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贝柳斯的音乐作品具有主题材料高度统一的特点,而展开性变奏技法能够对这种统一性关系作出更合理的解释。通过展开性变奏生成的新主题与旧主题存在鲜明对比关系的同时又可抽象出其源出关系。展开性变奏技法作为一种旋律发展手法几乎在所有的调性音乐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但遗憾的是这种技法并没有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因此,本文将以西贝柳斯的作品为例,通过展开性变奏的视角对其主题的生成脉络进行分析,并将其所体现的展开性变奏技法进行分类研究与阐述。  相似文献   

2.
西贝柳斯是十九世纪末北欧音乐界一颗冉冉升起的闪耀新星,他的音乐几乎包括所有的音乐体裁,其中交响乐是他创造的音乐中最为优秀的部分,也是最能够体现西贝柳斯音乐天赋的体裁,本文拟对西贝柳斯的《a小调第四交响曲》创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是一部杰出的艺术作品,作品中以巨大的悲剧力量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并深刻揭示出了悲剧的审美本质。本文从多层次,多角度揭示出了《第六交响曲》审美学上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4.
普罗科菲耶夫是苏俄杰出的作曲家和钢琴家,其一生经历了俄罗斯、欧关和苏联三个时期。苏联时期,普氏写下了从第五到第七三部交响曲,其中第六交响曲因其内容的深刻与形式的复杂,而遭到苏联文化当权者的严厉批评,很久之后才被恢复名誉,成为公认的音乐名作。  相似文献   

5.
张熠 《文教资料》2007,(12):121-123
通过对奏鸣曲、交响曲的简述,结合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分析,说明了奏鸣曲在交响乐中的运用,认为这部作品中奏鸣曲式的运用更加确定、体裁更加完善,体现了奏鸣曲对音乐的统一与发展,也体现出人类理性思考在音乐实践中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通过对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的创作背景及音乐中具体乐章的分析,进一步探讨柴科夫斯基<悲怆>交响曲的音乐风格及这部作品带给世人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以“田园”作为标题,于1807年到1808年之间完成。贝多芬非常喜爱大自然,他常常独自在维也纳的郊外散步,有时躺在林中的草地上,有时站在小溪旁,他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观赏着大自然的魅丽风光。贝多芬常常对朋友们表达对大自然的酷爱,也是在这种浪漫主义的情感下才使贝多芬运用“田园”这一特定标题描绘出这部栩栩如声的“乡村风景画”。  相似文献   

8.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是俄罗斯作曲家中最为杰出的一位代表,也是最受欢迎的作曲家,同时也是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他被俄罗斯人民骄傲地称为“俄罗斯音乐的明灯”。他的作品不计其数,《第六交响曲》(也被称为《悲怆交响曲》)是他最后一部作品,同时也是他的巅峰之作,这首交响曲包含了他对人生的恐怖、绝望与失败等情绪,也可以说是世界观、人生观和爱情观的具体体现。柴科夫斯基一生所创作的作品都可以用一个“悲”字来形容,而《第六交响曲》则是其最高境界,文章具体阐释了该曲中“悲”的寓意。  相似文献   

9.
勃拉姆斯《F大调第三交响曲》是其四部交响曲中最短的一部,但在创作技法上,特点鲜明而富有创意.文章以第三乐章作为研究对象,从曲式结构、旋律外形以及节奏形态等角度进行较为详细地分析,试图论述本乐章创作技法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Пётр Илъ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1840年5月7日出生于维亚特卡省的沃特金斯克,1850年进入圣彼得堡法律学校学习,1859年毕业,后在司法部任职,同时钻研音乐,1861年考入俄罗斯音乐协会的音乐班,1862年成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今列宁格勒音乐学院)的学生。他一生中创作了各类题材的作品,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俄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评论家柴可夫斯基是举世公认的俄罗斯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他于1840年出生在一个采矿工程师的家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郭祖荣《第九交响曲》,探究交响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心声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3.
14.
贝多芬《第七交响曲(the Symphony Op.92 in A major)》,是于贝多芬创作盛期1812年在特普利策一地完成的,并于1813年上演.据说,这部作品最初上演之时,有人曾说这是一部酒徒的作品,是关于一个沉醉之人的作品.①在贝多芬所有没有副标题的交响曲中,这部作品是最受人欢迎的.它拥有贝多芬所写出的最著名的慢板乐章以及最著名的快板乐章,所以它的地位终究是九大交响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  相似文献   

15.
贝多芬作为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其重要性在音乐界自然不言而喻,《第六交响曲》也称《田园交响曲》,作为贝多芬首部自己添加标题的作品,打破一直以来所尊崇的英雄主义,回归田园自然风光,其独特的研究意义显而易见,本文立足于分析《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创作技法,力图从创作角度挖掘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长久以来,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经典的音乐华章之一,它带来的不仅仅是音乐的盛典,还带来与黑暗现实抗争的勇气和激情。19世纪初,动乱的年代让民众在黑暗无力中彷徨,而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为他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希望和力量。200余年已过,那激昂奋进的乐曲依然响彻云霄,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它的魅力。该文基于多视觉角度,全面诠释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艺术价值和魅力,希望能够尝试着从更加多元的角度探索其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17.
肖斯塔科维奇的《d小调第五交响曲》在二十世纪古典音乐史上是极为深刻、重要的作品之一,人们对这部作品争议很多。本文力图通过对作品创作背景和作品结构分析,有针对性的对作品进行重新认识,旨在证明《d小调第五交响曲》是一部具有两副面孔的交响乐,一面是英雄凯旋的面具,另一面则是一个经历坎坷的艺术家用音乐吐露自己心声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伊晓军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6):70-71,122
全文对肖斯塔科维奇之《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的创作背景、思想意蕴及美学风格作了较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
余雁航  刘柳 《音乐世界》2020,(1):64-77,F0004
肖斯塔科维奇是2()世纪苏联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悲剧性的精神内涵一直是他音乐创作中的一大特点。因此,本文选取了肖斯塔科维奇《第八交响曲》中最重要的第一乐章,通过对主题变化和音乐形象等方面的分析,结合肖斯塔科维奇生平经历对他创作造成的影响,以发掘出这一作品中的悲剧叙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