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小学科学实验课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活动环节。实验数据的收集是否合理是否准确,往往决定着一节实验课的成败。许多实验课堂中,学生在汇报数据时,总会出现几组合理的数据,也会出现几组有争议数据,往往给整节课带来意外。教师应该如何面对这些争议数据呢?有的教师一带而过,遮遮掩掩;有的急得面红耳赤最终也没给出结果;更多的则是由教师把学生强行拉回到自己需要的轨道,放弃了对争议数据产生原因的探究。如何使实验数据的收集更具有科学性呢?就需要教师充满智慧,走进学生实验过  相似文献   

2.
常听到一些教师议论,现在的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太调皮,不好管理,总是无事生非,不是你追我打,就是他吵你闹,没有安宁的时候.教师整天忙忙碌碌,按下葫芦就是瓢,处理完了这件事,又发生了那件事.为处理学生中的是非问题占用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很多时间和精力,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那么,初中学生为什么经常“无事生非”呢?教师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防止这些现象的发生呢?从主观上来看,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发生无事生非现象的原因是受他们心理特点影响的.  相似文献   

3.
每位实验教师肯定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在做分组实验过程中损坏了仪器却不主动到管理员处登记,这往往导致实验室的账目与实际情况不一致.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笔者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单词听写是我们最熟悉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评价方式.但是每次提到单词听写,教师们就会忍不住地抱怨,有的说学生书写不规范,有的说学生听写速度太慢,还有的说这就是机械的记忆单词,学生很快就会遗忘.这些现象不仅让教师们头疼,学生们也感到听写单词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那么,我们要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在听写单词之前,我们有没有考虑过学生们是否已经做好准备了呢?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给学生们提供帮助呢?本着这样的想法,笔者开始关注和培养学生们单词听写前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背景下,全国各地的教师都在努力实施素质教育,都在努力使学生真正做回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的主导地位如何体现呢?这个问题着实让很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感到茫然无措,当前教学的现状就存在着几个极端:有的老师过分"导",教师设计好了一切,只需要学生做适当的填空或者选择;有的教师又过于忽视"导",学生自己在黑暗中行走,结果一节课下来连基本的学习目标都不能够达成.现如今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有一部分教师似乎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了,他们在"导"的形式上做足了文章,可是他们的"导"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是换了汤却没有换药.以上几种教师的"导"都只能使学生"学会",不利于学生"会学".那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导",才能够促使学生去主动探索,真正做到"会学"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跟大家交流一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关于"导"的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6.
1.回避与淡化课堂中出现的其他学科知识。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黄山的石头会千奇百怪呢?”“日月潭是怎样形成的?”“什么是自然资源?”为什么从太空看,地球裹着水蓝色的纱衣?”大别山在哪里?汝河在哪里?”……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由于教师平日缺乏对其他学科的关注,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较为模糊,常见的处理方法是:“这个问题你们认为怎么样呢?”“还有什么看法呢?”学生众说纷纭,教师就此点头而过,不作任何评价,使得学生无法清晰地认识事物的本质。这种对问题的回避与淡化,折射了教师科学意识的淡薄。教师对教材出现的所有…  相似文献   

7.
王葆明 《文教资料》2005,(22):159-160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同的教师用同样的实验来教学,其效果却大不相同。有的实验,学生看了或做了,时过境迁,印象消失,没有产生多大的效果;有的实验,不仅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逐渐成为他们学习化学的主要动力。为什么同样内容的实验教学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呢?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主  相似文献   

8.
在现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乏有这样一种现象:课堂上,教师"一鸟入林",学生"百鸟绝音".有的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听课索然无味;有的教师尽管自己眉飞色舞,侃侃而谈,但学生依旧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怎么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呢?学生的能力又如何能得到培养呢?对于树立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就更无从谈起了.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习由一种苦差和负担变成一种快乐的体验呢?其实,早年叶圣陶先生就已经给出了答案:"让课堂活起来."以下是笔者在激活政治课堂中的点滴体会,在此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作为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现象,比如学生对集体活动不积极,违纪调查不配合,有的甚至相互串通来隐瞒哄骗老师,这些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又如何解决呢?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观下,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教师的观念、素质、角色、行为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又如何进行化学实验教育教学呢?这将是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在新课程教育下,让实验能在学习中创新,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不断,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因损害赔偿引发的纠纷与日俱增.作为学校及教师,如何在忠实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同时,确保学生安全,为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一旦发生学生受伤致残的不幸事故,校方如何积极主动地做好善后工作,尽可能化解矛盾,达成谅解,消除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分歧?事故发生之后,校方如何依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既保护受害学生权利,又维护学校和教师应有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我们请有关专家以案说法,以法析案,为中小学健全学生安全管理制度,为强化教师忠实履行管理学生职责,为学校及教师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提供可资借鉴的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低年级美术课堂上常常会出现无法进行绘画表现或是表现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的能力与其他同学有一定的差距.每个孩子都是绘画的小天才,为什么有的学生能顺利地运用绘画语言自由表达想法、感受,而有的学生面对画纸却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呢?真的是他们的智商有问题吗?教师该如何利用课堂时间提高低成就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对自身的肯定呢?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偶发事件,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这些偶发事件的出现,打断了师生的思维,转移了注意力,增加了教学的干扰因素.不过,同一件事,有的教师处理得好,有的教师费了很大的力气也没处理好,其中有个方法与技巧问题.那么,如何妥善地处理好这些偶发事件呢?  相似文献   

14.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相似文献   

15.
也许很多老师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自己上完一堂课后会很满意地总结:这节课效果不错,学生配合得很好;如果课堂不那么妙,则会埋怨学生配合得不好。其实,我们只要稍加思考,就会发现这一现象体现了老师的一种角色意识。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希望预设的教案能顺利实施,于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展开教学,学生在课堂里的任务就是处处揣摩老师的意图,配合老师完成这堂课的任务。而学生自己此时在哪里呢?他们是一种什么状态?他们又需要些什么呢?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往往被我们老师忽略了。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不再是教案剧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质疑。有的教师上课,常常对学生的课堂答问缺乏应有的反应和评判。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好学生的课堂答问呢?  相似文献   

17.
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比实验已经成为最为常见的教学手段之一。那么,什么样的实验是对比实验,为什么要做对比实验,什么时候需要做对比实验?对于处于化学启蒙阶段的初中生,如何给出合理而又浅显的解释呢?教学解释是说出某个教学行为的道理,给出它的理由,为行为赋义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巧妙地设计一些对比实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8.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帮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 案例:"认识千克"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有没有乘过电梯?有一次,老师也去乘电梯,可是发生了一件事情,是什么事呢?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多媒体播放录像) 师:出了什么事?为什么会超载?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学生纷纷讨论着,有的说是人太多了,也有的说电梯有具体的载重规定) 师(出示标识牌):那么,这个电梯的载重量是多少呢?(1000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教学作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若课堂中教师采用专制式教学作风,学生处于静止状态,这种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被压抑,长此以往,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缺失.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动静关系,既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启迪思维,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科学课的老师,教学中就应该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质疑、问难创设优良的环境.教师诱导和鼓励,学生的脑和口会被"开发"出来,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会无拘无束地提出来.有时,还会提出一些很有思考价值和研究价值的问题.面对学生的质疑,又如何做出科学的处理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大胆地呼吁:学生的质疑,最好让"实验"来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