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华章》2007,(12)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因此,要全面完成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任务,中小学音乐课就不忽视音乐欣赏这一环节。音乐欣赏教学归根到底不是学生"学到什么"或"了解到什么",而重在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以及"参与中是否获得美感体验"。  相似文献   

2.
认识欣赏音乐的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得以实现和提高,正常人都具备"音乐的耳朵"和审美能力,端正态度,正确认识音乐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得到的。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在欣赏层次及方法上找到了解音乐真谛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如何上好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课,如何培养小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是我近几年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探索。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我觉得让学生在"想听、乐听、爱听"的状态下去欣赏音乐,才能够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从而能够更好的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一、引导学生"想听"的欲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想听的欲望,点燃求知的火花,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欣赏钢琴曲《士兵进行曲》一课时,由于学生对钢琴作品兴趣不大,怎样激起学生对这首乐曲的兴趣,是这节课的关键。结合作品描绘的是一群小木偶模仿士兵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音乐欣赏"在当代大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心理因素,并针对其特点选择恰当的欣赏方式;最后对今后的大学音乐欣赏教育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向燕 《儿童音乐》2012,(10):51-53
音乐欣赏是"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以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它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的讲解提示,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  相似文献   

6.
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范畴。它既包括作品所反映的景色画面,也包括一些自然声音的模拟;既有人们特定的情绪体验,也有对人生、社会的抽象思考。作为音乐教师,对作品的理解不能流于肤浅的表层认识,要通过自己的"导",把学生引入较深的审美意象之中,使之在每一段"虚幻的时间"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接受一次次感情的磨砺,逐步达到我们所追求的提高审美  相似文献   

7.
李敬东 《考试周刊》2013,(98):184-184
有效的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最佳途径,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音乐教师必须明确"先赏后识"的教育教学理念,发挥其主导作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欣赏,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一些教师在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时,存在教学方式呆板,教学模式单调的现象。教师要善于改变小学音乐欣赏课现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把握好"情"、"思"、"演"这三个落点,真正充分发挥音乐欣赏教学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康毅 《儿童音乐》2011,(1):48-51
新课改以来,"欣赏"被列入了"音乐感受"的领域,其外延更大了。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欣赏教学依然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一、高中音乐教育的意义音乐教育作为音乐学和教育学之间的边缘和交叉学科,是研究音乐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从我国的学制情况来看,音乐教育包括了幼儿音乐教育、小学音乐教育、初中音乐教育、高中音乐教育和大学音乐教育五个阶段。从这个过程看,高中音乐教育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尤为重要。这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需要。高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5—18周岁左右,这一阶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青春期",是少年儿  相似文献   

11.
音乐欣赏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点内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要走出传统"被动化"的误区,以此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化的音乐欣赏活动。要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想象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12.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要点."音乐美的表现存在于音乐艺术形象中,没有美的形象就没有艺术,音乐形象产生的过程就是音乐实践、学习和创造的过程,没有音乐艺术实践,就没有了音乐,没有对音乐艺术实践中音乐美的感知和理解,就无法实施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教有常法,而无定法",良好的教学方法是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出来的。随着教学目标的调整,教学对象存在的个性差异,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地创新、变革,因为只有创新才有活力。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的创新,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认真研究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顺应学生的审美认知和感受过程,综合多种教学方法,把音乐知识和音乐作品蕴含的美传输给学生。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是为了培养作曲家,又不是为了培养演奏家,而是培养合格的听众。"因此,音乐教师要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陶冶情操。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的飞跃,近几年来,我国的音乐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琳琅满目的音乐演出,各式各样的音像制品,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艺术"食粮"。喜欢音乐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作为音乐工作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多个新的角度谈及教学中所应具有的灵活性和宽泛性,以此"多维"视角的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于古典音乐的欣赏能力。同时通过这个"多维"视角,在学生眼前呈现一个更加宽泛的世界音乐知识视野,以及培养学生良好、豁达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6.
近日,我执教了一节综合欣赏课《欢乐颂》,受到听课教师一致好评.《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题,本课通过"视唱曲谱、演奏主题、演唱歌曲、欣赏演出片段"等几种形式,熟悉乐曲的主题音调,了解作曲家贝多芬的生平,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从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来看,学生在上述诸方面都达到了预期效果.尤其是"抢答"一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课堂气氛空前高涨,而且学生抢答问题又快又准,更可贵的是,一同学竟然说出了课本没有提到的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响曲》!学生之所以能有精彩表现,完全得益于几年来音乐欣赏学习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7.
高中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同样是向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中音乐教学内容中,作品欣赏占了相当的比重,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感受、体验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为了实现预期目标,如在欣赏作品时都千篇一律,即从头至尾欣赏,而后让学生谈感受,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再一次进行全曲欣赏,如果没时间,一堂音乐欣赏课就这样仓促地结束了,这样乐曲所要表达的意境在学生的脑海中只留下了模糊的印象.笔者认为对于容量较大的乐曲作品应"重"乐曲片断欣赏.  相似文献   

18.
音乐欣赏课的研究是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故须概论音乐欣赏教学的终极目标,论证"发现美"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基础;"体验美"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创造美"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新《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可扩大学生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词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  相似文献   

20.
在欧洲浪漫主义音乐时期,勃拉姆斯一直以其"反流派"的鲜明创作风格独树一帜。对勃拉姆斯创作特殊性的个案分析,能够表现出这种反流派的特殊性实际是对于德意志古典文化的一种继承与延续,以及"特殊性"创作风格的背后含义,同时引发读者深思这种"特殊性"创作对中国作曲学习者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