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洲浪漫主义音乐文化有鲜明的哲学美学基础,其产生、演变深刻地体现了音乐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对当时欧洲浪漫主义哲学、美学的回应.  相似文献   

2.
3.
音乐思维和陈述的模式具有一般人类思维和情感变化的普遍意义及规律。从美学的角度看,音乐艺术最能直接和纯粹地揭示原理性的美。中国画无论是从精神内涵还是从形式语言或是从表现技法各方面,都显示出音乐原理性的审美特征。在对中国画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入认识中,对其音乐性的探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以往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之哲学基础的各种观点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已经不能适应“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中,发展和建设当代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必须超越以往的旧观念,坚持实践存在论的哲学基础地位。实践存在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和终极追求的高度的理论概括,只有从当代实践存在论视野审视和考察美学问题,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5.
6.
一切音乐活动都与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哲学的高度看音乐 ,为我们理解音乐作品风格的形成、音乐欣赏流派的差异、音乐创作的客观来源、音乐自身的本质特性 ,以及音乐所肩负的时代使命等问题 ,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范兵 《教育导刊》2010,(12):16-18
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有其深刻的哲学基础,探讨教育叙事研究的哲学基础,对我们深刻把握教育叙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德平 《职业技术》2006,(14):213-213
音乐美学作为一门基础理论学科,由于它具有美学—艺术哲学的性质和高度的抽象性、涵盖性,使它区别了音乐学中的任何一门学科,它侧重于研究音乐艺术的基础规律,并有它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及对象。因此应对音乐的形式与内容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主要研究了20世纪中国的音乐美学现代部分,对当前的研究资料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与分析,并从音乐的本质上对音乐的美学进一步理解,分析了近代音乐美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近代音乐美学的参考文献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的音乐美学有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并推动我国音乐美学研究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方音乐可以被看作整个西方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整个西方文化中如文学、绘画等姊妹学科在各自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的相互渗透与相互影响着。同样,在西方美学思想中闪现出来的许多哲学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西方音乐的发展。因此,对西方音乐中的哲学理念的探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本质、存在形式及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当代科技和社会经济在不断迅速发展与进步,我国教育体系也发生了较大的改革,作为社会科目之一的美学,在教育体系的持续创新和改进下早已经浸透不一样的课程当中,并充分发挥着重要的效用。音乐美学作为音乐表演的理论基础,其能够经过美学来直观性为观众带来和呈现出视觉与听觉上的景象。本文对美学的创建和发展对音乐表演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推进音乐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音乐美学是一门具有哲学性的音乐基础学科。它将音乐学和美学相结合。从音乐总体的高度研究音乐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音乐美学具有丰富的知识体系同哲学、历史学、人类学、传统音乐学、民族音乐学、音乐形态学等都有密切的内在联系。音乐美学的理论成果帮助我们认识音乐艺术基本规律并且建立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什么是美、如何审美以及美学与音乐美学的关系,探讨了如何发展音乐美学.  相似文献   

15.
李学娟 《文教资料》2011,(31):107-109
“2010年全国音乐美学会高层论坛暨专题笔会”论文集共收录了高质量的论文及论文摘要24篇。在这次会议上,与会代表主要以大会中心发言、提交论文、论文提纲和即兴发言等形式参与到本次专题笔会的研讨中。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主要围绕教材建设与课程教学、研究生的培养等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对目前高等音乐院校和综合大学相关院系的音乐美学学科建设和研究生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音乐欣赏课教学实践的问题引发对音乐审美活动的思考,提出全面参与到音乐中的"过程型"音乐审美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7.
西方的音乐美学思想自古希腊以来,经过了前后约两千多年的曲折发展,各音乐美学流派和音乐美学思想家层出不穷。本文试图按照西方音乐的发展脉络,对各个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观点作一简要的归纳和梳理。  相似文献   

18.
先秦哲学家、美学家老子提出了“道”、“气”、“象”的概念。他认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是“道”、“气”。“象”即物的形象,如果脱离“道”和“气”,那么“象”就是毫无意义的东西。沿着这个思路,魏晋南北朝的宗炳提出“澄怀味象”的命题。他的意思是,既要看到事物的具体形象,又要看到具体形象所显示的宇宙的无限生机,才是美。唐代刘禹锡明确指出:“境生于象外。”(《董氏武陵集记》)此处“象”指具体的物象,而“境”指大自然或人生的整幅图景,它们更能体现宇宙的本体和生命。至此著名的意境说诞生了。人们苦苦追求的物象背后的东西是什么?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是什么?是运动的物质和人的认识能力及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9.
“音乐美学”这一名称自西方学者提出后,在我国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并在音乐美学发展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同时对于涉及音乐本体方面的问题也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和争议。文章对此进行了简要的梳理,由此也提出了对音乐美学学科的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20.
在整个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围绕着音乐表演艺术的相关探讨究竟存在着怎样一种"主体-理念"?什么才是西方音乐表演审美实践的"哲学-美学"基础和实质?这些审美观念又经历了怎样的嬗变过程呢?西方音乐表演艺术经验和美学观念与思想又如何应用于实际的音乐表演活动中,音乐表演艺术的视界和话语空间又在何处得以拓展和深化?本文是对西方音乐表演美学观念的演进历程的整体思考,以期探究西方音乐表演艺术的现代意义及音乐表演艺术的其他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