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秧歌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对不同地域、不同形式的东北秧歌进行研究与探索,准确把握其舞规律,是保证东北秧歌得以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东北秧歌历史悠久,是最具中国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为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论述了东北秧歌的发展及存在问题,结合时代特征,提出了东北秧歌传承的方向,以为进一步开发东北秧歌服务。  相似文献   

3.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及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秧歌一向以热情火爆与幽默风趣而著称,今天的东北秧歌更是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将东北人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稳中浪、浪中俏、俏中艮和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明快的鼓点、独特的体态特征、鲜明的动律也是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在分析东北秧歌已有的风格特点基础上,通过具体的舞蹈作品研究东北秧歌的表演形式及其随时代变化而发展的历程,分析外来文化对东北秧歌表演形式的影响。从恰到好处的节奏处理、重视挖掘生活中的根元素、适应时代的步伐与推陈出新等几个方面,研究东北秧歌的传承和发展问题,认为只有恰到好处的节奏处理、重视挖掘生活中的根元素、适应时代的步伐才能使东北秧歌的生活气息更加浓郁,从而永久地扎根于东北这片辽阔的黑土地。  相似文献   

4.
本主要论述东北秧歌的产生、发展及其渊源。  相似文献   

5.
秧歌是东北民族民间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东北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者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对吉林地区六个社区进行了走访调研,悉心听取了社区百姓对东北秧歌创新发展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和研究了东北秧歌在社区文化创新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6.
重在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考察我国东北地区满、汉族的原生态秧歌,以及在实施全民健身第2期工程背景下,秧歌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价值.本文以辽宁省现存的原生态秧歌为切入点,对东北秧歌文化进行发掘、整理.  相似文献   

7.
朱文娟 《考试周刊》2011,(52):226-227
东北秧歌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如今已是汉族民间舞蹈的代表形式之一。作者根据东北秧歌"艮、俏、浪"的风格特点,从东北秧歌的体态、手巾花、扭和舞蹈教学实践四个方面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教学生跳好东北秧歌。  相似文献   

8.
在汉族民间舞中,秧歌是人们最常见、最熟悉的一种,也是老百姓最喜爱,自娱性极强的歌舞形式.它主要分为徒步秧歌和高跷秧歌两大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扭",常常称之为扭秧歌.三道弯是扭出来的,它是一个运动的形态,是人体在扭秧歌的动作中所形成的体态曲线的流程.一般地说,这种曲线是指人体平面运动的曲线,是人体在垂直轴的基础上扭动而产生的横向拉出或折回的结果,并有一种内收和下沉感,给人以"圆"的呈现.本文就东北秧歌和胶州秧歌"三道弯"的异同做一比较.力图通过比较和分析从而更准确的把握这一秧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体态特征及这一体态在秧歌中的审美作用.  相似文献   

9.
东北秧歌作为东北地域民间文化典型代表,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变化,成为东北人所喜欢的娱乐健身活动,它的发展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其中关东文化、满族文化、戏曲等多元文化的影响尤为显著,本文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探讨多元文化对东北秧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祖国北方的黑土地上,关东人创造出充满地域风情、艺术感染力的东北秧歌。在当今的舞台与民间,东北秧歌都广泛的活跃着,成为我国艺术界的瑰宝与民间娱乐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研究地域文化东北秧歌的风格,在于更好的传承这一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11.
东北秧歌是东北民间艺术的瑰宝,是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艺术形式。这一艺术形式体现了东北地区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性格特点。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东北秧歌不断汲取其他艺术形式和其他地区民间艺术的养分,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艺术形式。在新的历史时期,东北秧歌充分与时代要素结合,不断增强东北秧歌艺术的文化性与普及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东北秧歌和广场舞能够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广场舞是老年人的找回青春的生命律动,能够满足现代老年人的身心发展需求。东北秧歌寄托了老年人的专业舞蹈梦想,更容易促进老年人的情感交流。东北秧歌和广场舞分别在不同层面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东北秧歌在民间舞蹈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民间舞蹈的感受、欣赏和创造能力。本文结合东北秧歌的民俗风情、风格特征,从加强对学生进行动作、技巧训练,充实学生的文化内涵等方面,提出舞蹈课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三道弯"是我国民间舞中一种常见的舞蹈体态。由于各民族民间舞中"三道弯"的动态来源、其部位的高低、劲力的运用、风格上均有较大差异,因此"三道弯"体态在不同的民族民间舞中有不同的舞蹈形态和动态特征。本文以我国民间舞中的东北秧歌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东北秧歌的来源、"三道弯"体态的审美特征及"三道弯"体态在东北秧歌中的运用,将"三道弯"体态与中国传统东北秧歌完美结合,增强其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东北秧歌和健身快走与老年人身体自尊的关系,通过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锻炼形式、锻炼参与等级、锻炼负荷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东北秧歌与健身快走两种锻炼形式对老年人身体自尊的促进作用,两者的锻炼负荷都对老年人身体自尊有着一定的影响,锻炼负荷不同对老年人身体自尊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沁源秧歌,又称沁源小调,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民间戏曲.它以农村生活故事为题材,具有较强的娱乐与教育功能.本文从沁源秧歌的历史渊源、发展及现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如何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沁源秧歌,为进一步促进沁源秧歌的发展提供了有关建议和措施,对保护沁源秧歌等非物质遗产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北方秧歌文化是我国丰富民俗文化的一种,以其特有的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对我国北方秧歌文化进行研究,分析其发展的价值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促进北方秧歌文化发展的途径,旨在为我国北方秧歌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秧歌,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表现形式,胶州秧歌在2006年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胶州秧歌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了舞蹈爱好者更好地学习胶州秧歌,了解山东文化,引领优秀的文化和民间艺术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陕北秧歌是我国著名的秧歌流派之一,被我国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大量观众。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艺术的进步,陕北秧歌文化生态系统也产生了相应变化。本文对陕北秧歌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同时从"走街型"向"舞台型"转换、娱乐型向专业型转换等方面简要介绍了陕北秧歌文化生态内容的发展特征,也介绍了如何对陕北秧歌文化生态保护信息系统进行构建,以期对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及传承。  相似文献   

20.
壶关秧歌历史悠久,音乐唱腔上和伴奏、调式等方面借鉴了其他剧种的精华,语言浅显易懂;柔美婉转的唱腔、绚丽多姿的表演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被广大群众所喜爱,上党人亲切地称它为太行山上小黄梅。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家长里短的真实生活,优秀剧目有《打酸枣》、《雇驴》、《侍女登科》等,曾多次在省市演出。2006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公布其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