叙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文本分析,并探讨其在中国奇幻电影发展道路上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6.
陈蒙 《新闻大学》2003,(3):43-45
作为八十年代香港喜剧电影的承继者,周星驰已成为香港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其主演的电影也以“无厘头”的名目赫然成为一种类型电影。在2002年4月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周星驰导演的电影《少林足球》获得七项  相似文献   

17.
伍迪.艾伦作为当代多产的喜剧电影大师之一,其作品带有明显的个人风格。伍迪·艾伦本人也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电影创作者。本文以伍迪.艾伦2011年的电影作品《午夜巴黎》为例,分析贯穿"电影作者"伍迪.艾伦电影作品的三大情结。  相似文献   

18.
近十余年来,中外合拍片已经对我国电影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其票房号召力和在国际电影市场中产生的文化传播效应也是巨大的。基于此,结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分析中外合拍片对中国电影经济以及中国文化推广与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朝 《视听》2016,(7):115-116
梁赞诺夫是前苏联著名喜剧导演,有喜剧教父之称。他创作了大量经典喜剧作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本文以梁赞诺夫的电影《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为例,总结梁赞诺夫喜剧电影的艺术风格,分析梁赞诺夫电影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何源堃 《青年记者》2017,(32):104-105
近年来,学界多将《人在囧途》《心花路放》《后会无期》等中国公路喜剧片归结为“治愈式’旅途片”①的类型,它通常使用一种回归式的结构,即“对国产公路喜剧而言,旅途景观更像是一场狂欢,狂欢之后,剧中人物甚至包括观众都要重新回归”.②但是,从2014年的《心花路放》《后会无期》到2015年的《港图》和《横冲直撞好莱坞》,再到2016年的《绝地逃亡》和《大闹天竺》,我们发现在这一系列公路喜剧片中,许多区别于传统“治愈式”旅途片的元素不断出现,某些“本土化的类型特征”③逐渐显现,一种既符合大众娱乐诉求和商业需求又兼顾“人性表达”④的中国式公路喜剧电影悄然成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