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克里亚宾的前奏曲Op.11是其早期以肖邦的24首前奏曲Op.28为范本所创作的,其创作个性尚未成熟,更多显示的是对浪漫主义音乐的继承和发展。本人以其前奏曲第一首为例,运用主题分析法对其进行结构上的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这两种音乐分析方法的哲学方法论、和声功能异义、形式化的曲式结构和实例分析四个方面,来探讨申克音乐分析与传统曲式分析这两种不同分析视角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勃拉姆斯钢琴作品《狂想曲op.79 no.2》从演奏技巧和曲式结构进行简要分析,意图通过分析来感受勃拉姆斯独特的风格韵味。  相似文献   

4.
和声是推动音乐前进的重要因素。无论是传统的和声分析、曲式分析,而或诸如申克分析这样的现代分析方法,都离不开对"和声"这个参数的探究。而在不同的分析法视野下,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和声结构也是不尽相同的。  相似文献   

5.
卡巴列夫斯基作为俄罗斯当代的著名作曲家之一,他在钢琴音乐的表达上既具有俄罗斯风格,还在古典与浪漫中不断徘徊。二十世纪出卡巴列夫斯基创作的《24首钢琴前奏曲》因其风格多变、曲调复杂而著称,同时也是卡巴列夫斯基最为喜欢的作品之一,本文我们主要分析其《24首钢琴前奏曲》中Op.38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前苏联著名作曲家卡巴列夫斯基根据俄罗斯民歌曲调创作了一部优秀的钢琴作品——《24首钢琴前奏曲Op.38》。本文试对其《24首钢琴前奏曲Op.38》中的第十六首前奏曲进行解剖和分析,探究其艺术特点与演奏技法。  相似文献   

7.
贝多芬所创作的32首奏鸣曲被誉为西方音乐历史上的"新约圣经",更是集合了古典主义之精华,开辟了浪漫主义之先河,所以在钢琴演奏和学习的过程中,对作品的处理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对国外不同著名钢琴演奏家的演奏或者录音版本进行分析对比,并汲取其中的精髓用于自己的实际演奏中,从而渐渐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本文选取了四位当代著名钢琴演奏家所演奏的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op.18 no.3第一乐章》为对象进行比较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音乐分析中,学者们通常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为节点,将音乐分析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虽然音乐分析是二十世纪才得到迅速发展的一门学科,但它实际上是在"曲式学"和传统音乐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比"曲式分析"所涉及的范围要广,又在传统音乐分析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本文将围绕二十世纪前期分析法中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9.
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在音乐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分为上下两卷,24个大小调,48首作品。作为两卷48套前奏曲与赋格的开篇之作,BWV.846是流传最广泛、最普及的曲子。从创作背景、曲式分析、演奏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论证,探讨这首赋格曲的曲式特点,分析研究巴赫是怎样集先前技巧之大成,开拓自由的音乐领域的。  相似文献   

10.
肖邦的《前奏曲》就像一本日记,记载了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他的所有,真实体现了他的创作风格。本文主要对肖邦《前奏曲》的音乐结构,以及所表现出来的音乐形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e小调钢琴奏鸣曲op.7》创作于1865年,由19世纪挪威著名作曲家格里格创作,其钢琴奏鸣曲仅此一首,极具古典及浪漫主义色彩,巧妙的融合了本民族音乐元素,在传统曲式上加以创新并联合和声及节奏变化,通篇都洋溢着少年的朝气,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  相似文献   

12.
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前奏曲》(Op.34)是其钢琴创作风格确立阶段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文章以第三和第六首前奏曲为例,分析其曲式结构和主要素材,并从纵向和音构成、横向连接逻辑、调式音高构成与总体和声布局四个维度,重点研究其和声技法,以探究该作品的音乐特色。文章旨在完善肖斯塔科维奇音乐的理论研究,并帮助演奏者们把握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13.
肖斯塔科维奇《前奏曲二十四首》(OP.34),不但是他在钢琴创作领域技法完全成熟的重要标志,更是他借鉴前人《前奏曲》创作手法与本民族特有音乐语言成功结合的典范,对后世影响巨大。被称之为“新古典主义的音乐格言”。特别是第十一首《B大调前奏曲》(OP.34NO.11),虽在其中没有制造出更多的新语言,却获得了新的效果,无论从主题写作、曲式结构到和声、转调方式等,都能感受到作曲家赋予赋格曲这一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手法和内容,使得古老的前奏曲散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德彪西,法国人,是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我国音乐发展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代表作有钢琴曲《前奏曲》和《练习曲》,管弦乐《牧神午后前奏曲》等,本文主要探讨《前奏曲》中具有代表性的第一集中的第八首《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曲式结构分析和音乐处理。  相似文献   

15.
贝多芬的《降E大调"告别"钢琴奏鸣曲op.81》是献给他的挚友鲁道夫大公的,是其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唯一一首亲自题写标题的作品,分别为"告别"、"别后"、"重逢"。这首作品无论是动机化的主题写作手法,还是标题性原则,都洋溢着浪漫主义的精神。本文试对贝多芬《降E大调"告别"钢琴奏鸣曲op.81》进行分析,以探究其中的音乐发展手法和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舒伯特这首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a小调钢琴奏鸣曲》(Op.42)进行分析研究,这首曲子以其独创性和深刻的哲理性成为舒伯特奏鸣曲中的精华之作。本文对《a小调钢琴奏鸣曲》(op.42)的第一乐章进行了曲式分析,对这首曲子的结构特征有了一个具体的分析接下来文章对这首曲子的音乐特点进行了一个大概的梳理,从旋律和和声的创作特点进行了一个分析。然后从在演奏这首曲子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做了一个大概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分为两集,24首,分别完成于1910年和1913年。从完成时间上看,这是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创作的后期作品,由于该阶段正处在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最为成熟的阶段,所以能较好的反映出作曲家印象主义这一特有气质。本文以德彪西前奏曲第一集中的第七首《西风所见》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布局、旋律形态、调性思维以及和声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从中发现作品当中所蕴含的独特印象主义气质,总结出创作者的音乐创作思路,旨在为德彪西钢琴作品的演奏学习中提供参考,最终培养学生对印象主义音乐的兴趣,提高其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肖邦作品《a小调前奏曲》(OP.28 No.2)在钢琴音乐中体现了全新的音乐思想,也是印象主义运用的先河.本文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声及曲式上对其进行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19.
乔治·格什温是近现代音乐时期美国最为著名的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流行歌曲、音乐剧和歌舞表演,是百老汇舞台和好莱坞的名作曲家。他的音乐属于典型的现代爵士音乐,但同时他的音乐也继承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所以他的音乐作品具有很深的音乐美学研究价值。本文,笔者将以美学的视角对格什温《三首前奏曲》的音乐创作进行浅显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刘琼 《成才之路》2010,(3):71-72
俄罗斯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中,24首钢琴《前奏曲》是他最为重要的一组作品之一。他的作品富有俄罗斯色彩,充满激情且旋律优美,其钢琴作品更是以难度见称。本文以其《前奏曲》中作于1901年的OP.23,NO.5为例,分析并进一步探究其钢琴作品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