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4首前奏曲与赋格》是肖斯塔科维奇以巴赫平均律钢琴曲为参照,融合了俄罗斯音乐元素,运用了现代创作技法创作的。该作品以现代创作技巧展现了一部传统的古典音乐,向人们展示了俄罗斯土地上的人们的日常生活,被誉为20世纪的平均律曲集的"新约圣经"。本文主要以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与赋格》为例,探讨钢琴音乐的创作手法及演奏。  相似文献   

2.
《序曲二首》是朱践耳先生为钢琴创作的无标题音乐,其中序曲一号的副标题是《告诉你…》,二号的副标题为《流水》。两首乐曲皆以五声性结构的旋律为主题并创造性地吸收西方的多声技法写成的音乐,其中二号的主题音调还采用了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音调,有着十分浓厚的民族风味。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著名合唱作品《德意志安魂曲》中的两首赋格进行了本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两首赋格的主题构成、间插段构成和织体特点、主题的展开及赋格织体结构、歌词与赋格曲的关系等创作特点加以论述,探讨勃拉姆斯在合唱作品中的赋格结构思维与技巧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年生于德国爱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由于受家族的影响及对音乐的领悟,成为了巴洛克音乐发展到高峰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巴赫的作品博大精深、浩如烟海。除歌剧外,各种声乐和器乐体裁无不涉猎。在他的音乐遗产中,键盘作品虽不像声乐作品那样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同样能够追寻到巴赫对于传统既遵循又超越的轨迹。巴赫的键盘作品贯穿了钢琴学习的全过程,按程序由浅入深,从《初级钢琴曲集》、《小型序曲及赋格》、《创意曲集》到《6首法国组曲》、《6首英国组曲》以及《十二平均律曲集》等不只是训练手指,重要的是训练…  相似文献   

5.
《赋格的艺术》和《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两部伟大作品,《赋格的艺术》中以一个格言似的主题为基础,运用各种复调手法对其进行变奏,利用这些变奏后的新主题,并在一个调性范围内创作出了形态各异的赋格曲。《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曲在调性和主题形态及运用上完全有别于《赋格的艺术》,调性上采用了十二个大调和小调,每首赋格的主题形象十分鲜明生动,形式丰富多样。通过两部作品中赋格曲主题和调性的比较,为我们分析巴赫的复调音乐,以及音乐作品的创作都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本来是以管风琴来创编乐曲的,是巴赫青年时代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后由波兰作曲家斯托考夫斯基编创为管弦乐曲;波兰钢琴家、作曲家陶西格也将它编创为钢琴曲。本文针对管风琴和交响乐两个演奏版本展开论述,探讨两种版本所表现出的风格与音乐情感画面给人带来的感受,结合作曲家性格特征与时代背景并围绕笔者主观体验来阐述这首曲子的内在美感,通过版本之间的相互对比,进一步论述音乐的美在它们中间的积累与延伸。  相似文献   

7.
帕特拉英科的<七首前奏与赋格>中的第一首是只有21小节的器乐作品,笔者通过比例分析的方法对作曲者的整体布局而呈现出的结构之美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8.
在外国音乐中,有些曲名与实际内容并不完全符合,甚至完全不符.如果只按曲名来理解乐曲,将会“受骗上当”,试举几例:《阿佩乔尼奏鸣曲》是舒柏特在1824年写的一首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而“阿佩乔尼”则是一种形似吉他的;弦乐器;舒柏特因对此乐器饶有兴趣,就为它写了这个奏鸣曲,但演奏此曲时,从未使用过“阿佩乔尼”,都是用大提琴主奏,后来人们也不知何谓“阿佩乔尼》了,还以为是人名呢。《圣安妮赋格》是巴赫在1739年写的一首《降 E 大调管风琴赋格曲》,不知怎么的,此曲的主题与一首名叫《圣安妮》的英国教会颂赞歌相似,于是,人们就习惯地把巴赫这首赋格曲称作《圣安妮赋格》,其实巴赫并不知道英国的这首颂赞歌,主题有些相似则是一种巧合。  相似文献   

9.
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有论者解作“二十四联”,以否定传统谓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通检《苏东坡全集》,其诗题中另有“作诗二十四韵”一例,与上面书跋语中的宾语结构关系不同,意义因之有别:诗题中“二十四韵”无修饰语,指一首诗的韵脚数,当解作“二十四个韵脚”(即“二十四联”);而书跋中“二十四韵”,前有定语“其诗”,与后面“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在意义上有关系,当解作“二十四首诗”,实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相似文献   

10.
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有论者解作"二十四联”,以否定传统谓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通检《苏东坡全集》,其诗题中另有"作诗二十四韵”一例,与上面书跋语中的宾语结构关系不同,意义因之有别:诗题中"二十四韵”无修饰语,指一首诗的韵脚数,当解作"二十四个韵脚”(即"二十四联”);而书跋中"二十四韵”,前有定语"其诗”,与后面"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在意义上有关系,当解作"二十四首诗”,实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相似文献   

11.
苏轼所谓“二十四韵”应解作二十四首诗,那种“唐宋人不以一首为一韵”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谓司空图“《诗格》尤非晚唐诸子所可望也”,即指《二十四诗品》。没有足够的证据,不宜断然剥夺司空图对《二十四诗品》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12.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在音乐艺术发展进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他的钢琴音乐开创了印象主义风格的一代先河,其作品以新颖独到的特色而备受赞誉,尤其是《二十四首前奏曲》可称为是富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3.
《D大调第三号组曲》(1729-1731)J.S.巴赫第一乐章:序曲《D大调第三号组曲》为2支双簧管、3支小号、定音鼓、弦乐和数字低音而创作。乐曲以一个庄严的法国序曲开始,其间展示了小号的明亮音响。在以附点节奏的慢速开始段以后,我们听到富有动力的快速段。这个开始段像一段赋格,由第一小提琴一个向上运动的主题引入,然后由其他乐器模仿。快速段像一首大协奏曲似的在它中间结实的全奏段和突出第一小提琴的轻快段落之间交替。在快速段以后,乐曲返回至慢速的附点节奏和庄严情绪的开始段。第二乐章:曲调(Air)第二乐章内含巴赫的一条最受人欢迎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德国作曲家J.S.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平均律钢琴曲集》(Well-Tempered Clavier)中的两首二重赋格——II 18#g小调赋格(BWV887)与II 23 B大调赋格(BWV892)为研究对象,力求从作品整体结构、主题核心素材、音乐情绪发展等研究视角来进行深入解析,意图探寻出巴赫在二重赋格这一复杂赋格体裁中的均衡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巴托克是20世纪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和个性,在写作方面,他非常擅用不同于传统时期的对位式写法。《为弦乐、打击乐和钢片琴所写的音乐》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是一首极为缜密的赋格,通过对该乐章结构和主题的分析,来看巴托克赋格写作在尊崇传统之外的独具匠心之处。  相似文献   

16.
巴托克是20世纪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和个性,在写作方面,他非常擅用不同于传统时期的对位式写法。《为弦乐、打击乐和钢片琴所写的音乐》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是一首极为缜密的赋格,通过对该乐章结构和主题的分析,来看巴托克赋格写作在尊崇传统之外的独具匠心之处。  相似文献   

17.
有论者依据《诗家一指》认为《二十四诗品》的作者不是司空图而是明人怀悦。以《诗家一指》与《虞侍书侍法》对照,证明《一指》抄撮成书,而且错误多端,令人索解为难,但其中的《二十四诗品》录自"秘本",值得珍视。苏拭《书黄于思诗集后》中所说的"二十四韵",指各用一个韵部的字押韵而成的二十四首组诗,实指《二十四诗品》。因此在没有可靠证据之前,不能轻易否定司空图是《二十四诗品》的作者。  相似文献   

18.
《二十四诗品》首“雄浑”品横空出世,统摄全篇而提出诗境创造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理论,与《庄子·齐物论》“道枢”之论遥相呼应,将诗歌审美指向了道家哲学超越与无限的大境界。“枢环”意象是《齐物论》的精粹,也是理解《二十四诗品》一把别具灵犀的钥匙。  相似文献   

19.
《降B大调大赋格》(Op.133)是一首伟大的作品,是贝多芬复调音乐的巅峰之作。它将严谨的结构逻辑和超高的作曲技术精巧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地展现出他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音乐想象力,使其不仅具有“贝多芬式”的宏伟气势,还具有更为精致细腻的情感表达。文章重点分析这部作品的第一赋格部分,从赋格的结构、主题进入、对位技法、调性组织、间插段的安排等方面出发,探讨了贝多芬赋格写作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文化     
音乐《仲夏夜之梦》Music作曲: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指挥:安德列·普列文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唱片公司:EMI 1826年,17岁的门德尔松为莎翁戏剧《仲夏夜之梦》所作的序曲,既是一首为他带来最初荣誉的作品,也是他后来为整部《仲夏夜之梦》配乐的名副其实的序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