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性本科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性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着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改革步子不快、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就业率不高等问题。为优化与改革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应地方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一些院校开始探索与企业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到就业全面合作的新型校企共育人才的“订单式”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举措,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也是强化实践性、应用性教学的有益尝试,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精神追求不断提高,声乐艺术对公众的影响更加广泛。因此,国家重视声乐艺术人才的后续培养。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演员和音乐教师是各级学校培养音乐人才的传统方向和培养音乐人才的主流途径。然而,以往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向需要适当的改革。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声乐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对地方本科院校声乐人才培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才格局的改变,社会对音乐艺术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师范类院校是音乐类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之一,师范类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音乐类人才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师范类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一些现状进行了细致的总结,并加以透彻地分析,最后基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师范类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4.
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建设的基本切入点是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内质、决定了新建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基本方位.工程应用型人才应该是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定位之一.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特色,其原因在于办学定位的宽泛性、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不适配,以及计划体制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自主创新能力.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通过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在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影响着教学模式,并提出要以新时代背景为教学方向,对音乐表演专业人才进行职业化培养。从而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局限性,培养更多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音乐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职业化创新,已经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对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进一步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人才培养的职业化教学;使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职业化水平与社会需求相符。  相似文献   

6.
服务外包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力资源。培养技术人才的技师院校要与时俱进,凭借得天独厚的教学环境与资源,建立有别于高等院校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市场需求。本文根据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现状探讨技师院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贺修炎在《教育评论》2008年第2期撰文指出.我国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院校类型较多,形式也较复杂.对各类型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对于发展和完善我国高技能人才的院校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高技能人才的院校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方法的总称.是一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范例。  相似文献   

8.
地方工科院校要为地方经济技术发展发挥独特的作用,提供创新性人才,就要关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轨道”,通过不断探索教育创新,形成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这就成为当下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阵地的理工科院校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通识教育是地方工科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理念,通过分析通识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系,指出通识教育在地方工科院校形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拥有内在张力,以此为实践逻辑基点,探究高校应该如何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地方本科院校应用较少,主要是受传统本科教育"学科"本位影响、"双师型"师资缺乏、企业订单少等问题困扰。针对地方本科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难的现实困境,对策在于变企业订单培养为行业订单培养,变封闭式人才培养方案为开放式人才培养方案,变单一专业教师为双师型教师。通过"嘉华班"实证研究,证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地方工科院校国际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任务。研究地方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有重要的意义。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涵盖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体制、培养过程和支撑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探讨了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国际化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也是检验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高等职业院校特别是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只有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培养亟需的人才,才能获得社会认可,赢得发展空间。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自建立以来,就以培养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人才为己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新建本科院校能否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其能否实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关键.通过分析目前新建本科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从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视角,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地方政府应优化订单培养的政策环境,调动企业参与订单培养的积极性,高校自身要加强内涵建设,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制订“厚基础+活模块”的订单培养方案.实践证明,“应用型订单武”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新建本科院校人才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之一,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有多种,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是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常熟理工学院作为一所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明确了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科竞赛活动开展为载体,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的互动机制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通过构建有效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氛围等,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4.
民族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服务是民族院校的办学宗旨,为国家社会经济和民族地区健康快速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学校的社会责任。本文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从调整专业结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入手介绍了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举措,并对进一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改革和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申凯 《教育与职业》2012,(18):103-104
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深刻认识、正确掌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新时期面临的要求,对于培养面向国际化、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文章在阐述会计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的高职院校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践行国家创新驱动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也是提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就业竞争力等有效实践路径之一.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作用,阐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现状,总结提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汪飞燕 《教师》2013,(2):19-20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培养高职院校综合应用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证。文章深入剖析了校企合作环境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八大模式,并提出了校企合作中人才培养的管理机制,以期促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科技转化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目前,该类人才的主要来源是通过高职院校培养,但高职院校大多是沿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学生始终感觉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而且大多也只能获得中级技能证书。因此,通过开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协同培养,特别在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形成高职院校"3+2"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模式,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可以完善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深化高职学生的内涵,提高本科生的动手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构建广东现代产业提供更有力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9.
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地方应用性本科院校重要的办学实践和办学特色之一。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深刻理解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科学内涵,广泛借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创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体制、人才联合培养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社团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主要阵地之一,在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书院制以其环境和文化内涵优势,在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中发挥了特定功能。探索建立书院制与高职院校社团建设和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能有效解决部分学生社团在文化内涵、发展动力和影响力等方面的问题,提升高职院校社团建设与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