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之中。教师要尊重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创作,为每个高中学生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继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各个学科都在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课程改革。小学音乐课程的改革逐渐为相关部门所重视,积极进行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逐渐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小学音乐课程应该根据学生小学阶段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出发点,通过游戏方式,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学习音乐知识。  相似文献   

3.
在高师音乐表演课堂中,每一位学生都有表演才能。学生们的艺术修养和音乐技能通过表演得到展示。在他们的表演展示中,学生对音乐的接受变成一种被动的接受,对于音乐的理解,他们的感悟不尽相同,那是因为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不同。新一轮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音乐表演课也应该有其新的发展。在高师音乐表演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学会在音乐中生活,会给音乐表演课带来新的活力和激情。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教育的改革,音乐教学在高校的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在不断提高,作为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手段,高校音乐教学有着重要的使命。音乐知识并不仅仅是鉴赏和演唱,有很多的乐理常识需要学生学习并理解记忆,还需要掌握一些音乐理论。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其中电影和电视音乐是大学音乐教学的催化剂。同时它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成长和生活提供广阔的空间。音乐教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引导学生欣赏美妙优美的旋律,感受音乐创作的音乐形象,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5.
按照新的课程理论 ,中小学音乐教学包括音乐学科课程和音乐活动课程两种课程。音乐活动课程与音乐课外活动是有区别的。以往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而活动课则是课程的一部分 ,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课程的改革 ,使音乐教育研究面临一个新的课题 ,我们要学习活动课程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的任务 ;分清音乐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课外兴趣小组的区别 ;对音乐活动课程的内容与形式、教材教法、实施原则与目标评价标准等进行摸索 ,加强科学的论证和研究。只有这样 ,才能建立科学的音乐活动课…  相似文献   

6.
回顾我国教育理念的发展历程,结合新课标课程改革要求,从音乐教师角色转换,探析音乐教师树立良好的学生观、发展观、知识观和课程观的现实意义,指出音乐教师教学角色扮演的出路,从而为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指导,推动音乐课程改革科学有效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素质教育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中小学生音乐素质,如何使音乐课延伸成为学生音乐生活中的一部分,如何使音乐成为学生成长的一部分,随之开始实行乐器进中小学的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8.
詹皖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0,16(4):123-124,135
高师音乐专业教学改革关键是课程设王的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音乐人才。可从课程名称的改革入手,对改革后的课程设王进行分类。应加强音乐课程的学法指导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音乐课程是小学阶段学习的艺术课程,对小学生的艺术品位和鉴赏能力有着一定的提升作用。而节奏是音乐课程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同时也是小学教师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切入点,当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音乐中的节奏感时,可以说学生的音乐素养就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提高。因此,随着音乐课程的改革和人们对音乐知识的深化,节奏教学被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所重视,并逐渐升级为衡量教师教育水平的一个标准。结合节奏教学,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新的课程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对新课程实施的目光也越来越聚焦在课程改革的主阵地——音乐课上。大胆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成为教师们的自觉行为,音乐课堂上出现了全新的、可喜的变化,但在课改中,背离以"音乐为本"的现象仍然普通存在。一、学科特点决定音乐教学必须以"音乐为本"音乐课程是以音乐为载体来实施教学工作的,离开了音乐这个载体,以其他教学形式取而代之,实际上音乐课程的学科性质就已经不存在了,或者说"变味了"。《课标》在表述课程性  相似文献   

11.
音乐教学与生活情境是紧密联系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音乐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是一种创新的实践。实施新课程教学已有一年,笔者想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发问题——学现实的音乐学生生活在一个立体的空间里,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面对多姿多彩的世界,他们的好奇心与参与  相似文献   

12.
《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有一定比例。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新课程的倡导,改变了过去对课程资源研究的忽视态度,走出了对课程资源的僵化的思维观念定势,使课程由狭变广、由静转动,它不再只是一堂简简单单的音乐课,而是音乐学科、儿童、生活、社会的有机整合。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都将成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音乐课程资源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区和所在的地区,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开始成为学习探究的对象,成为学习的"课堂"。音乐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能使学生从小就受到各种音乐文化的熏陶,并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音乐新课程教学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的改革.以音乐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正逐渐被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新课程理念取代.音乐课程改革的任何一项设想,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本文提出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语言营造音乐情境,把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让音乐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不断激活小学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14.
我国课程改革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绩,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产生了更多重视。学校开设了音乐课程,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及鉴赏能力进行培养,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对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丰富和调整,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行培养,并且获得较好的效果。对应用小组合作方式提升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种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希望可以为我国音乐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高师音乐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对高师音乐教学体系改革提出了要求。高师音乐教育既要借鉴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经验,又要进行教学创新。高师音乐教学体系的改革可以从三方面做起:认清高师音乐教育的目标、任务,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进课程设置,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改革音乐教学内容、方法,强化艺术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6.
音乐作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能有效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而中学音乐课程又是学校教育和素质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教师应从教学方法入手,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音乐课程对学生不是单纯的教育功能,还可以塑造他们的人格。高中生正处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音乐课堂教学对高中生的作用非常巨大。音乐课程教学的改革可以改变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本文对未来高中音乐课程进行重构,提出音乐课堂教学对高中生人格塑造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汤建美 《考试周刊》2010,(31):224-224
音乐课程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在于音乐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新课程改革变音乐课堂为学生学习的乐园,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能。在此理念下,我们进行了音乐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探索,以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改革音乐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音乐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以新课标和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探讨了音乐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提出了音乐的教育教学应该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在“以学生为主体”理念指导下,本文还就音乐课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进行了尝试,认为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理解,有利于“让音乐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20.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编小学音乐教材依照《课程标准》,在诸多方面很好地体现了音乐课程改革新的精神与理念,与《课程标准》相吻合,建立起教材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突出体现了学生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整套教材用一种整体的观点全面依据学生的发展来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音乐教材能很好地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植根于音乐的土壤,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新教材建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连续性,从而使新课程下的新教材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我们教师在授课中也非常注意设置情景,让学生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