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歌 《垂钓》2006,6(2):4-6
本文起草时,先定名为“剩余浮力的当今思考”。等文章写完了,觉得还是换个名比较好。因为自打“剩余浮力”这词儿问世以来,“理论界”好象就从没消停过,围绕它所引起的争论此起彼伏,没完没了。这几年,报刊媒体或网络如果闷了,拿它出来磕打磕打,准能热闹一阵,披挂上阵的各路好手随时踊跃。在池钓“理论界”,“剩余浮力”的名声恐怕算得上是“争议之最”了,但议来议去却还是结论渺茫,甚至越议越悬!致使有些实战派钓友干脆判它个子虚乌有、故弄玄虚的罪名,枪毙了……所以,“题目”关乎俺这破文章的命运,弄不好“内容”会被题目牵连冷遇,冤!尽管“剩余浮力”招牌不太讨人喜欢,然而有人却认为:浮标调来调去还真离不开“剩余浮力”,您信吗?  相似文献   

2.
“浮力”?     
尚立和 《垂钓》2005,5(5):54-55
下面的来稿还是关于“剩余浮力”的讨论的。自从本刊登出何蔚蓝先生、陈燕曾先生、李歌先生等的关于“剩余浮力”和“空心尾与实心尾浮标”讨论的文章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我们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有广大普通钓鱼人参与讨论的文章,无论观点对错,都是好文章。所以现将有代表性的文章缩略刊载,各抒己见,供大家讨论辩明。  相似文献   

3.
尚立和 《钓鱼》2013,(19):22-23
“剩余浮力”是近10年来在不少钓鱼媒体中经常见到的词组,是探讨论述钓组平衡、漂尖沉降、漂尖承载力大小中用到的新词组。但最初几年的“剩余浮力”与现在的“剩余浮力”的实质意义却截然不同。笔者写此文的目的在于让大家阅读过去有关“剩余浮力”的文章时应有分辨,不要被迷惑。  相似文献   

4.
钓语别解     
之晔 《钓鱼》2006,(7):27-27
剩余浮力物理学概念中子虚乌有的东西,钓鱼人却信了,所谓信则有之。在还没有人开讲《钓鱼物理学》之前“,剩余浮力”还会继续“妖言惑众”,因为到目前为止它的支持率居高不下。浮标的标示杆还没有沉水中,怎么会产生浮力?既然不产生浮力,剩余又从何从谈起?不过到现实中看一看,还真怪了,挑选浮标第一看造型、问材质,比较后认定“这支浮标的浮力大”;第二掂重量、看标尖,结论是轻的,空心的浮力大;第三查外观、看涂装,外皮薄而韧,不渗水的,浮力变化小。如果时空倒转,阿基米德复活了,也好上了钓鱼并用物理学的眼光去选择浮标,或许就用不着我们来…  相似文献   

5.
看了《中国钓鱼》2004年第十期46页刊登的安徽霍县钓友陈猛写的《也议“剩余浮力”》一文(以下简称“陈文”),又看了四川钓友张铨写的《“剩余浮力”不是浮力》(以下简称“张文”),(见《中国钓鱼》2004年第二期第47页)对于其中的观点也想谈一些粗浅见解,在这里再议一议。  相似文献   

6.
悬坠钓法已被广大钓友所接受并熟练掌握,但是,能说清其中的力学原理并能准确回答相关问题者,却未见儿人。仔细阅读了《中国钓鱼》2005年第七期《续谈〈剩余浮力不是浮力〉》(以下简称《续谈》)一文,虽然看懂丁,但是,我认为作者的某些论述前后矛盾,结论也是错误的。因此,借剖析文中几个具体问题之机,谈谈力学原理(阿基米德定律、牛顿三大定律)在悬坠钓法中的应用,在动态系统的分析中引出“剩余浮力”的概念,在建立数学模型之后回答几个与“剩余浮力”有关的问题。若此文能充引玉之砖,足矣。  相似文献   

7.
李歌 《中国钓鱼》2006,(4):50-51
剩余浮力问题实质上具有静态和动态双重内容,而以往则易把它们混为一谈,所以导致观点矛盾,难以统一。本人有以下观点。  相似文献   

8.
李歌 《中国钓鱼》2006,(5):58-59
二、动态剩余浮力 有人说,钓鱼人运用的不局限于重浮力平衡原理:这话我理解,动态剩余浮力,实际所指应是系统的动态上牵制力(反弹趋势),它是多重因素作用下的最终结果,很大程度上,只可意会而难以量化言传。  相似文献   

9.
何蔚蓝 《垂钓》2004,(7):48-50
我们讨论浮标的时候,经常会提及浮标“剩余浮力”的概念,它是在空钩不挂饵、两钩悬离水底的情况下,用浮标露出水面的标尖目数来表示的浮标浮力。例中调空钩5目,从这个刻度到标尖顶端平齐水面所承担的鱼饵重量  相似文献   

10.
张铨 《中国钓鱼》2005,(7):59-59
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剩余浮力不是浮力》。目的是对一些文章中的“剩余浮力的理论”表示一下异议,对一些具体细节问题没有进行讨论。剩余浮力论的要害是:认为剩余浮力是一种向上的力,能将线组绷直,将钩饵悬浮。我想,触及一下这一要害就够了。读了安徽钓友陈猛的文章《也议剩余浮力》(见《中国钓鱼》2004年第十期)以后,我知道了自己的想法不切合实际。触及了要害而缺乏具体一点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张铨 《钓鱼》2006,(13):20-21
调标,本来是不太复杂、不需要高深理论、容易学会的。但是,有的专家研究来研究去。写出一些研究文章,却反而弄得繁杂、深奥甚至混沌不清了。原因是某些研究文章里,充斥着一些生造的概念和名词术语。诸如剩余浮力、静态剩余浮力、动态剩余浮力、调目剩余浮力、浮钓钓目剩余浮力、底钓钓目剩余浮力、浮标本身具有的上浮力、上迟钝、下迟钝、双迟钝、双灵敏等。剩余浮力已经被专家上升为理论、原理。有位专家宣称:“在钓鱼时,我们调校和使用的是鱼漂的剩余浮力.而不是以阿基米德关于物体排水量为浮力的公式。”并告诫大家:“不要钻进阿基米德定律的牛角尖里。”  相似文献   

12.
读了《中国钓鱼》2003年第十一期,广东中山钟有祥先生的《如何找浮漂的感觉》后,对文中“剩余浮力”之论述,颇感费解,借此与钟先生交流。  相似文献   

13.
张铨 《钓鱼》2006,(14):28-29
《钓鱼》2006年5期上的文章《线组灵钝的物理分析》(以下简称《物理分析》一文说:“不同大小的调目剩余上浮力可以使线组在水下呈现不同的状态,这是剩余上浮力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衣善新  孙文泉 《钓鱼》2006,(6):33-33
有人说调标调的是什么?调的是剩余浮力。有人说调4钓2比调5钓3灵.是因为调4钓2比调5钓3的剩余浮力小。  相似文献   

15.
王锡健 《垂钓》2005,5(4):4-6
不管是比重小于水的比重的空心示标,还是比重大于水的比重的实心示标,它们只要露出水面的体积一样,它们的剩余浮力也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6.
李鸿兴 《钓鱼》2005,(11):28-28
非常高兴,张铨老师能关注本人写的《实心尾、空心尾与剩余浮力》一文,并写了《再谈实心尾、空心尾与剩余浮力》刊登在本刊2005年第4期上。就文中张铨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再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17.
张绍先 《垂钓》2006,6(7):50-53
近十几年来,悬坠钓法已被广大钓友接受并熟练掌握,因此而屡获佳绩者不胜枚举,不少人还成了高手和大师,但能说清其中力学原理并能清楚回答相关问题者却未见几人。前段时间,在国内几家垂钓刊物上发表的众多关于“剩余浮力”和如何调标的文章就是证明,很多文章让人看完之后一头雾水;还有些文章看似有些道理,但也经不住仔细推敲。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众钓友们混淆了“暂态”、  相似文献   

18.
王现峰 《钓鱼》2005,(7):15-15
在《钓鱼》第4期中拜读了张铨老师的《再谈空心尾漂、实心尾漂及剩余浮力》一文后,对张老师最后结论(鱼漂不能以空心尾、实心尾论“灵敏?)持不同意见,今与张老师及各位高手探讨。  相似文献   

19.
崔德民 《垂钓》2007,7(3):41-42
在各种钓鱼媒体上,有关浮标的争论络绎不绝,焦点就是剩余浮力,不同的人各抒己见,究竟谁对谁错?这可是一个很难找到正确答案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张铨 《钓鱼》2005,(20):32-33
在今年《钓鱼》16期的文章《细说一标深》中,作者仍一如既往地坚持。剩余浮力的观点,对一些有关的评议文章置若罔闻。为了使剩余浮力论的创造者和坚持者能明白其错误根源,本文谋略具体分析一下负载力和剩余浮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