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以锣鼓草歌为例对川北民歌的特点、现状进行了研究,针对民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保护川北民歌,促进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并对传承与保护川北民歌的途径与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锡伯族信仰原始的萨满教,萨满歌作为萨满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疆伊犁锡伯族民间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和流传。在锡伯族萨满歌中发现了大量的程式存在,这为我们解开锡伯族萨满如何记忆和传唱萨满歌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4.
河歌的传承是一个包含诸多要素的微型系统.基于都柳江流域的侗族河歌的三次田野调查,依据系统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和传播学等相关理论,河歌现存的活态传承机制要从传承人、传承动机、传承场域、传承效果四个方面进行,在顺应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下实现民歌艺术长久的传承与保护要注重全面性.  相似文献   

5.
方言消失与抢救方言已成为当下不能回避的课题,人们已经意识到方言消失对地方文化流失带来的严重后果。方言与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方言是"口头非遗"的载体,"口头非遗"也成为方言的自然栖息地,以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切入口来保护与传承方言不失为一种新方法与新途径,从而使地方文化与方言获得传承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贵州彝族作为西部比较大的少数民族,具有丰富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史诗歌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口头文学等。应当对其建立科学的传承机制、加大抢救的力度、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并加强对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使之服务于社会,获取效益。  相似文献   

7.
布依族山歌是布依族的特色文化,是布依族人的文化标志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布依族的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布依族山歌的传唱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文就布依族山歌过去的口头传承方式和现在的光碟传承方式转变进行描述,并就传承过程中的反响和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文章以仡佬族的“哭嫁歌”为例,分析如何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现代化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依存的条件受到强烈的冲击,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并处理好其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深思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镇化建设的大潮中,受到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民俗文化的变迁日益明显,这在民族杂居地区尤为突出。广西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的瑶族服饰文化、岁时节日民俗文化、婚姻习俗文化等发生变迁,皆因内源性动力、外源性动力和文化变迁的推动力所致。要做好民族杂居地区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应从增强民众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在城镇化建设中保持"乡村记忆"、实施文化扶贫政策、加强互联网数字化保护模式,以及将民俗文化保护工作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淡化、中心力下降、不适应经济发展甚至流失的局面,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理清我国当前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其淡化原因,从而在政府工作上、文化与市场的结合上、文化创新与对外输出上下功夫,以此来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不让优秀的本土道情文化消失,找到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方法,作者对义乌道情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实地走访、馆藏资料查询、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道情发展的方式及变化的原因,对道情现有的保护方法进行整理评价。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活态传承"的设想及方案,并进行探索性的实践,力求将道情的保护方式从以政府宏观调控为主转变为"还俗于民",使传统道情文化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从而引发全社会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原生态民歌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广大群众的智慧结晶.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分别指出了主观和客观方面存在的危机,并举证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原生态民歌保护模式,最后指出原生态民歌传承与保护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和民间春官是古代官方一职流变延续的结果。西和春官说春活动是集历史与文化于一体,以口耳相传、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传承,延续着子承父业走街串巷、走村串户的古老说春特点,是组成民间文化的主要元素之一。文化的根基在于民间,"根繁才会叶茂"。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西和民间春官说春活动传承出现了"断裂"现象,主要针对西和春官传承问题的现状和困境进行相关学科的探讨,以及对西和地区口头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提出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4.
黄玲 《贺州学院学报》2008,24(2):98-101
当前,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陷于“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残酷现实,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危机。学校音乐教育应把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责任切实承担起来,建立体现传承主体的连续性、传播范围的广泛性、继承与创新结合的发展性传承模式,促进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徐州梆子作为徐州地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社会群众对其保护和传承工作责无旁贷,新媒体的运用更是迫在眉睫,运用网络优势,人力资源、传播优势,积极探索利用全媒体等方式,提高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参与保护工作的自觉性。并通过调查研究,对这一文化遗产进行固态的留存,为下一步的传承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开发是一把双刃剑.广西龙脊平安寨的旅游开发对龙脊梯田社区的文化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遗产地文化传承中存在工具理性、传统与现代的背离、文化传承的代际失衡等问题.因此,要推进遗产地旅游开发中文化传承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使遗产地文化得以正常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泉州歌谣历史悠久,从未离开过泉州人的生活,随着历史的发展流传至今.泉州歌谣反映的题材众多,涉及面广,蕴含着丰富的古城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久弥新.生活歌谣在修辞的使用方面亦有很大成就,本文试以语境、音律、修辞格等角度出发深入探究,分析泉州生活歌谣具体意义和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18.
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属于古代百越民族骆越人的一支,主要居住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周边峻岭连绵、群山阻隔、外出艰难,历来封闭。这导致其浓郁的原始遗风及其群居生活长盛不衰。侗族大歌从产生到繁荣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与自身的生态环境不断发生关系的过程。侗族的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审美意识、社会习俗等决定了侗族大歌的内容和形式,它负载着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流行音乐所不可取代的功能和作用。而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对西部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间歌谣作为语言媒介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太平军将领立志、述怀、宣传、鼓劲的一种方式;表现了革命将士顽强的革命斗志及将革命进行斗争到底的决心;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太平天国革命的赞颂之情以及对太平军将领的爱戴之情,民间歌谣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发挥了政治传播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花鼓灯艺术主要流传于淮河流域,是一种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形式.它具有悠久的传承历史,最早源于宋代,经历了元、明、清而逐渐完善,流传至今依然鲜活存在于民间.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西方文化的冲击,如何保护和传承花鼓灯艺术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花鼓灯健身舞作为当前最流行的一种花鼓灯艺术形式,在社会广为流传,如何借助花鼓灯健身舞来保护和传承花鼓灯艺术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同时也希望通过论文的讨论为花鼓灯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