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小调相互间的频繁渗透及自然调式的运用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一种主要特色。古典音乐和声原则是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根本源泉,浪漫主义音乐的和声语言与古典音乐的和声语言是同质不同形的关系。体现出同一种体系——大小调和声体系——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2.
主题调式转换技法在巴赫的复调作品以及古典奏鸣曲式作品中有广泛的运用,其应用方式一般为关系大小调之间的调式转换。以赋格曲中展开部与呈示部单一主题的调式对比所使用的调式转换技法为基础,分析我国作曲家、理论家在民族调式赋格曲创作中应用调式转换规律于五声性调式音阶的技巧,同时把复调作品的调式转换技法应用于主调音乐创作中,使民族调式的器乐曲主题,可以进行单一材料不同调式调性的对比处理,对于使用民歌主题改编或使用单一材料进行民族调式语言的创作,其调式转换技巧的使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份是对作品中所使用的音阶调式进行分析其中包括作品中所使用的中国汉族传统雅乐音阶和清乐音阶,西方自然大小调音阶和多调性发展手法的运用.第二部份主要涉及对作品的和声进行分析,包括不同结构的和弦运用和线性和声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通过对作品的音阶调式和和声分析来应正金湘所提出的建设"新世纪中华乐派"在具体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引子 和声学,作为多声音乐作曲技法之一,起源、成熟于西方。如果从作曲家有意识地使用和声的年代算起,要追溯到公元九世纪的奥尔干农(Organum),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即使从逐步确立调式功能和声体系的十七世纪算起(标志是中世纪自然调式体系向近代大小调体系变迁的完成),也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中真正使用和声技法,是“五四”(1919年)前后的事,不过七、八十年。这段历史,是以直接引入西洋大小调功能和声为  相似文献   

5.
肖邦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波兰作曲家、艺术家。一生创作了很多音乐作品,和声在他的音乐作品中的意义重大,他的和声兼具奥德大小调和声体系和波兰民间音乐语汇的优点,是浪漫派和声风格的代表,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对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三首钢琴奏鸣曲进行研究以了解肖邦在不同时期个性化的和声语言,观点仅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6.
西方的传统大小调和声体系于上世纪初传入我国,这种体系是与建立于传统大小调七声调式体系上的旋律音调相适应的,而我国的旋律音调是以五声性调式体系为基础的,将一个外来的先进的东西与自己传统的东西相结合,必然要经历一个模仿、发展的摸索过程,然后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和声语言。在黄自的创作中,小七和弦的运用,就呈现出这样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罗曦 《黄山学院学报》2008,10(1):137-140
罗伯特·舒曼(1810-1856)是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兼具了浪漫主义气质和古典主义情怀.从和声的角度,对舒曼音乐作品中和声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作曲家的创作特点及音乐的时代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音乐具有很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旋律与和声是其民族性语言的集大成果。它独特的和声体现在广泛地运用自然调式,尤其是自然小调的使用。自然小调中的变格进行、变格终止和正格进行。还有各式各样的中古调式的运用,包括交替调式的平行大小调,这些和声进行、和弦结构与各种调式音阶支撑俄罗斯音乐的和声领域,并展现多彩的俄罗斯民族性音乐。  相似文献   

9.
《e小调钢琴奏鸣曲op.7》创作于1865年,由19世纪挪威著名作曲家格里格创作,其钢琴奏鸣曲仅此一首,极具古典及浪漫主义色彩,巧妙的融合了本民族音乐元素,在传统曲式上加以创新并联合和声及节奏变化,通篇都洋溢着少年的朝气,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  相似文献   

10.
勃拉姆斯作为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的代表之一,他在创作过程中认真思考了如何在和声上恰当地打破传统调性功能的束缚这一问题。本文拟对勃拉姆斯的作品Op.117 No.2与Op.118 No.1进行切入,分析这两首作品所体现的和声上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1.
肖邦玛祖卡中旋律,和声、调式以及曲式的变化是由于肖邦赋予玛祖卡新的内涵所引起的,与此同时这些创作特点也包含在浪漫主义时期的共性写作特点中。本文通过分析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肖邦的玛祖卡的创作特点及其发展,从内容到形式展现肖邦创作中来自波兰的民间音乐因素,以期一窥如何升华我们的民间音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德彪西《水中倒影》的和声语言进行分析,可看出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独特的和声技法对该作品调式调性的影响,以及该作品与传统和声语言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简要概述德彪西、巴托克、兴德米特的和声特点与主要和声技术手法。他们的和声风格非常契合于我国民族调式风格的演进;旋律调式近似,影响着民族调式和声的发展。他们都有传统大小调功能和声的基础,但又不受其束缚,各自以其独有的方式,创立了现代和声技巧。  相似文献   

14.
在歌曲创作实践中,在人声有限的音域范围内,如何使用各种音乐表现手段使歌曲具有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旋法特点,成为歌曲创作者体现所创作歌曲独特的韵味以及自身不同于别人的创作风格与特点的方法,使用民族音乐语言,以纵向的和声感为导向,汲取欧洲大小调和声调式体系的作曲技巧,并以歌曲横向旋律创作动机的特性及旋法的逻辑性为主线结构音乐...  相似文献   

15.
合唱曲<龙船调>改编自湖北同名民歌,改编后的合唱曲通过保留原由结构、调式、调性、节奏、村词的方法,传承了其民族特色;同时运用西洋大小调的和声技法,融入复调手法,强化了作为合唱曲的艺术表现力,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为改编作品的典范.因此,对优秀民族传统曲目的改编与传播应在传承基础上实现再创作.  相似文献   

16.
拉威尔作为印象派的重要作曲家之一,其创作的钢琴作品语言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充满精巧构思以及和声语言,以及独具异国情调的曲式轮廓。他喜欢将不同的异国风情融入到自己的钢琴作品中,体现出了强烈的"异国情调"的创作特征。本文将从体裁、调式、和声以及旋律这几个方面对其钢琴作品中的"异国情调"的创作特征进行深入的探析,为深入学习拉威尔的作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朱勇 《教师》2010,(14):124-125
弗兰克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法国著名的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对法国民族音乐的复兴与世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其晚期写的唯一交响曲《d小调交响曲》的简略分析,总结了该部作品的主要和声运用特色,体现出弗兰克作品中传统与浪漫相互融合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浪漫派后期,瓦格纳音乐中的半音化和声手法是极为重要的手法之一。瓦格纳以传统的半音化色彩性手法为基础,并将作品以他富有特色的处理手法把半音化和声发展至调性和声的极限。他依据传统的和声手法,在大小调体系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刻画了和声在塑造音乐形象方面的表现意义。瓦格纳作品中音乐半音化手法的广泛应用时他继承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派初期作曲家传统和声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这些作曲家的成果对瓦格纳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创作风鼻各。在根本上扭转了十九世纪音乐的发展方向,使欧洲音乐向着现代化迈进。半音化是瓦格纳音乐作品的着力点、轴心点,这个点对瓦格纳音乐作品中调性的拓展与音乐表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张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巴赫<371首四声部众赞歌>中的和声处理体现了调式调性与和声调性两种调性体系的结合,即:众赞歌旋律是教会调式体系的,而和声却是大小调体系的,这两种体系的结合是<371>的最大特色.巴赫运用功能和声处理众赞歌旋律的主要手法是,将教会调式的特性音和Ⅶ级音处理为大小调体系的其他音级,将教会调式的主音在功能和声中处理为同调结合和异调结合.  相似文献   

20.
朱勇 《教师》2010,(11)
弗兰克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法国著名的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对法国民族音乐的复兴与世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其晚期写的唯一交响曲的简略分析,总结了该部作品的主要和声运用特色,体现出弗兰克作品中传统与浪漫相互融合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