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自小怯弱多病,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的林妹妹;一个“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不善于掩饰自己言行的林妹妹;一个姣花照水,弱柳扶风的林妹妹,眼看着满月落花飘然而逝,独自一个背着香囊,提着花锄,来到那无人之处。  相似文献   

2.
《葬花吟》是小说《红楼梦》中塑造黛玉形象的重要篇章。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对于这首诗的英译,充分体现了其精湛的翻译水平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葬花吟》进行逐句的中英文赏析,尝试探寻汉诗英译的技巧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葬花吟》是《红楼梦》的女主人公林黛玉的诗歌代表作,是作者曹雪芹表现林黛玉性格特征的重要作品。所描写的是黛玉触景生情,由她看到落花,而联系到自己的命运,它渗透了一种黛玉式的凄婉哀伤。《葬花吟》因其精湛而高超的艺术价值值得挖掘和探讨。本文将从人称,音节与格律,用词,句式等几方面赏析杨宪益和戴乃迭,霍克斯和许渊冲几位翻译家的译文。  相似文献   

4.
《鸟儿在风中歌唱》这首歌曲是抒情性较强的艺术歌曲,主要属于花腔女高音的声乐演唱作品.整首作品利用了拟人的表现方式,结合实际的生活进行描写,也讲述了鸟儿面对自己爱人被囚禁的悲伤心情,从另外一个角度描绘了人类对于大自然的破坏.鸟儿虽然每天都要接受被追赶、猎杀的危险,但是它们还追求自由和幸福,对于人们的残杀提出反抗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5.
《黄河怨》是《黄河大合唱》的第六乐章,是一首女高音独唱曲。歌曲演唱要充分调动歌唱艺术的表现手段表现出那个时代民族的苦难,人民的悲哀、痛苦,以及奋起抗争的民族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6.
《葬花吟》使用了比拟、暗引、对偶等修辞手段,成为《红楼梦》中塑造黛玉形象的重要因素。乔利、甘淋、王际真、邦索尔、霍克斯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以及许渊冲的七种英译,在不同程度上转存了这些修辞手段,再现了原作的神韵。对修辞手段转存的程度,体现了不同译者的翻译水平与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声乐作品《故乡》的分析,揭示曲作者那富有诗人气质的创作特点和爱国之心,激发歌者对《故乡》进行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并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8.
《阳关三叠》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中一首经典的佳作,作为一首流传甚广的送别这个,动人的旋律与感染的歌词在音韵悠扬的古琴声中总是让人荡气回肠,再三感叹。《阳关三叠》采用了"三叠"的创作方式,让歌曲变得更加有张力,更加吸引。要全面解读音乐,充分感受作者心中的情感,就要运用音乐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在音乐教学上《阳关三叠》更加容易让演唱者投入情感,声情并茂的演唱,进而改善演唱者的演唱技巧与能力。文章主要对歌舞《阳关三叠》进行赏析,并且分析其演唱。  相似文献   

9.
汉语诗学有"炼字"法,汉诗英译也要字斟句酌、精雕细刻,以求最大限度地保持和再现原诗的意境美.<葬花吟>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主人公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而写的一篇重要的代表作,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七位英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种炼字手法,传神地再现了原诗的意境:运用英语构词法使译诗生动形象,文辞简约;选用诗歌用语使译诗"文白"相应,典雅优美;运用下义词使译诗辞藻丰富,描写精妙;注意词语之间的搭配,使译文通顺流畅;不仅注意了词语的字面意义,还考虑其情感色彩,成功地再现了原诗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李暮凡  陈晓 《黑河学院学报》2023,(5):173-175+188
歌曲《葬花吟》从最早的电视剧《红楼梦》插曲经过钢琴伴奏的编配,已经成为中国经典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代表。《葬花吟》歌词文学内涵,反映了该音乐作品中作曲者和钢琴伴奏编配者的音乐创作构思。通过文学分析、曲式分析和旋律分析等方法,可以探究出该音乐作品的古法音乐调式,音乐材料与乐段的协调,及古调式复杂化的构思创作。《葬花吟》的真实性创作与表演有机结合,实现历史文学与现代表演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12.
13.
歌曲《美丽家园》是民族声乐曲目中的一首上乘之作,流传性很广泛,歌曲曲调优美、清纯,本论文将从歌曲的情感和演唱技巧上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演绎歌曲的内涵,表达出对祖国家乡的思念和美好生活的赞颂。  相似文献   

14.
从翻译文化自觉论视角对《葬花吟》霍杨两英译本进行全新解读,发现其差异的实质源于霍氏的译入语文化自觉和杨氏的源语文化自觉。两译本无所谓孰优孰劣,只不过出于霍氏杨氏自己的文化自信自觉和翻译当下的社会文化语境所需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由此印证了翻译实践中译者的文化自觉意识至关重要。这或可为当今的文学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艺术歌曲是歌曲音乐种类中最具艺术表现性的一种。它以高情趣、高品味、含蓄、优雅的特点成为了艺术领域中的瑰宝。歌曲《多情的土地》就是一首经典之作,该作品道出了作曲家对故土的炽热之情和对家人的牵挂、眷恋之情。作曲家用一颗赤子之心创作该作品,感人至深。本文笔者试从《多情的土地》作者简介、作品创作背景、音乐特征、演唱技巧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对歌曲《多情的土地》的演唱体会,初步对歌曲的艺术表现和特色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民族歌剧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它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从颓然到繁荣一步一步走来,而其中曾轰动全国的中国民族歌剧之一就是《江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在1964年将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的故事搬上了歌剧的舞台,并创作了歌剧中的部分唱段,共完成了一千多场的演出堪称中国民族歌剧中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其中歌剧中的著名唱段我们熟悉并传唱的有《红梅赞》、《绣红旗》以及《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等作品.五代江姐含情传唱,历经了半个世纪却依然可以振奋我们的心.本文将从歌剧《江姐》中最为著名的唱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剖析,同时也希望通过本人多方面的分析可以让初学这首歌曲的演唱者以及爱好者更好地把握歌曲进行演唱.  相似文献   

18.
19.
《孟姜女》这一江苏小调在全国范围内流传甚广,作为一首传统民歌,作曲家王志信在原有曲调的基础上采用现代作曲技巧、借鉴戏曲中的音乐元素、扩大篇幅并扩展音域从而实现了思想情感的丰富表达,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曲风,所用的新颖手法成就了这一大型戏剧性民族艺术歌曲,与此同时对演唱者鉴赏能力及能力技巧的要求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0.
《木兰从军》是以北朝乐歌《木兰诗》为文本依据,由刘麟作词,王志信作曲,以我国中原一带的戏曲、曲艺和民歌音调为旋律素材创编而成的一首叙事性题材的民族声乐作品。作曲和演唱风格结合了北方民间音乐以及河南豫剧特色,旋律对比强烈,情节脉络清晰,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艺术感染力。对演唱者技巧的掌握、情感的表达、肢体语言、人物的内心刻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是诠释作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