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之后的文人词不同,敦煌曲子词具有强烈的民间特色,主要体现在题材范围广泛;运用浅显通俗的口语;使用故事系列词、联章对答等民间文艺形式.  相似文献   

2.
敦煌曲子词是词的初期形态。雏形的词学思想伴随着敦煌曲子词的节拍相继萌生。敦煌曲子词的词学思想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缘题所赋予抒其哀乐的词体功能意识、鲜活生动的原始形态以及朴拙自然的审美理想。敦煌曲子词的词学思想尚处于直觉、混沌的状态,但从它的创作倾向来看,在混沌的状态中,孕育着未来词体发展的多样性的合理趋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敦煌佛教曲子词的几种调名源流及其歌辞在敦煌写卷中的保存状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考辨,进而认为体制短小的民间曲子词并不适合传达佛教思想,这也是佛教很少直接引用曲子词调名的主要原因之一,并指出敦煌佛教曲子词的主体是拟调名和失调名者.  相似文献   

4.
敦煌曲子词作为现存最早的唐五代民间词,题材广泛,反映了当时相当广阔的社会生活面貌。敦煌曲子词中多次使用泪意象,以展现男女不同的生存环境,反映当时社会不同社会群体的普遍生活面貌。尤其是泪这一特殊意象,更加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心理状态,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王朝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5.
从曲子词到格律诗--唐宋词体演进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体在隋唐之际本是合乐而歌的流行曲子;时至宋代,则出现了音声与辞意不谐的状况。苏轼等词家突破音律的拘限,藉词以抒情言志,并且更加注重学的格律技巧。印刷术的发展、词作传播方式的转移。以及南渡以来词乐的失传,都更加速了曲子歌词向格律诗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6.
7.
从讲唱学这一样式来看,诸宫调与唐代变又是一脉相承的;而从音乐体制来看,诸宫调与曲子词则是“血肉相连”。诸宫调基本上是将曲子词直接“搬进”自己的结构体制中来演唱,或说,宋金诸宫调所“唱”的部分就是曲子词的有机组合。因此而言,曲子词对诸宫调的影响是直接的、巨大的。  相似文献   

8.
敦煌曲子词又被称为敦煌歌辞,其不仅仅是我国敦煌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世词作的早期形态。它珍贵的文学价值,一经发现便很快引起了学界的广泛重视。本文主要从词作的创作者、词作的写作视角、隐逸之词的情感表达以及词作中所显露出来的艺术境界出发,简要分析其与后世词作,尤其是与后蜀赵崇祚所辑录的《花间集》中词作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敦煌曲子词中保存了不少关于唐五代民间节令习俗的珍贵史料。从中可以看到,虽然远离中原,但敦煌曲子词所体现出的河西地区燕乐文化与中原地区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敦煌曲子词中体现中原文化的作品,以罕见的写本出现,弥足珍贵,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唐人小说与曲子词文体特征的某些方面作细致的观察分析后,发现二者在功能设置的娱乐性、通俗性,题材选择的平民化、世俗化上存在着很深刻的内在契合。这些契合,是中唐以来新型文化背景下文士的生活待遇、生活方式、情感体验和审美心态发生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词本是最擅摹写男女之间相思恋情的抒情文体。宋代文士赋尼词的对象皆为年轻美貌的尼姑,这就决定了其内容的香艳性,不论所赋对象的身世如何曲折悲苦,赋者的目光皆聚焦于女尼的容貌、衣着,皆言及男女情事。这不仅反映出宋代部分女尼的世俗情欲,更反映出宋代文士骨子里的好色倾向。  相似文献   

12.
五代是词这一新兴文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西蜀是当时的一个创作中心。蜀词得以兴盛的因素有很多,蜀地城市经济的繁荣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它一方面为文化艺术的兴起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使游乐之风大盛,这正为以娱宾遣兴为主要功能的曲子词的创作和传唱提供了温床。  相似文献   

13.
两宋是词的创调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唐五代创调的中心是小令,中调相当少,长调极少,到两宋特别是北宋,方完成了向以长调中心的转移,为长调在词调王国中赢得得半壁江山立下不朽功勋的是:两宋创调西大家柳永,苏轼,周邦彦,姜夔以及追步他们的许多创调名手。由小令到长调,不仅是字数的激增,而且是组合复杂谐美的飞跃,为完成这个飞跃,四大家殚精竭虑,探索词体组合奥妙,创造了无数法门,各显创调特点,虽然有的做到了完美无缺,有的仍感美中不足,但都一致完成了使词使体在诗国里与诗体,曲体鼎足而三的历史任务,功垂千秋。  相似文献   

14.
15.
宋代元宵词的数量颇多,且极富特色。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允许妇人出游的节日特征以及时局衰.变造成的宋人独特的心理是宋代元宵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对于敦煌曲子词的研究 ,前人论述甚繁 ,但这些研究更注重对《云谣集》之外的敦煌词进行理论上的分析论述。以词中女性形象的刻画为切入点来探讨《云谣集》与“散见各卷曲子词”的同中之异 ,不仅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能够清晰地阐释出它们独特的艺术风貌及审美追求 ,而且也可以根据这种差异来探讨《云谣集》与“散见各卷曲子词”在词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南坪曲子(俗称南坪小调)在四川九寨沟广为流传。200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公布南坪曲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音乐美学的视角为切入点,探究南坪曲子的艺术价值,并针对南坪曲子从艺人才缺失和传承困难等现状进行了论析,就音乐美学的观念对南坪曲子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词在宋代的传播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在宋代的传播方式主要立足于其音乐身份,即传之歌喉,播之管弦.较之文本传播速度慢、范围小的缺点,通过演唱的方式可以使词快速有效地播之四方.直到南宋后期,民间编纂的词集开始出现,词以文本形式传播的领域才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上的都市,在宋朝达到了世界的最高峰,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都市词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本文认为,都市词在宋代的壮大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因为宋代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需要出现一种全新的享乐形式。二是由地域文化导致。三是宋代都市化的程度相当高,兴起的市民阶层大大促进了都市词的发展。四是出现了大批专门从事词曲创作的文人。五是词作为历史发展与精神制造的产物,词体本身的发展需要都市词的繁荣。  相似文献   

20.
从传播学的新视角研究宋代女性词,发现宋代女性词的传播与接受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互动关系,从传播方式上看,因传播媒介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传播范式:书面文字传播、合乐歌唱传播、题写刻录传播。在接受类型上,宋代女性词在传播过程中,因传播方式、传播对象、传播目的、传播环境等不同因素,形成的接受差异主要可归纳为三种:休闲娱乐型接受、审美鉴赏型接受和情感认同型接受。同时,各种传播范式和接受类型之间又存在复合交叉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