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内涵是其思政教育的思想源泉,其总体元素涉及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生态观、生命观、疾病观、养生观、防治观等。从知识点中发掘思政文化元素、思政文化价值模块整合;融课程思政于教学中,采用做、演等方法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体验,采用查、写、评等多元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互动,以三维立体拓展课程思政教学时间与空间。中医基础理论思政教育实施效果,包括实施效果评价方式和实施效果评价反馈等。  相似文献   

2.
充分利用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应对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文章从课堂思政的背景、定义、目的、课程本身特点、具体的教学实践等方面入手,探索"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课堂思政教育的途径.通过在教学手段上融合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学内容中植入家国情怀,以教学单元"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特性"为例,就"中国旅游文化"课程如何有效开展课堂思政进行案例教学分析,提出"中国旅游文化"课程通过课堂+思政、课堂+地方、课堂+实践开展课堂思政教学模式特色.  相似文献   

3.
“三全育人”对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改变以课堂思政教育为主阵地的思政教育范式,建立一种新的非组织化的思政教育模式。该模式的特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校园环境即课程资源。“三全育人”之十大育人体系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充分发挥校园环境各个因素的育人功能,将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当作思政课程进行建设。二是交往场景即课程单元。交往场景是校园师生交往情境,一个场景即为一个思政教育的师生交往情境,类似于课堂教学中一个基本课程单元。三是交往过程即教育过程。师生交往过程通过思政教育意义阐释、师生互动等达成共识,落实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4.
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新时代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红色文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将其纳入高校人文社科类的课堂思政教育教学中,是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红岩》作为当代中国红色文学经典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和思政教育意义。将《红岩》等红色经典纳入新疆高校人文社科类课程的课堂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助于传承和发扬红岩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阳娟 《考试周刊》2022,(6):143-146
思政课堂指利用思政教育的专业知识进行专门的思政教育的课堂,课堂思政则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强调以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在教育教学中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从自身的教学特点来说,思政课教学必须根据其自身的理论优势和系统规范性加强对课堂思政的示范引领,文章在探究思政课示范引领的基础上提出结合本地思政教育文化建...  相似文献   

6.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学生应具备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这与课程思政的育人思想是高度一致的。商务综合英语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本文基于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以《体验商务英语(第三版)综合教程3》第七单元Culture为例,从明确课程思政目标、丰富课程思政内容、创新课程思政实施方法和践行课程思政评价四个方面探索了在商务综合英语课程中实施思政教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价值引领、能力提升和观念获得理念融入幼儿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搭起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框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指标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教育目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根基,创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体系.该课程体系践行了课程育人、课堂育德的思政目标.  相似文献   

8.
来华留学生语言课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是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模式的新探索。语言课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应考虑学生听得懂、用得上。留学生课程思政应遵循的教学理念是运用多元文化共享理念帮助留学生在中外文化认同中理解和认同中国,通过国际理解教育引导留学生愿意以包容的心态理解中国,采用分层和适度递进的教学更加符合留学生认知及学习语言的规律等。不同阶段留学生的分级教学要把握“知”“情”“思辨”的要求。来华留学生语言课课程思政的措施包括:语言课课堂利用现有教材中蕴含的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拓展语言课教学内容的同时挖掘其育人功能;加快新形势下国际中文教材、微课堂及课外读物等融入思政目标的教学资源建设;课上练习活动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使教学丰富多元,让留学生亲身体验当代中国的发展,促进对中国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构建生态和谐的课堂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课程改革以来,如何构建新的课堂文化一直是很多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生态和谐的课堂应追求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并构建和谐共存的学习共同体,师生之间力求多元互动,对话交流,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体验,让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引导相得益彰,体现出一种生态和谐的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上海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是源于各大高校陆续提出的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的新思路,旨在让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融入到每个课堂,根植于每位教师的每次教学活动,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以中国经济史课程为例,秉持"全面思政教育、立体思政教育、创新思政教育"的课程思政理念,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充分挖掘中国经济史课程特色和优势,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和价值,在实践中探索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融入中国经济史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通过"场所"研究视角,对H大学现象级公选课《深度中国》课堂予以追踪,并辅之以对十三位任课教师的深度访谈。研究发现,《深度中国》作为一门公选性质的"特色思政课",其成功在于继承了传统思政课价值学习、意义学习和整体学习的课程定位,并依据现有主客体条件对教学的非实体因素进行了有效重构,营造了一个在传播核心价值、抒发家国情怀的同时,师生又可以在其中确认自我、传递知识和寄托人生的"教学场所"。《深度中国》课堂是发散着多重引力的"关系场""知识场"和"心理场",体现了思政课教学"价值性和知识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以及"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侯斌  杜艳娇 《海外英语》2023,(3):136-138
自2004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了一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这些文件足以证明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大学英语作为通识教育的必修课,该课程具有传播一定文化和思想的特点,因此,很有必要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本研究以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在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新要求下,以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12年版的《新编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并以教学实例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思政教育融入日语专业课程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有益补充,也是"思政"教学改革的科学尝试。通过近期各类中日报刊的解读,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把时政热点直接引入教学课堂或挖掘《日本报刊选读》教学资源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间接融入教学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日语教学全过程是"课程思政"的目的。发挥教师为主导的引导作用,注重学生为主体的参与体验,借助网络深度挖掘课程教学资源中的"思政"元素,是培养"课程思政"师资力量、提高学生文化鉴别能力、增强师生双方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环境生态学主干课程与延伸课程结合、线上线下课程结合,可有效培养学生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文章通过科学高效地利用优质在线教学资源,与线下课程互补互益;师生互动,采用多样化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教学,实现教学相长;将现代网络资源与古籍有机结合,贯穿古今等举措对环境生态学课程进行改革。同时利用现代纪录片资源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徐霞客游记》讲授知识点,引导学生形成科学价值观;将知识灌输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充分、全面地在课程章节中融入思政教育点,并结合我国积极应对全球生态变化等实事,多元融会贯通,实现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5.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内在要求,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对分课堂”的实践本源相同、目的宗旨一致、教育优势互补。运用“对分课堂”实现理论、实践、网络三种教学有效配合,不仅是彰显红色文化时代价值的现实需要,而且是提升思政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应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传承庚续红色文化,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与中华民族千年文化一脉相承,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无价瑰宝。目前学界对课程思政的研究不断深入,而中国文学类课程的思政建设却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当今文化传承与教育理念传承的双重契机下,中国文学类课程的思政建设极其重要,其具体方式可以从教师的思政意识、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教学实践和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音乐本身具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和育人功能,使得高等音乐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其他高校无可比拟的优势。课程思政是音乐院校"大思政"格局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加强音乐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生长点。音乐院校应树立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理念,从授课教师的行为自觉、思政课程的中流砥柱、打造课程思政的良好生态和运行系统等方面入手,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8.
基于《植物造景》课程定位,明确了《植物造景》课程思政思路,探索了《植物造景》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从发挥教师的主体影响和感染作用、通过课程内容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建设《植物造景》课程的“课程思政”案例库、通过实践活动开展课程思政、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等五个方面,研究了《植物造景》课程的课程思政路径,助力美丽中国的建设与生态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数学新课程课堂教育文化是指师生在课堂教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可以分为课堂信息文化和师生行为文化。信息文化是指课堂呈现的文本信息、教师的教授和师生的交流等;行为文化指师生教与学的行为方式。数学新课程课堂教育文化的重要标识:从“教授课堂”走向“文化生命课程”。这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重构新的数学课堂有重要的生成意义,它将构成数学新课程课堂教育文化。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校教育不仅要重视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其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园林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应用分支学科,是其研究对象及课程内容具有开展思政教育的独特优势.《园林生态学》课程作为园林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可以将生态文明、生态道德、生态保护等核心内容与思政教育充分融合.在新农科建设的背景下,试从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城市生态及园林生态工程5个方面挖掘《园林生态学》课程蕴含的思政资源,寻找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并对考核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为应用型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