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丁妮 《成才之路》2011,(21):54-55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18世纪下半叶以来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艺术创作中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是艺术中的精品,也是世界钢琴文献的瑰宝,其中最为闻名的非《月光奏鸣曲》莫属。本文着重分析了这部作品标题的意义、创作背景,以及对浪漫主义乐派的影响,力图使读者从多角度了解贝多芬及其《月光奏鸣曲》。  相似文献   

2.
贝多芬的《降E大调"告别"钢琴奏鸣曲op.81》是献给他的挚友鲁道夫大公的,是其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唯一一首亲自题写标题的作品,分别为"告别"、"别后"、"重逢"。这首作品无论是动机化的主题写作手法,还是标题性原则,都洋溢着浪漫主义的精神。本文试对贝多芬《降E大调"告别"钢琴奏鸣曲op.81》进行分析,以探究其中的音乐发展手法和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3.
《升C小调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一首幻想曲似的奏鸣曲,是他最有独创性、最充满灵感、最感人,也是流传最广的钢琴奏鸣曲之一,整首奏鸣曲充满了感人的力量和浪漫的激情。第三乐章是贝多芬在所写的钢琴奏鸣曲中最富有表现力的一首作品,其个性十足,尽显贝多芬暴风雨般的情感和内心复杂矛盾的冲突。文章从音乐的形态、曲式结构,及其演奏等方面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4.
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以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和以德彪西的《月光》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研究两个作曲家和两首作品的背景,对其形成时期、音乐风格、和声、曲式结构等的不同进行阐述,以提高学生音乐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音乐感悟为基础,以比较的方法和视野,将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与德彪西《月光》并置,解读这两首以"月光"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在创作背景、审美意境等方面的差别,寻求理解音乐的魅力超越国界,从而从两首钢琴曲中领悟两位曲作者所倾诉的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6.
路德维希·冯·贝多芬,伟大的德国作曲家,也是世界艺术史上伟大作曲家之一.在他的艺术生涯中,钢琴创作也是很有成就的.贝多芬创作了32首奏鸣曲中《月光》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本文从贝多芬的个人经历、时代背景、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对贝多芬的作品特点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7.
关于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有一个十分唯美的故事:在一个月夜,贝多芬为盲人少女弹琴的故事被收入我国小学语文课本。为了创设情境,更好地理解课文,语文教师在上《月光曲》这一课时常常把音乐引进课堂——给学生播放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  相似文献   

8.
《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特色,而且具有显著的时代性。这首钢琴曲有三个乐章,分别具有不同的风格与演奏特点。因此,探析《月光奏鸣曲》的演奏技巧,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钢琴曲,而且能够提升我们的演奏水平,其研究具有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贝多芬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奏鸣曲》的艺术境界,试阐述其内在的涵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中选择《黎明op.53》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艺术特点、曲式以及演奏技法三方面进行分析,对音乐史中贝多芬的重要地位重新认识,探究了贝多芬奏鸣曲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及思想,旨在为钢琴专业人员提供一定参考,了解钢琴曲演奏技法与曲式结构特征等。  相似文献   

11.
裴丽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1):131-133
《月光奏鸣曲》是伟大作曲家贝多芬的名作。在这部写于1801年的作品中,贝多芬不仅表现了他音乐创作技巧方面的天赋,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技巧的运用,表现了他当时丰富的感情和思想。本文试图结合贝多芬创作这部作品的生活背景,从这两个方面对赏析《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2.
贝多芬一生中共创作了10首小提琴奏鸣曲、32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曲等众多体裁的作品.其中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贯穿了贝多芬的一生,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见证了贝多芬逐渐成熟的作曲技法和愈发浓郁的个人风格,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到这位音乐巨人坎坷但又坚定的一生.相较于钢琴奏鸣曲均匀贯穿着贝多芬近三十年的创作生涯而言,贝多芬前9部小提琴奏鸣曲的写作都集中在1798年和1802年五年间.其中第五号奏鸣曲《春天》是贝多芬最著名的小提琴奏鸣曲,笔者通过对这部作品第一乐章音乐及结构上的分析,从实践出发,对钢琴声部的演奏进行细致分析,同时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经验,分析钢琴同小提琴之间的协作性,对这部作品钢琴声部在协作时的重要性以及钢琴和小提琴之间如何更好的配合进行了归纳总结和思考,希望对其他学习这部作品的演奏者有所借鉴意义和实际帮助.  相似文献   

13.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作品Op.110是贝多芬晚期五首奏鸣曲中最杰出的一首作品,它富于情感而安静,深刻地表达出了贝多芬紧握自己的命运、对人生目标的意义。此曲充分的表达了贝多芬晚年期间所特有的深刻情绪以及它富有特性的细节,它以一种戏剧性的民歌的音调基础,把贝多芬对往昔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表达得淋漓尽致。本文对这首经典奏鸣曲的演奏方法以及各方面特征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九课《月光曲》,叙述了德国古典音乐大师贝多芬谱写此曲的经过。其实,《月光》这个曲名不是贝多芬起的,他为这个第14号作品题的标题是《幻想风的奏鸣曲》,但今天已鲜为人知。为什么《月光》这个标题能够流传下来,而原来的标题反倒“失传”了呢? 十九世纪的德国诗人兼批评家雷尔斯塔听了贝多芬的这首乐曲后,诗情勃发,不能自已,用文学  相似文献   

15.
贝多芬的一生创作32首钢琴奏鸣曲,而这32首钢琴奏鸣曲不仅成就了贝多芬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同时对人类的音乐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贝多芬晚期的五首钢琴奏鸣曲即钢琴奏鸣曲101、106、109、110、111,这五首钢琴奏鸣曲代表了贝多芬晚期的创作风格,对贝多芬后期五首钢琴奏鸣曲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的掌握,并增强演奏效果.本文在阐述贝多芬晚期五首钢琴奏鸣曲创作背景的基础上通过与贝多芬前期和中期的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比较对贝多芬在晚期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贝多芬晚期五首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特点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钢琴艺术史上,贝多芬创作的《月光奏鸣曲》和德彪西创作的《月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贝多芬,德国有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他最擅长音乐领域中的器乐领域,其中交响曲和奏鸣曲形式影响最深。法国有名作曲家,德彪西,印象主义的代表,印象绘画对他的作品有影响。两人虽然不在同时期,但都著有《月光》。本文浅析两部作品创作背景风格和演奏技巧的不同,希望能对演奏者演奏不同风格作品技法上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暴风雨奏鸣曲》是贝多芬奏鸣曲中比较受欢迎的一首曲子。作品内容丰富多样,表现出鲜明的艺术特征。作品集戏剧性及悲剧性为一身,展现了多样的艺术风格。《暴风雨奏鸣曲》为贝多芬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部灵感作品,从作品侧面体现了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才能。分析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的创作背景、创作特点及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贝多芬所创作的32首奏鸣曲被誉为西方音乐历史上的"新约圣经",更是集合了古典主义之精华,开辟了浪漫主义之先河,所以在钢琴演奏和学习的过程中,对作品的处理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对国外不同著名钢琴演奏家的演奏或者录音版本进行分析对比,并汲取其中的精髓用于自己的实际演奏中,从而渐渐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本文选取了四位当代著名钢琴演奏家所演奏的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op.18 no.3第一乐章》为对象进行比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夏熳 《湖北教育》2003,(3):58-58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名为《月光曲》。课文描写了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贝多芬为一位贫穷的盲姑娘和她的皮鞋匠哥哥演奏这首《月光曲》的故事。其实,该曲之所以称为“月光”,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得维希·莱尔什塔勃(1799-1860)把该曲的第一章比作瑞士蔬森湖上的月光,才使这首奏呜曲获得了“月光曲”的别名。 这首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标  相似文献   

20.
贝多芬《C大调钢琴奏鸣曲Op.53第一乐章》又称《黎明奏鸣曲》,是贝多芬中期的代表作之一,它体现着贝多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着积极向上的阳光性格。本文主要是对这首曲子的曲式结构和演奏技巧进行分析,让演奏者更深的理解这首作品,更好的演奏出符合贝多芬风格的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