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苍原》是中国当代民族歌剧的优秀代表作品,由黄维若与冯柏铭编创剧本,曹其敬导演,徐占海、刘晖作曲,是运用西方歌剧形式同时又具备中国民族民间特点的歌剧。《情歌》作为该歌剧的重要唱段,是学习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值得训练并需仔细研究的一部作品。  相似文献   

2.
民族歌剧在我国歌剧发展史上已经成为一朵璀璨的花朵,在民族民间文化发展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民族歌剧《苍原》创作于1987年,成为了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歌剧经典之一,是中国歌剧发展中的一部黄金著作。其中这首《情歌》就是其中的主要唱段,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它贯穿整部歌剧,每一乐章都有出现,笔者将对于该歌剧进行简单介绍,并且从作品的情感处理、气息控制两方面分析其中的演唱技巧。此唱段受到了广大声乐学习者的喜爱,并拿它来作为提高演唱技巧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歌剧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它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从颓然到繁荣一步一步走来,而其中曾轰动全国的中国民族歌剧之一就是《江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在1964年将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的故事搬上了歌剧的舞台,并创作了歌剧中的部分唱段,共完成了一千多场的演出堪称中国民族歌剧中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其中歌剧中的著名唱段我们熟悉并传唱的有《红梅赞》、《绣红旗》以及《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等作品.五代江姐含情传唱,历经了半个世纪却依然可以振奋我们的心.本文将从歌剧《江姐》中最为著名的唱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剖析,同时也希望通过本人多方面的分析可以让初学这首歌曲的演唱者以及爱好者更好地把握歌曲进行演唱.  相似文献   

4.
中国歌剧《苍原》中的咏叹调《情歌》,用西方歌剧的音乐结构创作手法和表演形式,呈现中国民族特色的经典唱段。在演唱时应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充分挖掘音乐内在的民族元素,展现作品其特别的民族情感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为民族歌剧《木兰诗篇》中极具代表性的唱段,音乐整体的表现力较强,重奏之中的弦乐设计,仿佛在忧伤之中透露出一丝怜爱,使得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本文以音乐本体分析为切入点,进而对唱段中的演奏技巧及情感处理加以解读,随后从声乐演唱者的视角出发,并对其中的民族性特点做深入分析,希望以此探究此唱段在民族歌剧...  相似文献   

6.
歌剧《山村女教师》主要讲述了支教贫困山区的女教师杨彩虹,为教育事业奉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感人故事。这部《山村女教师》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郝维亚应邀为国家大剧院开幕两周年的精心打造的一部献礼剧目,并由著名作家刘恒先生担纲编剧的一部三幕歌剧。本论文梳理了中国民族歌剧女性人物形象的演变,着重对杨彩虹这一人物的形象塑造和主要唱段进行了分析。最后揭示了歌剧《山村女教师》对我国的民族歌剧发展启示以及它的美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歌剧是一门以歌唱艺术为主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因此,歌剧的演唱有着特定的要求。中国民族歌剧的演唱表演,有着与西方歌剧不同的要求,这是体裁特征及特有的音乐语言所决定的。演唱者必须对体裁、剧目、剧情、角色以及各种表现因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深入分析,才能准确恰当地塑造人物形象,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笔者通过对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中女主人公田玉梅唱段的演唱与表演为例,讨论一名演员在演唱歌剧唱段时应该必备的条件和要求以及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8.
《一首桃花》是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中林徽因的主题性唱段。这首作品难度较高,意境高雅清新,是众多女高音在音乐会和比赛中的必选曲目。本文将从谱面分析、演唱处理、情感表达方面来剖析该作品。  相似文献   

9.
音乐与文学是歌剧的两大要素,而艺术家的唱段演唱是歌剧表达与呈现的主要方式。由于不同的演唱风格倾向表达不同的艺术特点,在歌剧演唱中应根据不同戏剧情节,在不同的唱段中充分灵活运用不同的演唱风格。杜欢在歌剧《回家》中饰演的罗旺篼一角,根据不同的情感表达,创造性地运用了美声、民族、通俗三种演唱风格的特点,并将之重新组合并融汇于唱段之中,获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这种效果的取得,得益于长期以来演唱者注重气息、共鸣、吐字等基础训练以及对歌剧素材熟知的情况下"以情动人"的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10.
电影《歌剧魅影》是一部由音乐剧改编的美国影片。音乐剧《歌剧魅影》是音乐剧之父英国作曲家安得鲁·洛伊德·韦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音乐剧中幽灵、克里斯汀、拉乌尔子爵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剧中的主要唱段《歌剧院幽灵》《你是一生唯一》《请你记得我》对人物性格塑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除音乐唱段外,电影场景设计所营造的视觉效果也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11.
《胜利者归来》这首独唱场景是作曲家威尔第《阿依达》中的重要唱段,作品极具戏剧色彩,音乐形象丰富,极具舞台感染力。本文通过对歌剧内容的深入研究与挖掘,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研究人物的心理与感情状态,以及对作品的演唱技巧进行了难点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的演唱和理解歌剧《苍原》的主要唱段《情歌》,本人对这部作品进行了分析,在查阅、整合大量参考文献之后,从更专业,更客观的角度阐述人物情感,分析作品内涵。本文通过对女主角娜仁高娃的人物情感分析,更深层次的探索《情歌》的艺术表现和演唱技巧,同时也能提高本人在声乐演唱上的理解力和音乐表现力。本文以歌剧《苍原》中的主要唱段《情歌》为主要研究内容:第一部分将对中国歌剧的发展概况做粗浅的阐释;第二部分将简单地对歌剧《苍原》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解;第三部分从娜仁高娃的性格特征及人物情感着手分析《情歌》的艺术表现;第四部分将对作品进行分析并简单的谈及自己在演唱过程中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咏叹调《女人善变》是出自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威尔第歌剧《弄臣》中的一首最为出彩的唱段。轻快的旋律和赋有强烈讽刺意味的歌词,构成了这段传唱度极高的艺术珍宝,是欧洲乃至世界歌剧史不可缺少的一部经典作品。本文就咏叹调《女人善变》歌曲风格、歌词、曲式、旋律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近现代经典歌剧《白毛女》中的代表性唱段,《恨似高山仇似海》以其特定的故事背景、特殊的歌曲内容和特别的音乐表现手法,奠定了自己在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与专业教学曲目中的经典地位。本文从歌曲演唱的情绪把握与技术处理角度,分析该作品音乐发展的层次与情绪发展的过程,提出相应的具体处理方式与方法,力图为演唱这首作品的表演者,尤其是为学习演唱这首作品的民族声乐专业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近现代经典歌剧《白毛女》中的代表性唱段,《恨似高山仇似海》以其特定的故事背景、特殊的歌曲内容和特别的音乐表现手法,奠定了自己在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与专业教学曲目中的经典地位。本文从歌曲演唱的情绪把握与技术处理角度,分析该作品音乐发展的层次与情绪发展的过程,提出相应的具体处理方式与方法,力图为演唱这首作品的表演者,尤其是为学习演唱这首作品的民族声乐专业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你知道吗?好妈妈》是意大利作曲家彼得罗·玛斯卡尼(PietroMaskagni,1863~1945)的独幕歌剧《乡村骑士》中女主人公桑图扎的凄婉动人的悲伤唱段,也是全剧最动人的音乐之一。这首咏叹调中抒情性与戏剧性完美结合的音乐风格使之成为咏叹调中的经典唱段。本文通过对学习与实践《你知道吗?好妈妈》的体会的阐述,对美声演唱艺术有了更深的体会,也为笔者的声乐艺术生涯带来很多启迪。  相似文献   

17.
大型歌剧情景交响乐《木兰诗篇》,是民族歌剧发展到一个新时期的代表作品。本文在对《木兰诗篇》艺术特色的解读下,以最为经典唱段《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为例,分别从演唱技巧、感情处理与表达为目的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歌剧《夏莫尼的琳达》中咏叹调《这心灵的光》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分析咏叹调的音乐特征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来揭示这一唱段的深层含义,并结合本人自身演唱实践经验进行演唱探究,为歌剧作品演唱的二度创作与教学的探索提供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19.
歌剧《蒂托的仁慈》是由18世纪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开创者之一的莫扎特所作,是一部二幕正歌剧。剧中角色塞斯托在这部剧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且由于其较为复杂的人物关系,使得该角色成为剧中最复杂的角色,因而对其形象的分析把握是整部歌剧重点之一,而在诸多唱段中,《我走我走》是最能表现塞斯托人物内涵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莫扎特德语歌剧《魔笛》(Die Zauberfl?te)中的经典唱段《我是一个快乐的捕鸟人》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了文献法、统计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重点对该曲中的母体节奏特征及母体与三种变体之间的关联与差异进行分析,并结合德语歌词词义加以详细说明,以此阐释《我是一个快乐的捕鸟人》中节奏在推进剧情人物塑造时所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