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社会、市场和主流媒体的协调机制,抓住舆论引导主动权和主导权是昆明"3·01"暴恐事件舆论引导的成功经验。暴恐事件舆论引导是一项涉及社会法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的综合性社会工程,只有加强反恐宣传活动和普法教育,才能让暴恐事件舆论引导具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发挥媒介市场对信息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让信息传播主导舆论引导。主流媒体用新闻专业主义报道消除谣言影响,满足公众信息需求,掌握暴恐事件舆论引导主导权。  相似文献   

2.
暴力恐怖事件是一种典型的社会风险。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对3·01昆明暴恐事件和5·22乌鲁木齐暴恐事件的相关言论为研究文本,从高、中、低三个层次进行框架分析,发现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暴恐事件相关言论中构建了一组二元对立关系,即以暴恐事件受害者、@人民日报及其读者为代表的"我们"和以暴恐分子为主的"他们"的对立。@人民日报通过凸显评价框架、使用主语隐现的句子、选择带倾向性的指示词,将"他们"置于非正义的一方,并且通过选择民族团结、美好愿景等积极意向框架团结"我们",与"他们"对立。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3月1日晚,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严重暴力恐怖事件,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突如其来的暴力恐怖事件,对政府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对新闻媒体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新闻媒体如何在突发性灾难事件中正确发挥作用,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是不容回避的问题。笔者结合这次昆明暴恐案,谈一谈灾难性报道的社会责任。让公众知情,及时报道真相媒体作为向公众提供最新情况、确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助框架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方法,研究凤凰网与天山网对2014年国内发生的暴恐事件的报道框架。本次研究围绕两网对于2014年的暴恐事件的报道数量、消息来源、报道基调、新闻来源进行框架的建构,比较凤凰网与天山网的报道差异,归纳出疆内外媒体对于暴恐事件报道的框架结构与规律,对于以后疆内外媒体如何报道此类突发事件起到一个启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助框架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方法,研究凤凰网与天山网对2014年国内发生的暴恐事件的报道框架。本次研究围绕两网对于2014年的暴恐事件的报道数量、消息来源、报道基调、新闻来源进行框架的建构,比较凤凰网与天山网的报道差异,归纳出疆内外媒体对于暴恐事件报道的框架结构与规律,对于以后疆内外媒体如何报道此类突发事件起到一个启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人正置身于一个危机和风险的社会之中.媒介是公众了解风险的主要渠道,而且媒介在"描述风险的矛盾性定义上,即在呈现或建构风险及其不确定性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①媒介的风险沟通作用和功能早已引起学者的注意,但是风险沟通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在国内的媒介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和借鉴,尚缺乏全面的观察.  相似文献   

7.
马媛媛 《新闻世界》2014,(1):167-168
媒介恐慌是媒介社会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它是指因为媒介对突发事件的大量报道或过度渲染而在社会上引起公众恐慌的心理。媒介对发生的风险不当建构加剧了社会对风险的恐慌程度,要规避媒介恐慌还要致力于完善媒介责任。  相似文献   

8.
戴骋  杨宇琦 《东南传播》2021,(7):99-101
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新闻报道为样本,探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新闻报道对公众风险感知的建构.研究发现,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由于相关信息呈现的"前后矛盾"与"模糊性",易引发公众产生恐慌与焦虑情绪,进而诱发行为失焦现象.而这种具体的媒介实践行为,未能合理、有效地消除公众对未知风险的不确定性,反向张大风险的潜在危害性,极易增强公众对疫情本身的恐慌心理,进而强化其风险感知.未来的新闻表现应改变传统的践行思维与建构逻辑,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报道注入新的解释框架和实践理念,需将风险话语跃升为健康话语,努力消解公众的不确定性感知,并结合不同群体的认知特征开展媒介实践,避免将风险信息与特定群体或个别特征相联结.  相似文献   

9.
研究从风险社会的媒介传播悖论入手,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切口,通过分析风险社会建构过程中媒介传播的诸多矛盾,重新审视媒介的社会功能,有助于探寻消解传播悖论的可能路径,为风险传播路径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危险是是真实的,而风险是社会建构的。作为风险社会表征的舆论,在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反转的新特征。本文以"庆安枪击事件"为例,来分析传统媒体报道和新媒体参与下这种反转的必然因素:传播无序化、受众媒介素养不高、社会价值断裂。基于此,笔者认为,重建当下的舆论生态和媒介秩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我们生活在风险社会,也生活在媒介社会。媒介传播从媒介渠道类型、媒介信任、媒介内容框架三方面影响了公众的风险感知。传统媒介与新媒介、官方媒介与非官方媒介使不同背景的公众风险感知产生差异。较高的媒介总体信任度则可以降低公众风险感知。媒介呈现风险事件时正负性内容框架使风险感知呈现差异化结果。媒介因素对于风险感知的影响以情绪、知识两变量为中介。因此,在应对风险事件时,媒介应维护品牌信任度,结合自身属性与细分受众发布有效内容,稳定社会情绪。  相似文献   

12.
李春雷  凌国卿 《新闻界》2013,(16):60-66
新媒体因其技术特性和公众自由参与传播,对突发性事件的既有报道在高风险语境下形成了风险诱发的框架,新媒体本身充满了危险且可能再制造风险。基于此,在媒介化社会里考察群体参与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心理和情绪,并清晰梳理新媒体风险的过程尤显迫切。本文基于框架理论,还原出新媒体报道框架形成的风险场域,试图层层"削剥"出在框架要素作用下风险生成的内部机制,以此来探究新媒体报道突发性事件后面临的被放大和被制造的风险,分析新媒体风险再造的过程,以期能够助力新媒体匡正报道框架,最终使新媒体传播步入可控轨道以消解风险。  相似文献   

13.
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报道之后,会出现公众恐慌和行业损失,人们由此往往归罪于媒体。本文试图从风险社会的角度,以2006年的"多宝鱼"事件为例,说明食品安全问题为什么会变成了食品安全的报道问题,这里面既有因果关系的难以确立,也有事件本身的后果无法测量,把责任全归之于媒体是不公平的。同时,中国的媒介在报道食品安全时,也必须改变观念,从自以为是的监督者成为客观公正的"雷达"。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风险社会”理论视野下,以食品安全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大众传媒食品安全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社会、公众风险共识的建构、认知和化解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晓军 《新闻界》2012,(15):72-75
传媒功能随着不同的社会语境而改变。当前,传媒面临着风险社会和新媒体两种语境,这两种社会语境带来社会的媒介化,风险事件成为媒介化事件。在媒介化社会中,传媒发挥功能时可能增加风险,也可能降低风险。政府和公众对传媒有着不同的期许,传媒功能的扩展与深化有着不同的限度。传媒功能的扩展与深化以专业标准为限度就能兼顾政府的工具限度和公众的需求限度,提升媒介素养,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开胸验肺"为个案,探索焦点事件的媒介报道策略。研究者采用解释学(hermeneutics)路径,运用"做新闻"的相关理论,对报道文本进行描述、归纳和阐释,研究发现:媒介采用戏仿、类型化、凸显和连续性等方式完成对该事件的社会建构,其中蕴含着焦点事件报道的某些规律性,对媒介操作以及媒介批评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颖 《东南传播》2012,(1):40-42
培养理论认为,媒介内容会对受众对于社会的认知产生影响,甚至上升到态度以及行为层面。在当前的社会舆论中,媒介事件往往是舆论的起点,甚至决定舆论的方向。因此,大众媒介对于媒介事件建构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曾发生的西外"阅卷门"事件为案例,对其报道内容进行内容分析,分析其建构的"象征性现实",并且检验其与客观事实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宁波PX事件为例,在风险社会学和新闻传播学的理论视野下,探究媒介在环境风险语境下的风险感知与风险沟通问题.本文发现,大众媒介对于环境敏感期的风险感知,表现出极为复杂的情况,这与西方“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假设不同: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对PX项目的风险感知甚为敏感,且有放大感知取向;而传统媒体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环境风险的感知表现出复杂、矛盾的特征.公众对政府启动PX项目持有戒意,对政府的承诺表示怀疑,对政府的粗暴干预表现激烈的情绪.风险的化解端赖于风险沟通,而平等双向的沟通则是化解风险的前提.在中国风险场域中,媒介介于风险管理者和公众之间,扮演风险沟通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现代风险并不是纯粹“客观性”的存在,影响风险扩散的一些主观方面形塑着人们对客观风险事件的主观反应,从而建构了一种新的主观风险.从风险建构的社会过程来看,“构成社会放大组成部分的信息系统及公众反应的特征是决定风险及其规模的根本因素,一个风险事件的直接后果是由风险源头事件本身造成的,而风险事件的高级别影响和整个事件后果的严重性,则是部分地由信息系统发出或被激活转化的信号所决定的”①.在这个信息系统中,大众传媒无疑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大众传媒承担着将无形的、不确定的风险具象化的主要任务.缺乏风险直接体验的公众对风险的认知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媒的呈现,这样一来,公众的媒介素养就成为其在风险社会生存、正确应对风险的一项重要技能.  相似文献   

20.
风险视域下,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既构成公众认识外部世界的"传媒镜像",同时又在"充满矛盾的丛林中"通过媒介生态不平衡到平衡的有机运动过程完成。本文拟从媒介生态视角考察当下特定情境中的风险传播,提出良好健康的风险传播生态既有赖于外在特定环境屏障的形成,更需要大众传媒在媒介生态规律和原则指导下,通过微观上的平衡报道手段达成。同时,本文也讨论了平衡报道在风险化解上的现实意义及风险报道失衡对媒介生态所产生的后果。在当前风险社会背景下,平衡报道有助于化解风险,形成和谐的媒介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