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7月下旬,"后母虐童事件"成了国内诸多媒体关注的焦点。笔者在采写《"后母虐童事件"出笼记》的时候,曾做过粗略统计,仅7月20日上午,全国36家网站和数十家报纸转载和报道了"丁香小慧被后母毒打"事件。"后母虐童事件"出台前后可以这样描述整个新闻事件的"出  相似文献   

2.
郭俊 《新闻世界》2013,(4):224-225
民众整整关注了两个月的“温岭虐童”案件尽管已经成为过去,但是它的发生、发展与最终结果却让关注该事件全过程的很多人颇为不安。本文以“温岭虐童”案为切入点,回顾事件的整个过程,分析形成“舆论伤害”的缘由、危害,探讨减少、规避和解决舆论伤害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田华英 《大观周刊》2012,(47):273-273
近年来频频暴光的虐童事件一次次刺痛着无数家长的心,2012年10月24日,浙江温岭幼师虐童事件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激起了广大民众无比的愤慨。虐童事件不仅为学前幼儿教育敲响了警钟,同时也暴露出了当前民办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本文拟将以虐童事件为切入点,分析了民办幼儿园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虐童现象开始由传统家庭走向社会,本该保护儿童成长的幼儿园也频频成为虐童事件的发生地。专家建议,"虐童入刑"已势在必行。"现行的虐待罪有很大的局限性,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他们最缺乏社会的保护,需要单独设立这一罪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媒体对负面新闻的报道呈现出"扎堆儿"现象,海南校长带学生开房、厦大博导性骚扰女学生、南京虐童事件等,由某一事件引发的对某类事件的争相报道的现象比比皆是。负面新闻报道有积极的一面,但当负面新闻成为新闻报道的主旋律时,就应该引起新闻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深思。本文从传者、受者、媒介三个方面出发,分析负面新闻"扎堆儿"报道的原因,并对由此所带来的社会传播效果做了简单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影响着新闻事件的传播与发展态势。而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产生的博弈,也深刻影响着两者各自的发展,以及整个新闻业未来的趋势。在这场博弈中,到底是新媒体"逼倒"传统媒体?还是传统媒体"调戏"新媒体?亦或是二者虽看似水火不容,竞争激烈,实质却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借鉴,共同发展?面对种种疑问,本文将从浙江温岭"虐童"事件入手,探究全媒体时代新旧媒体的博弈路径。  相似文献   

7.
虐童、家暴案件屡见不鲜,背后有不健全人格的心理推动,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误区,还有制止不力的法律缺陷法律是一个社会刚性的底线,在保护儿童方面却失去了应有的震慑效应。在全国律协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看来,  相似文献   

8.
2008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正案)正式实施一周年.笔者注意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关注,但作为媒体,在这方面,却有不尽如人意之处:部分媒体对未成年人关爱不当,以至在报道未成年人时,会出现"误伤"孩子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新闻记者》2008,(2):44-44
2007年十大假新闻的出炉,让人再次对纸箱馅包子事件、史上最恶毒的后妈虐童案和功夫巨星洪金宝去世等新闻假货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浙江温岭虐童事件2012年10月24日,一个身穿豹纹外套的年轻女孩双手提起一个4岁男童双耳的照片在网络上被疯传。第二天,温岭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拘了照片上的虐童女教师颜艳红,又以涉嫌寻衅滋事行政拘留了帮助拍照的童某。11月16日,温岭警方依法释放颜艳红。21日,新华网首页图片新闻报道"温岭虐童女老师外出打工,不愿向受害者道歉",整个事件到此算是告一段落了。温岭虐童事件表现出以下传播特点:第一,传播主体特殊,即"本地微博达人+本地公安微博+机构微博+微博意见领袖"。在新浪微博转发这张照片的"温岭陈宇航"是事件发生地温岭人,  相似文献   

11.
近年关于未成年人的报道在我国传媒上的比重明显增多,对他们造成侵权的现象也在增多。并非所有关于未成年人的报道都发生了新闻侵权,但同一家传媒报道未成年人一会儿给予形象遮蔽,一会儿又没有遮蔽;一会儿使用假名以保护当事未成年人,一会儿又毫无顾忌地公开其真实姓名和照片。这种混乱说明,我国传媒在报道未成年人之时,多少意识到了保护未成年人,但在观念上不重视,对法律规定不清楚,更谈不上熟悉。这里以"李双江之子滋事案"对传媒在这方面的表现做一分析。一、传媒报道"李双江之子滋事案"的情况举例梳理  相似文献   

12.
"大报跟着小报走,小报跟着网络走",这是时下人们对新闻界舆论引导状态的一种评价.这种评价肯定是不全面的,但是无庸讳言,这种现象在一些传统媒体身上的确是客观存在的.无情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地教训了传统媒体.什么"后妈虐童","艾滋女事件","金庸去世",还有所谓"上访村长被害",所谓"国税47号文件"等等,无一不是先从网上、微博上"暴"出,然后经一家或几家报纸转载、放大,多家媒体跟上、热炒.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李某某案等未成年人报道为例,对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未成年人报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现阶段我国未成年人报道存在报道视角不平等、媒介形象污名化以及公共利益认知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失衡等问题,并据此从媒体内外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丁芃 《传媒观察》2013,(2):24-26
2012年10月24日,微博用户“将讲090080”在其微博里发布一张浙江温岭幼师虐童的照片,引来众多网友疯转,形成一起网络群体事件。11月16日,虐童教师颜艳红被无罪释放。由此将温岭幼师虐童事件升级,舆论再次沸腾,引发了广大公众对相关司法立法和幼师管理的大讨论,各地相关虐童事件也逐一曝出。  相似文献   

15.
国际快讯     
《中国档案》2014,(5):11
美国:云存储帮助警方抓捕虐童者美国执法部门利用云存储虐童档案,使警方能够快速查找到在案发现场所拍到的虐待图片,从而便于警方能够更快地识别虐童者并将其绳之以法。由于数据量大,美国执法部门专门建立了一个数据库处理虐童图像。美国国土安全局国际项目部门声称:  相似文献   

16.
江帆 《新闻世界》2010,(8):201-201
弑童案给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对弑童案的报道,放映了一些媒体在新闻伦理自律上的缺失。避免类似现象,媒体既要加强把关意识,更要重视新闻报道中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丹 《新闻世界》2014,(8):298-299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普及,网络传播也日益走向主流。然而,由于网络平台的高度开放性和不够完善的监管体制,我国网络媒体的舆论环境还有待改善。本文主要以浙江温岭幼师虐童案为例,对部分网络媒体中的非理性舆论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网络非理性舆论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法律审判的影响,分析网民心理及网络传播机制现存的问题,并为控制非理性舆论,防止网络舆论越权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有句古话,叫人言可畏,这句古话说的是舆论的可怕。那时候指的是人们的口口相传。而现在,以互联网博客和BBS为代表的新传播方式的产生一下子把个体之间的人际传播推向了大众传播。这种颠覆性的新传播方式的产生在不加约约束的环境下便让一直依靠有组织的媒体传播一时无所适从。几年来,网络传播实践催生了许多新闻传播新现象,仅2003年,中国互联网界就出现了孙志刚案、刘涌案,然后就是?"宝马撞人案",2007年的"后母虐童事件"和厦门"某网络公司63人集体失踪事件",还有2008年新年前后的辽宁、陕西、湖北等地相  相似文献   

19.
在近期涉港问题报道中,部分西方媒体以"不客观""不平衡"的报道表现出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西方媒体的报道偏见深植于政治与文化意识形态,常常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置于"他者化"的新闻框架,以报道的"双重标准"造成新闻内容的失衡。本文从报道的理论分析出发,对西方媒体报道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梳理,并联系公共舆论安全讨论了媒介报道中意识形态偏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一个网络议题中出现的引用传统媒体报道的情况,认为传统媒体对新媒体的言论空间依然有较大的影响,表现为网民在论证自己观点时会广泛地引用传统媒体的报道,并主要关注其中权威性和精英性的内容。但这些影响并没有消解网络媒体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民间话语空间的意义。网络媒体本着"为我所用"的态度引用并消化传统媒体的内容,最后产制出的仍是自己的观点。传统媒体与网络言论空间构成了一种在差异下共存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