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暴力美学主要指电影中对暴力的形式主义追求,其目的是消解暴力。受中国传统文学中暴力表达及暴力与侠义共存的江湖文化的影响,当代武侠电影显示出鲜明的暴力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暴力的神圣化、伦理化,暴力动作的舞蹈化,暴力的浪漫化,暴力的喜剧化。当今电影创作有渲染暴力的趋势,无论从道德意义还是从美学意义讲,这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2.
穆时英是软性电影论的代表性人物,其相关论述中的电影艺术观念有全面梳理的必要。穆时英主张形式主义艺术观念,表现出对电影艺术形式层面高度的敏感和重视。他较全面地分析了蒙太奇这一电影艺术的核心形式原则,初步阐述了蒙太奇作为电影文法及电影修辞法的不同体现及具体运用法则。此外,他对电影批评、明星、表演、文学改编、观众接受心理等方面的论述也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他的电影观念不仅体现出一种"不合时宜的"超前性,而且对于思考中国电影理论及电影实践的创新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蒙氏教育中国化面临理解上的"教条化",应用中的"形式主义",内容上的"偏离化",追求上的"完美化",实践中的"贵族化"等诸多问题。走出蒙氏教育中国化实践的困境需要正确认识,学习蒙氏教育实质而非形式;求同存异,在尊重文化差异中合理改造蒙氏教育;强化培训,打造专业化蒙氏教育师资;去伪存真,还原蒙氏教育平民化面目;合理引导,实现蒙氏教育家园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近代社会,随着大众传媒影响力的不断发展,传媒竞争不断加剧。为夺取受众眼球,获取经济利益,大众传媒不惜人为制造各种娱乐因素,电影开始逐渐失去了原有本质,日渐异化。"愚乐化"现象开始出现并在中国电影中大肆泛滥。本文在对中国电影"愚乐化"现象和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5.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本文通过对电影《西雅图不眠夜》中的情节、角色和语言方面的陌生化技巧进行分析,探讨了这部电影带给人们的审美感以及其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理论认为女性在男权中心的社会中遭遇"话语霸权".中国进入90年代以来"后殖民文化"的提出,提醒人们关注西方的"文化霸权"和东方文化后殖民化的"受虐"."文化霸权"和"话语霸权"是性别问题与民族问题在不经意之间所产生的异质同构的关系.本文以中国女性导演和中国电影作为平行切入点,既审视既往中国电影和文化中的性别书写,也关注中国电影的文化走向,认为处于双重焦虑下的中国女性与中国电影应主动走出"目光的樊篱",使女性拥有话语的权力、中国电影重新书写自己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7.
早期中国电影在掌握西方电影技艺的同时,亦融汇传统文化形式和伦理精神,构成了一个混杂民族意识与现代技艺、道德理想与商业诉求的电影文化潮流。萌芽之初的中国电影以传统剧目、文明戏等为主要题材来源,在强烈商业化追求中蕴含了无意识的本土化趋向,而社会伦理片的成功,则初步实现了中国电影在题材风格和价值伦理层面的民族化。由古装稗史片演化而来的武侠神怪片,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个类型片风潮,并为世界电影贡献了一个完全"中国化"的电影类型。早期中国电影通过商业竞争与艺术创新,基本完成了电影的本土化与类型化,使之成为世界电影格局中的一股新兴力量,奠定了中国电影进一步发展、繁荣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命名与修辞: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具有深厚传统的电影准类型,其概念的合理性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遭遇了质疑。同时,一系列新的概念随着社会变迁被生产出来,分析其背后的知识转型背景对于我们理解当下新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意义十分重要。当前少数民族电影文化的发展正以"去历史化"的惯性经历着话语嬗变,但现实政治将重新激活中国民族理论与实践的知识传统,并对未来的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磊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51-152
席卷全球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中国的电影产生了很大影响。《越光宝盒》是刘镇伟的又一恶搞力作,他就是运用拼贴、戏仿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手法完成了电影的拍摄。试探讨《越光宝盒》中的后现代元素,并对《越光宝盒》此类中国后现代主义电影形式主义多于深刻内涵的现象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主旋律电影创作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特别是从2009年《建国大业》以来,到2019年国庆档《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电影创下该档期票房历史新高,主旋律电影在坚持以重大题材、主流价值观为核心的同时,竭力探索以类型化叙事、以小见大的切入口、明星化主创阵容为主要特征的商业化运作。"主旋律电影"越来越好看,是影迷们的需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对中国电影从业者提出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1.
李冬琴 《考试周刊》2011,(18):49-50
在中国的早期电影当中,性因素的表现经历了一个从束缚到接受再到肆意滥用的阶段,在这个期间,性的象征意义等也开始为中国影人们所重视和应用,对电影本身的深度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电影成为了各种跨文化交流活动中的一种,而电影字幕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目的语观众对于电影所要表达含义的构建,本文试图分析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目的论"在电影《楚门的世界》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及影响其翻译的因素,从而为电影字幕的翻译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主旋转电影的迅速崛起与兴盛,构成了中国影坛特殊的化景观,透过90年代的主旋律电影,可以看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化发展变化的轨迹以及中国电影的未来走向和艺术品格。通过对这些电影的叙事策略与艺术风格的分析与探讨,可以揭示其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化价值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重审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李陀等人提出的"电影语言现代化"论题,可以发现这其实是一场中国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中国电影现代主义的核心是审美批判,但其批判的目标不是西方现代主义的科学与资本理性,而是为市场化改革开辟道路。因此,当市场化改革成为中国社会共识之后,现代主义也就随之落潮,通过1990年代的市场化进程,进入新世纪,"电影语言现代化"的审美批判命题已被消费主义的"电影语言奇观化"的论题所替代。  相似文献   

15.
《宜宾学院学报》2015,(7):101-107
在中国早期电影中,中景镜头较多地被运用。细加辨析,中景的选取是早期电影工作者对外来技术吸收和对中国传统美学继承的表现。中景镜头系统建构出一个"游"的电影空间,形成中国电影独特的中景哲学。电影工作者通过"中景哲学"实现了一种在空间上保持统一、在时间维度上产生延续性,渐次产生意义的电影陈述。"中景哲学"使得电影的现实内涵挖掘与艺术形式探索相交融,对当下中国电影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物理实验教学本身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但如果教学人员行为动机不对或不纯,思想认识不到位,又缺乏有效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制约,就会产生只徒其实验教学形式外壳的应试化倾向,异化为"应试化实验教学"或"形式主义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7.
在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中,冯小刚的电影以其独特的诙谐调侃的方式,渐趋清晰地构建了其独一无二的消费品牌。冯小刚的"贺岁片"相当程度地挽留了人们对于国产电影的信心,同时也为其他电影人提供了一个商业娱乐电影的操作理念。根据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创作特征,分别从虚实相生的游戏化情节,葛优式的小人物,大演员的小角色三个角度出发分析冯氏贺岁电影的表演特色。  相似文献   

18.
早期中国电影在叙事结构以及电影语言上都体现出二元对比的美学特征.往往在二元对比的叙事框架中展开故事情节,表达鲜明的主题思想.通过特定的两极对立和矛盾冲突将叙事结构二元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城市/乡村的对立".  相似文献   

19.
传媒文化的负面效应威胁着儿童的身心健康,而服务于儿童的中国儿童电影在市场中遭遇冷落。本文以中国儿童电影的历史为参照,探讨了中国儿童电影的"教育性"及出路。提出榜样是中国儿童电影教育的母题,但教育性的过度追求影响了中国儿童电影的艺术生命力,"教育性"与"娱乐性"的完美结合才是中国儿童电影努力的方向,中国儿童电影呼唤艺术大师的关怀。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心理学美学诸流派中,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对朱光潜先生早期美学思想影响至深。朱先生不仅据此批判了克罗齐形式主义的"直觉说",合理的解释了美感发生的心理条件;而且应用"距离"于悲剧的研究和人生美学的探索,使悲剧理论在辨证综合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并对人生、生活作了美学的诠释,将艺术人生化,人生艺术化,完成了"人生──艺术"之间的双向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