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十九世纪浪漫派后期,瓦格纳音乐中的半音化和声手法是极为重要的手法之一。瓦格纳以传统的半音化色彩性手法为基础,并将作品以他富有特色的处理手法把半音化和声发展至调性和声的极限。他依据传统的和声手法,在大小调体系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刻画了和声在塑造音乐形象方面的表现意义。瓦格纳作品中音乐半音化手法的广泛应用时他继承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派初期作曲家传统和声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这些作曲家的成果对瓦格纳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创作风鼻各。在根本上扭转了十九世纪音乐的发展方向,使欧洲音乐向着现代化迈进。半音化是瓦格纳音乐作品的着力点、轴心点,这个点对瓦格纳音乐作品中调性的拓展与音乐表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张力作用。  相似文献   

2.
和声一直以来是我国高校音乐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和声课的教学一直以来基本以传统和声教学为主,和声课程内容纷繁复杂,和声的各种法则与和声的内容都是围绕调性展开的,调性和声教学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和声禁用规则,并且众多的和声学习者都被这样那样的规则所困扰。本文就和声教学中一些常见的和声禁用规则展开论述,以辩证和发展的方式论述各种规则的禁用和不禁用,希望对和声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朝鲜族歌舞音乐有着自己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而为其编配的钢琴即兴伴奏,则要在和声的朝鲜民族化和伴奏音型的朝鲜民族化两方面体现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4.
幼儿教师要根据儿童歌曲的特点进行和声的编配与伴奏音型的选择,可以借鉴《小毛驴》歌曲的和声编配与伴奏音型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通过钢琴演奏技巧的训练、和声理论的应用、即兴伴奏音型的积累、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强化培训,可以促进学生的即兴伴奏思维能力、创造性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音乐浪漫主义后期以前,作曲家创作的作品大多都是建立在大小调的和声功能系统上来进行创作的。其实从贝多芬中后期的作品中就可以发现,在那时的和声理论就已经得到了发展。直到浪漫主义中后期,作曲家热衷于突破传统和声理论,半音化和声连接不协和和声(例如四度叠置和弦)得到了广泛地使用。到了20世纪,音乐家的创作手法甚至可以认为超越了传统,不过使用和声概念来创作的作曲家也不在少数(例如拉威尔),但是和声连接已几乎脱离开了大小调体系。笔者在创作中发现,调式系统的使用与发展是有一定原因的,并且和声的连接会影响到调式的效果。如果能够深刻理解调式及和声的思维,会使作曲技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附加音和弦是和声由简入繁发展过程中的产物,除了丰富和声色彩、扩充和声素材等实践意义,作为连接传统和弦与现代和音之间的桥梁,也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附加音和弦被明确为西方音乐的标准和声语汇,该时期也是所谓"调性边缘化"时期,此间附加音和弦的表现形式较以往而言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作品中附加音和弦较为典型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该和弦在调性衰微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和声学研究向纵深发展,我国学者对欧洲和声发展的不断努力探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我国和声理论专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吴式锴先生撰写的《和声艺术发展史》是我国当代和声理论研究领域具有权威性的音乐理论文献。此书的出版显示出我国对欧洲和声的研究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在对整个欧洲和声进行研究时各个方面都取得可喜的成就,尤其是对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和声技法的发展有较多的研究。以下就对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发展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9.
(八)音型在幼儿园音乐教材中,大多数歌曲伴奏和乐曲的编配方式都是右手奏主旋律,左手奏音型伴奏(少数地方也有倒过来的)。所谓音型就是将和弦中的各音依一定的模式先后或同时奏出来,成为比较固定的形态。音型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性,能表达出某种情绪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郭祖荣不同时期的三首艺术歌曲的伴奏音乐,探究其和声语汇、调式调性和伴奏织体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轨迹,为今天的伴奏音乐创作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1.
一、概述 1、钢琴即兴伴奏技能的概述 钢琴即兴伴奏是指在没有准备伴奏谱的情况下,伴奏者根据指定旋律配以丰富的和声与音型,用钢琴弹奏出合乎作品音乐形象的伴奏音乐并即时与演唱(奏)者协作,共同来完成音乐形象陈述的一种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2.
“分声部练习”是指分别进行右手或左手织体中的单声部练习,这个单声部可能是一条独立的旋律,也可能是“和声音”内容或和声伴奏声型。分声部练习主要应用于三声部或四声部音乐织体中,具体运用情况主要有下列几种。1郾分声部练习适用于主调音乐织体的习琴过程中。这种音乐织体形态一般由旋律、和声音衬托及和声伴奏音型构成,莫扎特G大调奏鸣曲(K283)第一乐章第45-47小节的左手是D大调音阶式下行的旋律线,右手的下声部(织体中的中声部)是在D大调上从上中音开始下行的旋律线,而右手的上声部(织体中的高声部)是在D大调上从下中音开始下行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法国作曲家圣·桑《天鹅》中调式、和声创作手法的解析,特别是对调式转换,和弦连接、声部进行所造成的和声色彩变化,以及各种七和弦、九和弦的连接,大七和弦块状模进,片段调式、和声不确定性等对音乐造成色彩变化的解析,阐明了圣桑的音乐创作手法简练,调式和声语言丰富、高雅,既继承了古典和声传统又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个性.  相似文献   

14.
对艺术歌曲《乡音乡情》钢琴伴奏进行了细致分析,从音乐专业的角度剖析了它的调式调性、和声织体音型、演唱演奏的合作,等等,以使人们在弹奏及演唱该曲时能更容易、更完美地把握它。  相似文献   

15.
钢琴即兴伴奏是指用钢琴为歌曲(或乐曲)快速并有效地伴奏,起到对歌曲补充和衬托的作用。钢琴即兴伴奏技能是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基本功。钢琴即兴伴奏技能也就是在眼看旋律的同时,在脑中形成和声的配置和音型织体的编配脉络,并能快速有效地在钢琴键盘上演奏出来,也是音乐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  相似文献   

16.
在民族化的钢琴曲创作中,通过有机运用五声纵合性的和声手法,就能够发挥出与西洋音乐和声手法体系相似的和声功能,从而帮助歌曲来确立或转换调式,明确或模糊调性.有鉴于此,本文将结合我国著名钢琴作曲家的经典创作案例,来探析在民族化钢琴曲创作领域五声性和声进行手法中的调式调性变换方法及其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乐段、乐句、和声功能、节奏音型及旋律起伏等方面进行曲式分析,并对歌曲与歌词巧妙结合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加以分析,重点剖析了歌曲与歌词的意境设置、歌词的表现手法及地方方言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18.
巴罗克时期是欧洲音乐史上早于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一段繁荣时期,本文首先通过介绍这一时期的音乐发展使人们对巴罗克时期的音乐有初步的认识,进而详细介绍巴罗克音乐在两种常规、通奏低音、调性和声与对位以及节奏与记谱等方面的技术特征,最后就巴罗克时期音乐对情感的体现进行了阐述,从而对这一时期音乐的理解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用兰德卫提出的“轴心”体系就巴托克音乐作品的曲式、调性关系、和声功能与轴的内在联系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从而达到认识、理解巴托克的音乐艺术,启发我国民族音乐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西方近现代作曲技法时,笔者在其中发现在和声与调式调性、节拍上的运用上与我国的传统多声部音乐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相似性,故笔者试图从传统民间多声部民歌中寻找一些特点,旨在能更好的运用多种西方的作曲技术来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创造出具有现代特色的"中国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