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微博中的负面情绪传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璐 《今传媒》2012,(2):54-55
近两年来,微博蓬勃发展迅速成为公众舆论的重要策源地,在几次重大的舆论焦点事件中,微博传递信息、发表言论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视。微博除了传播信息和言论外,还可以传递情绪。情绪的传递是无形的,影响也是潜在的,但是却同样对公众产生巨大作用。本文以微博中的负面情绪为研究对象,探讨微博中负面情绪的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2.
3.
论流通馆员的负面情绪及其管理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瞿红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7):132-135
针对图书馆流通部门及流通馆员的工作现状,提出流通馆员负面情绪的管理问题,列举和总结负面情绪在工作中的主要表现及造成 的不良影响;从工作因素、个人因素和人际关系因素三个角度分析负面情绪的形成。在此基础上,从个人调节和图书馆组织干预两大途径提出对 流通馆员负面情绪实施有效管理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的新形势下,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种利益诉求和不断凸显的社会矛盾,如何疏导分流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情绪,占领舆论高地,培育人民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的新形势下,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种利益诉求和不断凸显的社会矛盾,如何疏导分流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情绪,占领舆论高地,培育人民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要任务。当前网络社会存在的主要社会情绪  相似文献   

6.
在提示己方观点或有利材料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称为“两面提示”。两面提示由于包含着对相反观点的说明,这种说明就像事先接种牛痘疫苗一样能够使人在以后遇到对立观点的宣传时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两面提示的这种效果被称为“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确、适度地报道社会中的负面新闻不能仅停留在客观与真实层面,而是要继续思考如何以人为本,将受众的接受放在重要位置,并尽可能还原并传达事件的真相。本文以风险社会理论为视角,分析当下中国媒体在报道负面新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重大的自然灾难往往会产生海量的负面信息,作为接收报道、处理这些负面信息的一线媒体人,必然会受到这些负面信息的冲击.如果不懂得自我转移、自我排遣、自我保护,一线媒体人就很容易被这些负面的"病毒"信息所感染,在心理上产生"替代性创伤"症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重大社会事件之际大众媒体对公众情绪的疏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大社会事件发生之际往往是公众情绪不稳定的时期,公众情绪通常借助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及重大社会事件彰显和爆发。在重大社会事件之际.往往是各界政治力量聚集之时。公众往往寄托于聚集的政治力量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此时公众情绪极易依附各种社会事件借机爆发。大众媒体在这个关键时期应该发挥好环境监视和社会协调的功能,为疏导公众情绪提供平台。本篇论文论述了重大社会事件之际,大众媒体疏导公众情绪的必要性.并对大众媒体对公众情绪的疏导行为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大众媒体疏导公众情绪的渠道。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宏大的社会问题,得出和渲染一些空泛的、一刀切的、主观色彩浓重的结论,既有违事实,也不合逻辑,尽管这些结论往往能迅速提炼成一个点击率极高的标题。老实说,时下,那种脱离社会发展现状和人们心理预期变化,不旨在解决具体问题,只为迎合某种公共情绪而出炉的"愤怒体"消息很多,不少媒体对报道和转载这些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1.
赵国宁  陈卓 《青年记者》2023,(24):52-55
有关虚假信息与负面情绪的传播研究中,已有研究缺乏对其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理解。本研究从应激心理发生机制出发,探讨虚假信息与负面情绪传播的阶段性特征,并尝试提出可能的应对方案。研究发现,由社会潜在危险激发应激反应的个体,情绪上会唤起恐惧、警觉等负面情绪;认知上表现为大脑为应对紧急情况牺牲高级认知功能而引起的认知障碍,使得辨别信息真伪能力下降;在行为层面则表现出对亲密关系群体的分享与帮助,以及对陌生群体的污名化与排斥。个体应激反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为一到两个月左右,因此要正确认识受众从“非理性与情绪化”到“理性”的周期性发展,注意从情绪和理性知识方面加以引导,同时也要从信息技术角度出发,利用算法推荐、大数据实现信息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2.
社会新闻一般都具有很强的人情味和可读性,但是社会新闻的资源竞争日益激烈,时效性、独家性拼抢严重.在社会新闻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引发种种弊端,对读、社会和媒体自身形象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在社会新闻领域对车祸、打架斗殴、跳楼、杀人、火灾等新闻有着过多的报道,负面社会新闻不仅在数量上占强势地位,而且相似或同类事件频现报端,就是都市类报刊目前存在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有一种舆论认为,媒体过于偏好负面情绪表达,习惯于将一些负面情绪和畸形价值观层层放大,以此制造传播效果。我们不否认,部分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为了传播效果的需要,的确存在标题党横行等乱象;但是,同样不能否认的是,多数所谓的负面情绪表达关联的大都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真实声音,它们听上去可能不像正面报道那样欢乐祥和,但往往也是真实反映了底层民众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4.
大众情绪传播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框架效应”,即人们会基于社会公共价值、集体记忆、固化的情绪反应在公共事件中形成优先唤起的趋同性的集体情绪表达和道德评判。与个体情绪的产生机制不同,大众情绪不是简单的个体情绪的叠加,而是通过大众情绪传播框架的筛选,将典型的媒介中呈现的个体情绪汇流后,使其具备群体情绪体验代表性和价值判断代表性后形成的。大众情绪传播框架使大众情绪传播具有趋同性,当正面情绪被唤起和传播时,有助于形成团结的社区,促进社会道德向善;但当负面情绪被唤起和传播时,很容易造成舆论中的极化现象,使得信息传播通道壅塞,进而产生简化信息认知、窄化公共空间、激发谣言叙事等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中的社会情绪对网络民意动向具有巨大的影响,是网络舆情异常变化的重要原因,研究阐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网民社会情绪的演化机理,有利于为网络舆情治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过程]基于社会心理学原理,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网民情绪的集中爆发进行分析,提出积极社会情绪、中性社会情绪、逆反社会情绪和异化社会情绪四种分类方式,并构建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社会情绪的形成机制。[结果/结论]分析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社会情绪在酝酿期、唤醒期、爆发期等阶段中网民的心理特点后,提出应用社会情绪管控网络舆情的策略,即社会情绪酝酿期需要加强社会情绪知觉的监管力度、社会情绪唤醒期需要分化网民利益诉求并给予合理的宣泄渠道、社会情绪爆发期需要与网民及时沟通并进行情绪安抚。  相似文献   

16.
周怡 《新闻界》2005,(6):91-92
一、犯罪新闻阅读的心理需求 犯罪行为影响着每一个人,大多数读者对犯罪新闻感兴趣。据美国司法部报告,2002年有900万人成为谋杀、强奸、抢劫和伤害的受害人。公对于犯罪新闻的密集性报道,其接受的胃口是否会达到一个饱和点,或走向反面,这足新闻媒体曾经反复质疑并研究的问题。事实并非如此,相反,持续不断的犯罪类新闻报道大大刺激了受众的阅读欲望和知情欲望。这个话题涉及到人类心理需求的理论问题,简单扼要地概括,它刺激了人类一系列的基本情绪:怜悯同情心理、罪恶宣泄心理、自我庆幸心理,由于这些基本情绪伴随着人类的存在,也就成为人们最普遍的阅读冲动。  相似文献   

17.
“小悦悦事件”引发了全国上下的道德大讨论,日本媒体也对该事件投以关注,矛头直指中国人道德失范,并将“小悦晚事件”与之前发生在南京的“彭宇案”相联系。日本时政节目主持人说:“因为有这样的前例,所以许多中国人都不愿意去救助别人。”  相似文献   

18.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秋媛 《今传媒》2016,(10):34-35
本文结合社会学中的访谈调查方法,以武汉高校学生为访谈对象,并对其进行了编码,真实地展现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如何影响大学生社会心态,提出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网络“把关人”责任等途径,旨在培育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9.
以Web2.0技术为基础的Blog、Weblog、SNS、IM、QQ等新媒体群的出现,不仅为公民表达提供了极大的便捷,也为社会情绪的网络扩散提供了通道与可能,使得一些负面情绪通过网络被迅速放大,以致成为社会不安定的新的因素,给社会管理带来巨大冲击和严峻挑战,因此,高度重视社会情绪的网络扩散,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应对,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加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负面舆论引导,对纾解公众负面情绪、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和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疫情期间特殊的社会心理、日益复杂的舆论引导格局和部分网络意见领袖的推波助澜,疫情期间负面舆论的引导工作面临诸多挑战。要从公众心理危机干预、推动落实主体责任和加强网络舆情监管等几方面入手,破解疫情期间负面舆论引导的难题,为疫情防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